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习惯将“情感超脱”作为武器,抵御这个痛苦的世界,但同时也伤害着自己⋯⋯与人深度的情感连结既困难又危险,但你要相信,它带来的回报也将是前所未有地令人满足。

后台收到一条这样的留言:

“KY 你好,最近我认识了一个心动男生。他是个很有趣、很有神秘感的人,我们每天都会聊上几句,周末偶尔还会出来约个饭。原以为我们之间的关系会这样顺利发展。

然而我渐渐发现,每次和他待在一起时,他时不时地会放空,好像并没有那么投入在我们的约会里。有时我刻意给出一些想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暗示,他也从不正面回应,只会说些有的没的敷衍过去。

表面看起来,我们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似乎越来越好了;可仔细想想,从认识到现在,我好像也并没有能够更瞭解他,我们的‘亲密’并不包含任何深刻的内容。我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让我们之间的关系继续了。KY,我该怎么办?”

看了上面这些描述,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个概念,叫作“情感超脱”。

情感超脱 Emotional detachment

作为一种应对情绪问题的策略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广泛使用,当我们在某些社交情景中感觉不适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自主选择与当下的情境或人物保持情感上的距离,让自己免受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的困扰。

另一些情感超脱则发生于忧郁症、人格障碍等患者,本文对情感超脱的讨论不含此类。如果你长期感受到无法自主控制的情绪超脱,请及时求助专业精神科或心理治疗服务。


图片|Photo by Pangaea on PIXTA

情绪超脱者们并非没有与他人深刻交往的能力,他们很多人的共情力甚至超乎常人。然而,这些人就是在关系中,做着彷佛一个情绪无能者才会做的事情。

如果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你有以下这些感受,那么,他就可能是一名情感超脱者了:

  • 你感到难以和他建立深刻的关系
  • 他极少和你分享自己的情绪或感受
  • 在他身上你会感受到强烈的疏离感
  • 他从未对你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承诺
  • 他总是对某些事件避而不谈
  • 和他在一起时,你感觉他的注意力并不放在当下,给人感觉心事重重

这些让自己“情绪超脱”的人们为何这样?究竟是放荡不覊爱自由,还是自私自利精致利己?又或是有更多其他的苦衷呢?

来看今天的文章。

主动发起的“情绪无能”——情感超脱

不少人读到文首的来信,可能已经回想起了一段往事,对着内心的某个故人暗骂“渣男/渣女”——而今天的这篇文章,或许又能为你开启一个崭新的视角:

事实可能是,他不是不解风情,只是没有把你当作那个真正的爱的对象罢了。

过往那些貌似热情的回应,可能完全没有走心;之所以回覆你的消息,也只是为了礼貌而已。用一部电影为你们的故事命名,那就是——《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

问题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千万种,他们为什么却偏偏要让自己“超脱于物外”呢?


图片|Photo by Juan Davila on Unsplash

情感的超脱者为何那样?

情感超脱者的超脱,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将情感超脱作为一种柔和的拒絶策略。在他们看来,直接了当地说“不”会破坏他们的人际关系,因此便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对方识趣地知难而退。然而事实还有其他可能,我们会在下一部分详细阐述这一点。

另一方面则可能源自于早年的经历。对孩童而言,如何处理人际冲突,如何与人产生联结,这些问题的处理模式,都是由我们从父母身上逐渐观察并习得的。而这也会在成年之后影响我们的依恋模式(attachment)(Djossa, 2013)。

如果孩子在不安全的依恋模式中成长,或不被允许表达情感,那么他们就会难以顺利习得情绪调节及表达的技巧。

比如在小时候对父母自我暴露时,总是被忽视、冷落,甚至被嘲讽。长大后,我们就会觉得,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一件非常危险且羞耻的事情(Waddell, 2002)。

情感超脱心想:“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有什么用?反正得到的结果一定是不好的。”

要知道,羞耻感,是最具破坏性的人类情感。它的出现使我们对其他所有情绪的表达都遭到抑制。


图片|Photo by Ainur Iman on Unsplash

Thomas Scheff 提出,羞耻感是“掌控”情绪(master emotion)。每当羞耻感出现的时候,我们对其他情绪的表达就会受到抑制。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不舒适的情境里感到焦虑和不安的时候,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变得疏远和冷漠。

与之相似的还有成年后形成的依恋创伤。曾被伤害的情感经历使得他们无法在不安全的情境下暴露自己,于是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会尽可能少地流露自己的真实情绪。

当这样的他们步入一段亲密关系,情况则会变得更加极端:他们尽一切努力让自己的伴侣开心,为了维持关系,牺牲自己的需要和原则也在所不惜。而这样的体验,本身又会带来新的依恋创伤(Belle, 2020)。

正因为他们理解暴露自我后的深刻痛楚,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反而是心思敏感、共情能力过人的一类人。

延伸阅读:最好的依赖,是相信对方离开之后还会再回来:给三种不安全依恋的人的一段话

还有一些情感超脱的使用场景则更加策略性,发生时效也更为灵活。

有时候情感超脱能帮助你回避一些琐碎的事情,人都是有注意力的局限的,我们不能够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所有事情中,此时情感超脱就能让我们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医疗工作者面对病人去世,手术失败等创伤性场景时,就会将情感超脱作为一种短期内的自我情绪调节机制(Weilenmann et al., 2018),还有一些人则会故意在亲密关系和暧昧关系中,通过时不时的冷漠制造出反差效果来操控对方的情绪。

还有研究表明,男性会更容易选择情感超脱策略。这可能与社会施与男性的刻板印象有关,暴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会被视作“不够男人”,他们因此选择这种方式来伪装自己的情绪(Danny Kaplan, 2016)。

看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超脱”的背后,实则是对感性的压抑,也为了回避可能发生的伤害事件。

可是,这群情感超脱者们,真的能够得偿所愿吗?


