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感觉到“能量枯竭”,是因为太在意别人,而忘了表达自己的需求。其实,说出自己的“需要”并不可耻,对方也能更理解你的感受。

文|安炫珍

表达内心

外向者A:这周我们一起去乐天世界玩,好不好?

内向者B:(上周才去参加爵士摇滚音乐节⋯⋯这周我想休息的说⋯⋯)乐天世界?嗯⋯⋯天气好像有点冷?

外向者A:不会啦!我去年也差不多这时间去的,玩游乐设施就不冷了。

内向者B:(唉,乐天世界好像会很累⋯⋯)嗯⋯⋯除了乐天世界没别的地方了吗?

外向者A:干嘛!不想去?很好玩的说。

内向者B:没有,不是不想去,只是好像会冷,会很累的样子⋯⋯

外向者A:去了就知道很好玩的~上周音乐节不也是这样,去了发现很有趣。走吧~就这么说定了唷?

内向者B:(唉⋯⋯好想休息⋯⋯)好,知道了。

上述对话情境虽有重新编辑过,但现实中真的有一些内向者如同案例一样,不懂得如何确实表达自我意见,当然有些人个性虽然内向,但很勇于表达自我意见。不管是否为有意识的表达,这些人皆是后天才习得如何表达主见,及明白其重要性。

内向者不太会明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常被恋人或朋友们牵着鼻子走,反而导致非本意的结果。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内向者会给自己压力,并一直压抑在心中,两人关系犹如一颗未爆弹,每天都心惊胆跳,不知道何时会爆炸。

万一内向者的压力爆发,发生燃火般的冲突,将导致彼此的关系难以复原。站在外向者的立场,他们认为是内向者“无故”对他们发脾气。因此,内向者与外界相互作用时,首先必须学好的第一个技巧是“好好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图片|Photo by Bruno van der Kraan on Unsplash

你会喜欢:“经营关系之前,请先善待自己”拒绝有毒沟通,你可以做的 3 个“好感说话”练习

为什么他们不易表达内心?

内向者不易表达内心的原因有二:

第一,内向者有一缺点是“充满罪恶感”。他们很在意自己说出本意后,给对方不好的感受。

以上述案例的内向者 B 为例说明,他担心告诉外向者 A 自己不想去乐天世界的意愿后,A 会觉得失望。因此,内向者要兼顾对方心情,方能表达内心想法。

第二,内向者不知道表达内心的时间点,正确来说,他们不知道何时要说出自己的本意。

想知道时机点为何,他们必须先知道自己的临界点在哪。依前述案例,内向者必须先确实知道自己是否能继续承担户外活动的刺激,或者能量已耗尽需要绝对的休息。

不顾对方,只考虑内向者自己,难道不会有问题吗?如前章所述,内向者最大的优点之一是“贴心”,所以我敢肯定内向者一定会充分顾虑对方后,才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实际上,我也常听身边的人说我太顾虑对方了。例如:一封提案拒绝信,每次写完发送前,我都会先给身边的人看,十之八九都说我过度放低自己的姿态。

总归一句,当你已经在临界点时,不用过于烦恼自己是否未顾及对方的感受,因为有这样想法的你已经充分照顾到对方了。

尊重对方的非暴力沟通

内向者犹豫自己是否该表达自我内心,是怕自己会伤害对方,但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在不批评、指责及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诚实地表达内心。

我也曾为此问题困扰许久,最终我从心理谘商师介绍的“非暴力沟通”找到了解答。“非暴力沟通”是以自我需求与感受为主的“自我传达方法”。

其实,将焦点放在自己诚实的需求和感受,在沟通时很容易去批判或指责对方。首先,我们来看有哪些是注入语言暴力引起对方生气愤怒的例子:

1:“你为什么总是迟到?我好欺负吗?”

2:“你干嘛每次都那样说话?”

自我价值观与对方不同,或自我需求遭受到挫折时,我们很可能说出如同上述举例的言语,类似上述这种“以对方为主的传达方法”去指责对方,会使对方不易接受自己的错误,反而恼羞成怒。

同场加映:为什么每次想跟另一半沟通,他却总是咄咄逼人?关系心理学:一个人如何沟通,取决于他的倾听方式

一般而言,通常发现自己说话方法有问题,并努力想要改善的人,都会学习如何用婉转的语气讲话,如:

1:“有事情要忙吗?下次可以早点出门吗?”

2:“你讲话有点伤人,彼此说话更好听一点吧!”

