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常常让我们觉得沮丧,进而对职业感到疲乏与倦怠⋯⋯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如果做不好就是坏事”,因为一点小事而坏了一天的心情,对工作无力又无奈。小心你的“完美主义”正一步步击垮你工作上的热情。

各式各样导致工作压力的原因

我们什么时候会有身心俱疲的感觉呢?各位什么时候会觉得彻底筋疲力竭呢?

厌倦过多的工作量,觉得连恢复的力气都没有时,会认为这是职业倦怠吗?

尽管一般认为职业倦怠应该是因为过多的工作量导致的,但也有可能不是因为“工作”本身。


图片|Photo by Marten Bjork on Unsplash

首先,对工作的高标准要求是导致职业倦怠最大的原因,尤其是所谓的顶尖人才,即工作表现出色的这些人,更容易陷入职业倦怠之中。

上司总是会将任务率先交付给工作表现好又态度佳的员工,而优秀的员工也会毫不推委地接下工作。

所以不管员工怎么做,事情都不会减少,做着做着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感到疲倦,下班后也没办法多花心思在家人、朋友或伴侣等亲近人的身上。

继续这样的话,最终很容易在体力、精神方面到达极限而倒下。

虽然工作量太大也是个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承担了多少工作责任,自己负责的职务、承担的范围到哪里,很多时候都是模糊不清的。

有些公司根本不告知业务范围。

要做的事情太多,责任范围却不明确的话,当然会觉得相当痛苦。

过度广泛的工作范围也会导致职业倦怠。

特别是实习生或新进职员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公司希望新进员工能够迅速掌握所有业务,但实际上非常困难。

他们往往一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些什么。

即使再忙、再累,如果能有成就感的话,或许还能撑得下去。

但若是如同工厂零件或是资源一样,被到处叫来叫去,处理各式各样的业务,不仅无法掌握职务内容,只会备感压力。

公司不去考虑一个人的执行力、或是他能执行的业务范围,便迳行分配工作,甚至是不考虑当下状况就下指导棋,才会造成这样的事情发生。

上司过分控制也是问题,如果上司事事都要干涉,不仅会剥夺员工的自主性,就连从失败中学习成长的机会全都被剥夺了。

当然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和上司与同事一起确认,但是独自一人可以做到的事,也要一一受到上司的确认与干涉,那么这个人就很难有尝试错误的经验。

过度的掌控会损害个人的自主性,自然而然也会让人产生“主管不信任我吗”的想法,甚至失去自尊心。

你会喜欢:职场生存指南|为什么会产生职业倦怠?疲惫感是竭尽全力的证明

没有决策权也会让人感到疲劳。

自己负责的职务有独立解决的权限,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可以得到成果,并且享受相对应的收获,这样的工作才会让人感到有意义。

无论再累、再疲倦,只要做出令人满意的成果就行;或者就算是失败,在自己工作上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尽全力,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

以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而言,在工作中感到效率极佳被称为“工作旺盛感”(thriving at work),如果有工作旺盛感的话,就可以抵销部分心理上的耗尽。

可是韩国的组织结构很难感受到工作旺盛感,只要是上司交代的事情,不管自己的意见为何都必须执行,而且事情进行顺利的话,功劳被上司抢走的情况也很多。

实际执行工作的人无法获得成就,或找不到减少耗尽的契机,感觉被视为附属品,就会产生“我有必要这么辛苦地工作吗”的念头。

在掌控权或决定权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很容易与周边的人产生摩擦或内在矛盾,这种情况本身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

另外导致职务压力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呢?业务没有获得相对应的报酬也是问题。

试着想想看,一周每天都要工作 12 个小时,但却没有相对的加班费;诚心诚意地接待顾客,却连一句“辛苦了”的问候都没有时;与同样职务、做类似工作的同事比起来,我的薪水却低很多时,像这样得不到适当的报酬,就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图片|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不安与压迫感引起职业倦怠 

“我很希望能得到众人的肯定,我认为这是我的个性,如果稍微没被认可,就很容易感到忧郁,情绪起伏也很大。”

“虽然性格如此,但这或许也是一种职业倦怠吧?”