图片|Photo by Darshan Gajara on Unsplash

你会喜欢:如果男生们从小被规定不能哭,那他们的悲伤都到哪去了?

我把情感超脱作为武器,伤害你也伤害着自己

对于和情感超脱者相交不深的人来说,和他们交往是让人觉得很舒服的一件事。

他们总是彬彬有礼、细心体贴,也很注重个人的隐私空间,相处起来“有分寸感”。

只是,一旦你试图和他们建立起更深刻的联结,这种“分寸”就会反向成为刺痛你的利箭——他依旧是那么彬彬有礼、细心体贴,只是,你们的关系似乎也就到此为止了。

上文中我们提到,情感超脱者实际上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喜爱。可是,在爱这件事上,我们都是以己度人的。

过往的经历让情感超脱者坚信: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就是脆弱的,如果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事情只会变得更坏。

于是,面对自身之外的人事物,他们便不受控地戴上了一层灰色滤镜:

  1. 真实感受:“我其实不喜欢这种情况。”
  2. 人为忽视、否定自身情绪体验:“但是,如果我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对方想必会不开心,也更可能对我留下不好的印象。”
  3. “还是不要表现出来的好,我想在别人面前呈现出理想的状态。”

情感超脱者们怀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天衣无缝的“理想状态”能带来更好的结果:可是,理想之所以是理想,是因为它往往停留于想像——生活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并不会兀自消解。

事实上,由于没有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情感超脱者们的人际关系反而会变得更糟糕。他们因此更加肯定了自己“人际交往是可怕的”判断,陷入了自我证伪的恶性循环。

这种行为的本质,是情感超脱者对于人际关系的不信任。

情绪的表达与自我暴露都需要长久地练习。对于习惯了掩藏自己真实感受的情感超脱者而言,这种“超脱”甚至会变得不受控制。

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感到“麻木”,就算想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也不知道从何说起,甚至情绪功能失调。

失控的情感超脱影响的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发展——有研究发现,情感超脱者还会更容易选择过度工作:当他们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无需情感投入的工作上,自己也就拥有了“我没时间处理感情”的正当理由(Williams, 1985)。


图片|Photo by Andy Kelly on Unsplash

同场加映:停止过度努力!给工作狂的练习:管理能量,而不要管理时间

情感超脱者社交指南

如上文所说,情感超脱作为一种应对情绪问题的策略方式,本身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实用性。只是,这种实用应该建立在不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困扰的前提下。

如果你习惯使用情感超脱的策略处理问题,首先,你需要识别出自己使用情感超脱策略的原因。

如果是为了逃离某个场景,拒絶某个人,那么,你的“超脱”对于解决这个问题起到了实质性的效果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或许需要考虑直接明确表意的必要,因为在你消极应对问题的过程中,对方可能已经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伤害。

如果是一些不良经历,让你暂时性地,或者下意识地选择了情感超脱,那么你可能需要有意识地尝试“复健”自己的情绪能力。以下这些 tips,供你参考:

情绪超脱者的“复健”小 tips:

  • 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对于某一事件的感受
  • 使用艺术或音乐来练习情感表达
  • 与可信赖的人(例如亲密的家人或朋友)谈论情绪
  • 尽量减少生活中的压力源
  • 进行正念练习
  • 花时间与拥有健康关系的人在一起,注意他们是怎样互动的,它可以帮助你更多地瞭解健康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 给自己足够的耐心
  • 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找专业人士谘询。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隐藏情绪来保护自己。可渐渐地,我们再听不到一些表达真实情绪的声音,也看不见了那一部分真实的自己。

推荐阅读:“被看见”即是疗愈!关系心理学:爱是在对方的眼中找回真实的自己

而如果你身边有亲近的人有着情感超脱的迹象,下面的这些建议也送给你:

如果你身边有亲近的人,有着情感超脱的迹象⋯⋯

  1. 对你们之间的关系做出认知。如果是长期地“被超脱”,你可能需要想清楚如何继续对待他和这段关系。
  2. 尝试沟通并理解导致他情感超脱的原因。
  3. 给他整理情绪的空间,不要强硬地要求他承认自己情绪超脱的状况,那是他们必须自己做的事情。
  4. 记得关注你自己的感受,如果这影响到了你的心理和情感健康,那就值得考虑一下这段关系是否真正适合你。
  5. 给自己设置这段关系的“deal-breaker”,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离开这段关系。

KY 作者说:

德国诗人里尔克曾说:“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予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所以一切正在开始的青年们还不能爱;他们必须学习。他们必须用他们整个的生命、用一切的力量,集聚他们寂寞、痛苦和向上激动的心去学习爱。”

爱是一种能力,如何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如何去表达对他人的爱,都是需要学习的。有的人天生就更懂得感受和表达爱,他们或许是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的;而对于有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人生中最困难的事。

想对所有为“情感超脱”所困扰的人说:真实的自我不一定是可爱的,但是,从内心深处不和任何人连结,不和任何人真实地相爱,一定是不可爱的。虽然这样的体验既困难又危险,但它会带来的回报也会是前所未有地令人满足。

而在你面对这样的关系时,不要忘记你始终有两种选择:离开,或者留下。

人和人之间的境况,永远是双方互动的结果,你一次次的配合也是教会对方“可以这样对待你”的过程。让彼此关系更加亲密的方法不是一味迁就,而是先懂得自尊与自爱。

我们都要得到令自己更有力量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