但,这些话的本质依旧在评论对方的行为,改善有限。若想积极有所改变,必须正确掌握隐藏于言语之中的自我需求。同上例,我们来看看这些话里,潜在的自我需求为何。

1:“你为什么总是迟到?我好欺负吗?”(自我需求)应该遵守时间的价值观或期望对方准时出现的需求未达成。

2:“你干嘛每次都那样说话?”(自我需求)对方的话造成我内心受伤,故期望彼此温和对话的需求未达成。

由于对方未达到自己期望的需求,或价值观不同,导致我们使用攻击性的言语表达,但我们应该在“不指责对方”的前提下传达自我需求,因此,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非暴力沟通”,内容如下:

  • 观察:客观地观察事实
  • 感受:表达观察后的感受
  • 需求:思考感受背后的需求与价值观
  • 请求:具体传达需求


图片|Photo by Etienne Boulanger on Unsplash

延伸阅读:为什么伴侣都不会“主动一点”?致在一起很久的你们:别用指责的口吻,沟通你的想要

依上例,若改以“非暴力沟通”方式说话,则为:

“你迟到让我心情不是很好(观察与感受),可是我还想继续跟你当朋友(需求),所以下次你可以再早一点出门吗?(请求)”

“你这么说我很难过(观察与感受),希望我们可以更冷静一点交换意见(需求),彼此说话更好听一点吧!(请求)”

在现实生活里,想要实践非暴力沟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提议一个方法,可以让大家更善用非暴力沟通。首先,要忠实“自我需求”,周边朋友和恋人都说很难懂内向者在想什么,所以明确地公开自我需求是健康沟通的垫脚石。

回到第一个例子,内向者 B 想要和外向者 A 度过一段美好时光,但担心跟他一起去乐天世界玩,会耗尽自己的能量而不想去。这时可依下列方式向 A 传达内心想法:

“A 啊!我也很想跟你一起玩得开心(需求),但连续两周都是户外活动的话,我真的会能量耗尽,所以去不了(观察与感受)”。”紧接着,也可以再加一句:“我们这周去看电影,下次再去乐天世界,好吗?”诀窍是以自我需求为主,就能确实表达内心又不伤对方的心情。

拿捏底线:比较身与心的能量标准

内向者常会搞不懂自己的心意,例如:第一个例子的内向者 B,他实际上有一点想去乐天世界的意愿,但无法确保这份意愿的大小,既想出去又想休息,加上不能预测出去后会消耗多少能量,所以无法表达内心。

除此之外,有些内向者习惯逼自己,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快放弃或耍性子,因此故意压抑自我内心。

有一个方法可以分辨自己的状态是否已达临界点,或须再鞭策自己,其方法为“比较自己精神上与身体上的能量标准”。

内向者应多注重身体反应胜于精神。我们曾于第四章探讨内向者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持久力”,其优点的基础为“延后满足”,但延后满足亦有可能会让自己陷入虚脱的状态。

其实,我也曾因太过无视身体的能量,仅专注于精神能量与渴望目标,不小心掉落逼死自己的状态。那时,我非常努力地运动,也很认真工作,精神告诉我,要更努力运动增加自我生产力,但其实身体叫我要休息。

作为一个典型内向者,我未能掌握到身体需要休息的信号,反而担心自己是不是想偷懒,因此将自己逼入绝境,最后生了一场十年来最严重的病,卧床不起。

喜欢投入精力于内心深处的内向者,只会考虑到精神层面的状态,所以常常头脑很清醒但身体已虚脱。

注重身体反应的另一个意思便是要“宽待自己”,换句话说,别硬生生地将自己推向绝境。

案例一的内向者 B 可以问自己:“这周去乐天世界的话,我可以开心享受吗?还是真的需要休息?”排除外向者 A 的影响因素,诚实回答自己。假设判断为“真的需要休息”,使用“非暴力沟通”向对方表达即可。

有些内向者会认为自问自答很难,那你需要学习第七章谈论的“自觉”技能。

所谓“自觉”,系指领悟并接受自我的欲望及感觉。平常深入窥探自我欲望,磨练自己的感官知觉,你就能发觉自我需求为何。假设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知道此刻是否能表达内心的话,那就发挥自觉的力量问自己吧!

扪心自问:头脑的精神状态是不是已超越身体所及的范围,我正严苛地对待自己吗?

知道何时该表露自我需求,并以自我需求及感受为主表达自我意见,则能与外界建立健康又安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