在众多的“小动作”和“调皮行为”中,家长常无法察觉 ADHD 的影响,甚至因误解而耽误了诊治时机。医师从专业观点出发,解析 ADHD 未受治疗的长期风险,并提醒家长早期诊断、及时介入的重要性。透过合适的治疗和家人支持,ADHD 不再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文|郑佳益医师/周伯翰身心医学诊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全球约有 5% 的儿童患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其中许多患者因未得到适当治疗,可能对生活造成长期且深远的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 ADHD 未治疗的潜在风险,并由新竹儿童心智科专家郑佳益医师提供专业治疗建议,希望能帮助家长、孩子与它和平共处。

ADHD 常见迷思,导致问题未能及时察觉

郑医师分享诊间的 ADHD 个案,小明(化名)从小就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上小学后,老师逐渐对他的行为感到担忧。课堂上,小明总是坐不住,经常打断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常常忘记带课本回家,或作业有缺漏。

在老师的建议下,父母带他去看了儿童心智科医生,评估后,小明被诊断为 ADHD。因为不希望小孩服药,小明的妈妈认为只要成绩过得去,孩子开心成长就好;爸爸则认为男生本来就比较调皮,随着年龄增长这些问题会自然而然地改善。

然而,进入国中后,小明的情况没有好转,且变得更加严重。他开始翘课,朋友圈也逐渐变成一些有状况的学生。有一次,小明还在学校吸菸被抓到。这次事件让小明的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心为孩子寻求专业的帮助。


图片|Photo by Юлія Дубина on Unsplash

认识 ADHD:儿童到成年未受治疗的隐形伤害有哪些?

郑佳益医师解释,ADHD 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主要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行为,这些行为常表现在孩子无法专心听课、总是动来动去或冲动行事上。

而这些症状通常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并可能持续到成年,一些研究证实,未经治疗的 ADHD 可能导致学业困难、人际关系问题,甚至增加危险行为的风险。

同场加映:如何判断过动儿?小孩坐不住是过动症吗?过动症常见症状,儿童医师 3 点判断

郑佳益医师进一步解析各年龄层 ADHD 未治疗的种种影响:

儿童期

  1. 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导致成绩下降,影响学业。
  2. 情绪控制问题:造成社交困难和人际关系的挑战,产生忧郁、焦虑的情绪。
  3. 降低自尊:因上述困难而持续的遇到挫折,和来自外界的负面回馈(常被处罚和指正,但自己想控制又控制不了),可能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自我放弃。
  4. 受伤风险增加:过动和冲动行为使孩子更容易受伤。


图片|Photo by Tanaphong Toochinda on Unsplash

青少年期

  1. 学业困难:过去学习未跟上或是专注力更加不足,随着年级增加,学习压力加大,导致成绩持续下降。
  2. 人际关系问题:常因情绪而冲动,影响到人际关系。
  3. 危险行为增加:因好奇、同侪关系、或是处理情绪挫折,使得饮酒、吸烟、滥用药物和危险性行为的风险增高。

同场加映:家有多动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 ADHD 吗?4 个方法,陪伴多动儿幸福成长

成年期

  1. 就业问题、经济压力:难以及时完成工作、处理复杂的会议和报告,可能影响职涯发展。
  2. 人际关系困难:情绪化和忘东忘西,影响亲密关系、家庭生活、职场同事关系。
  3. 心理健康问题:未治疗的 ADHD 可能引发忧郁和其他情绪问题。
  4. 驾驶风险: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5. 触犯法律风险:持续违规行为可能导致与法律的冲突,如:物质滥用。


图片|Photo by Maxime Bhm on Unsplash

儿童心智科医师 6 原则,妥善面对 ADHD

ADHD 是一种体质,郑佳益医师表示,若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预防上述问题的发生:

  1. 及早就医:如果怀疑自己或孩子有ADHD,应尽快谘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
  2. 综合介入:ADHD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行为的介入,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
  3. 持续关注:ADHD是一种体质,即使某些症状可能随年龄减轻,仍需要知道怎么和它相处。
  4. 建立支援系统:家庭、学校老师的理解,以及学习如何和身边的人沟通、寻求需要的协助。
  5. 培养良好习惯:从小帮助ADHD患者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和组织的习惯。
  6.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

同场加映:我是个过动症母亲,而我的孩子有亚斯伯格症

最后,郑佳益医师也提醒,如果父母怀疑自己或是家中的孩子可能患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建议尽早谘询专业医疗人员。因为 ADHD 未治疗可能对孩子从童年到成年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透过及时的诊断、适当的治疗和持续的支持,ADHD 的孩子可以避免上述的困难。记住,ADHD 并非不可克服的挑战,在专业的帮助下,您的孩子可以走出困境,与其他同侪一样享受快乐的成长过程。

医师简介

郑佳益医师

现任周伯翰身心医学诊所医师。

经历

  • 花莲慈济医院精神医学部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 台北荣总精神医学部儿童青少年精神科 临床研究医师
  • 花莲慈济医院精神医学部儿童青少年精神科 主治医师
  • 慈济大学医学系精神科 临床讲师

专长

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焦虑症、恐慌症、思觉失调症、躁郁症、强迫症、失眠、亲职谘询、心理谘商、儿童青少年之压力与人际适应障碍、自闭症类群障碍、惧学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