我们容易因为工作压力而感到脆弱,并产生职业倦怠的症状,引发原因往往来自于不安与被压迫感。

有些人是因为个性上较为敏感,也有些人是因为社会氛围而造成这样的情绪。

让我们更具体了解不安与被压迫感吧。

首先是预期性的不安感,是指预测和期待的心态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例如明天有重要的考试或发表会,在发生之前就开始烦恼,心脏就开始加速了吧。

到了考试或发表当天,肯定也会坐立难安。提前预测、担心,让不安感增强了两、三倍。

虽然预先模拟(simulation)令人担忧的情况是降低不安感的好方法,但是过度且反覆的模拟却会诱发疲劳,特别是想像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的细节,这才是问题所在。

“如果明天发表会时有人问奇怪的问题该怎么办?”

“如果不小心说错话怎么办?”

“上台简报时要用右手还是左手?”

担心这些发生机率小或是不重要的事情,就会过度消耗能量,彷佛已经发表过数次一样,光是想像就令人疲倦;但是真正的发表甚至都还没开始呢。

同场加映:为你选书|为什么会产生职业倦怠?没办法辞职的话可以这样做

如果太过努力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其中,或是考试就近在眼前而感到不安,是否就会梦见正在工作、被上司责备、发表会、念书、考试的梦呢?

负责的工作负担太重,或是过度模拟尚未发生之事,内心的不安感就会无意识地出现在梦中。

当做了这样的梦,起床后会非常疲倦,在梦中已经把工作都处理完了,但是早上起床后却要从头再来一次,可以说是消耗了两次能量。

处事完美的人也容易饱受不安的折磨,特别认为要获得身边人的关爱与肯定,自己必须得要完美无瑕,导致压力沉重。

每个人的生活都必须与他者接触,自然而然会产生“认同需求”与“关爱需求”。

“认同需求”顾名思义,是做某件事情时可获得来自他人肯定的欲望。

不只是被称赞,也包含了“辛苦了”、“你已经尽到责任了”、“完美达成了”等认可。

“关爱需求”则是渴望得到他人关爱的心情,想要听到“喜欢你”等这类话语。

问题在于认为自己要得到认同与关爱,就必须事事达到完美的境地才行,把事情结果与这样的需求结合,导致过于执着。

其实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只与认同需求有关,当工作表现得好,可以获得上司认可,或者考试考得好、考取证照,本身仅是获得身边人的认同的一环。

但是很多人在成长期时都经历过“做得好会更疼你”这种“激励式的关爱法”。

我们会下意识地记住在学校考试时得到 50 分、80 分或 100 分时,父母不同的反应。

他们的反应不仅只有“辛苦了”、“做得很棒喔”的肯定,还包括“我们OO考 100 分,太喜欢你了”,这些行为会让我们觉得若是事情做不好,不仅自己不满意,还会失去身边人们的认可,甚至会失去关爱。

好文分享:职场养成必修心法!——聚焦需求问题,让怪兽同事变天使


图片|Photo by Image Works Japan on PIXTA

回想一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其他人,彼此关系变得更亲密呢?

不是因为那个人工作表现得好、或是能力很好,而是因为那个人和我个性很合得来、相处的时间充满意义、聊得来、笑点相近、有共同讨厌的人⋯⋯难道不是这样吗?

大家在交朋友时会按照成绩来交朋友吗?不可能会说“你考第一名,你有资格当我的朋友”吧?

可是因为小时候接受了这种结合认同需求与关爱需求的教育与称赞,让我们产生如果不够模范、没有照着社会期望,会连关爱也被剥夺的不安感,伴随“失败的话,就会被朋友轻视,我身边就不会有朋友”的荒谬想法。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就算任何事情做得不够完美,我们依然是充分有价值、值得被爱的人。

“非黑即白”也会造成压迫感,这个逻辑特别与完美主义有关,认为所有事情“如果做不好就是坏事”。

陷入这种逻辑的人会认为若事情无法完美处理,就干脆不去做。

当然,事情都能表现得好,那是最好的,但是现实不可能如此,不能因为我们无法完美做好某件事情,就连尝试也不愿意。

不完美也没关系,事情只要完成一半左右,就会累积相对应的结果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