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自己,你总是在意他人的评价与视线吗?觉得自己明明善良待人,却只有满腹委屈?或许是因为你太过努力了⋯⋯

文|韩庆银

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欲求,等于是丢失了自己人生的自发性。

失去自发性的人生,便不是自由的人生,只会活得劳神费力。

很多善良的人会把“他人”的视线和评价当成基准。假如世上只有自己一个人,那当好人做什么呢?正因为我们不能独自生活,所以心中多少存在着“他人”的空间。只是空间的大小和影响力不同罢了。因此,我们和他人之间必然会互相产生正面或是负面的影响。

但善良的好人似乎会把给别人造成负面的影响当成一种灾难,进而不管做什么都会畏手畏脚。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是“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没有人会故意给对方制造负面的影响,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实本人也无从得知,但还是会自责太不成熟了。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我们会使出浑身解数来预防这些偶然、无知和失误。为了避免挨骂、排挤和抛弃,而去追求称赞、认可和尊敬。完美主义正是藉由这种思想和意志的空袭钻进了我们的内心。

完美主义来自于认可的欲求。追求完美的心,表面上看是为了满足自己,但事实上是在竭尽全力去博取他人的欢心和认可。“我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而是单纯地想要满足自己。”如果想要为自己做出这种辩解,必须怀疑一下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病”。

不在乎他人的视线和评价,仅以自己制订的标准来追求完美,那这就要当成强迫症的病理现象看待了。这种病理性的强迫会约束“自己”,反而不存在“他人”,因为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规则、秩序和世界里。

相反的,我们所说的完美主义则与精神官能症(神经症)相似。当他人介入自己的内心时,存在于自己内心的“他人”便会监视、控制和折磨“自己”。

同场加映:“他人情绪与你无关!”找出人际关系盲点:将“自我”和“他人”分开思考

因为过于完美而感到委屈的人们

徐妍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职场妈妈。从事金融行业的她,在职场获得了能力的认可,步步高升。她说:“我付出了比男人多十倍的努力。”不光是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她为了不输给别人,公司的任何聚餐都会参加,而且也会喝很多的酒。

身为读国小和国中的孩子的母亲,学校的活动也从未缺席过。因为跟公婆一起生活,所以她要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努力,希望成为优秀的媳妇。

浩沅讨厌请人帮忙或是哀求别人。原因有两点,一是认为接受别人的帮助等于是承认了自己的自卑感,所以很伤自尊心;二是不相信别人做事。即使家人或同事肯帮忙,他也会摆手拒绝。

哪怕是再累,他也觉得不如亲自处理心里更踏实。就这样浩沅不肯请他人帮忙,不愿把小事交给别人处理,更不懂得拒绝他人的请求,所以一直处在忙碌的状态无法好好休息。

我们周围有很多像徐妍和沅浩这样的完美主义者,他们都为自己设定了过高的基准,并且不肯辜负别人的期望。他们不仅会为了不听到别人的批评而努力做事、不肯麻烦别人,还会抱有必须满足所有人期待的英雄主义式想法,甚至还觉得为了父母和孩子牺牲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进而过着殉教者般的生活。

我从没见过一个这样的完美主义者是幸福的,他们通常会在对方提出索取以前,主动给予,然后等到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觉得难受和委屈。这是很自然的心态。

我们都会为了不遭受批评,为了满足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求来追求完美。正因为这样,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才会觉得内心空虚和委屈。如果觉得自己特别委屈,不妨回想一下是不是自己太努力生活了。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欲求,等于是丢失了自己人生的自发性。失去自发性的人生,便不是自由的人生,只会活得劳神费力。


图片|Photo by Luiza Sayfullina on Unsplash

你会喜欢: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致完美主义者:别忘了原已存在的价值

人在生活中难免会犯错

“完美主义的好人”会因为别人不知道,或是不曾察觉的小错误和不足而神经紧绷,担心自己对身边的人照顾不周,而一直观察别人的眼色。就连最亲近的人也会时刻保持警惕,生怕被人指责。

正因为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所以才会累积下压力。但尽管如此,这样的人也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做令人失望的事,并且依然会竭尽全力地去满足他人的期待。

追求完美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目标本身是不可能现实的。正如序言中提到的,只要我们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就会互相受到影响。很遗憾的是,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我们才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别人。如果仍然无法放下完美主义,那就来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吧。

○ 是不是希望自己不犯任何错误呢?

○ 是不是希望所有人喜欢自己,并且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呢?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应该都是“NO”。既然神都无法满足我们,我们又怎么能完美地满足自己和他人呢?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不犯错。反过来想一想,有时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是一个举动,也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或是帮助到别人。

延伸阅读:我为什么会得忧郁症?完美主义的背后,内心隐藏着“冒牌者症候群”的矛盾

既然如此,那肯定也会有相反的情况。自己无意识中的言行举动会伤害到对方,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有可能令对方不高兴,或是引起误会。

对于自己做的事情,以及行动带来的结果,应当放下不得存在失误和瑕疵的想法。即便是在竭尽所能后仍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也要承认自己已经尽力了。不要误会尽力一词,尽力不代表做到最好,而是“竭尽自己所能”。只有完美才能得到认可的信念,对实现自我满足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毫无帮助。

因为这种信念不会成为生活中的自发性,而是会成为一种害怕因为失败而无法得到认可和爱的动机。恐惧可以促使我们采取行动,但绝不会带给我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