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专文精选】大家都听过“工作后很难结交到好友”的说法,然而对内向者而言,工作反而是重要的拓展人际关系的来源。

小时候,有一种游戏是全班围成一圈,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顺着固定节奏拍一下手、拍一下桌子,抬左手说自己名字,再抬右手说下一个指定者的名字,被叫到名字的人就要继续下去。如果有人叫不出名字或跟不上节奏,就要接受处罚。有那么一次,我输得奇惨无比。

其实为了避免受到处罚,游戏前我已做好万全准备——早早就想好万一被点到时要叫谁的名字,并在心中一直默念,免得突然被叫到时,我会傻愣在那里,毕竟成为全场焦点时,脑袋会强制关机也是内向者的特点之一。

刚开始,游戏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我的“暗桩”不知为何开始哭,被老师判定暂时退赛,好巧不巧,她还没哭完回座,我就被叫到,下意识里就点了她,那是我第一次输。接下来,被同学发现我只会点同一个人之后,他们就接连对我发动攻击,而我就像个坏掉的机器人,只会重复点那个被退赛的同学,然后一直被处罚。

“这也太傻了吧,到底在坚持什么啊?”你可能会这样想,但在我的内向设定中,玩这种游戏,只能点最好的朋友,而我最好的朋友只有一个。

闲聊得先“准备好”

“上班时,妳看到大楼警卫都怎么办啊?我每天都超怕对到眼要打招呼。”

“我教妳,先发制人。妳先跟他说大哥早,趁他回妳早安时,快步通过就好了。”

“如果他继续跟我讲话怎么办?”

“嗯⋯⋯这个我还没办法突破。”

这是我与一位菁英女生的对话。若不开口,我想不会有人发现能够创业、带领新创团队,业务开发能力超强的她,竟然连大楼警卫都搞不定。

对内向者来说,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与人社交,就像得赤脚踩过地雷区一样。也许是早餐店老板的一句“妳今天比较晚喔”,或隔壁夥伴走过来说“妳昨天干嘛去了,怎么看起来这么累?”都会引爆我们心中的小剧场。

“天啊!我该说实话吗?这么短的时间,我根本想不出怎么敷衍她,可是我真的不想跟老板娘承认出门前跟老公吵架啊!现在气氛已经有点僵了,我再沉默下去,她会不会觉得我很难相处,怎么办?快想呀!”

资深一点的内向者如我,有一套对付闲聊的标准作业流程,譬如轻描淡写地“对呀”,然后迅速飘走。虽然通常会直接让对话画下句点,但比起句点,我们更害怕把有限的能量花在警卫、早餐店老板娘或健身房里的热心民众身上。

但同样一招用在同事或朋友身上就不行了,有限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句点王通常不会有好下场,尤其是在职场上,句点王就等同于手中紧握一张离开核心摇滚区的单程车票。那么,内向者的功课就变成了如何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很有趣,可是不用讲太多话。

关于“朋友”,我说的其实是⋯⋯

我定义的朋友,或许与一般人的定义有点不一样。我以前总是很惊讶有人可以把一面之缘的人也称为“朋友”,或才认识半小时就好得像闺蜜一样,但渐渐社会化之后,我也发展出好几种不同定义的朋友。

在职场上或开发业务时,如果说某人是我朋友,那个人可能和我见过面,但没有太多交集,毕竟职场上的重点是供需、专业、信用,而不是周末是否一起玩乐;

私人场合中,如果说我有个朋友要介绍认识,那可能是比较熟悉,或有共同兴趣的人,也可能是相谈甚欢但认识尚浅的人,为了短时间内解释我们之间的关系,一律用“朋友”作为代名词,两者都是社会化过后的定义。

但对我自己来说,真正的朋友,是指很熟、可以互相信赖、相处起来很没有太多顾忌,甚至彼此家人都认识、有困难一定会两肋插刀、互相帮忙,大概就是不讲意义,只要讲义气的莫逆之交。

对内向者来说,这简直是直接刷掉五百人的条件,因此在这种定义下,我的朋友很少,搞不好哪天当我沦落天涯、需要金援时,银行随机电话行销问我要不要借钱的人,都比我真正的朋友多。

推荐阅读:世界离你而去,他却没放弃你:人生一定要结交的四种朋友

难以拓展的工作人际关系

朋友少真的没问题吗?讲好听点,是精兵政策;其实也就是人单势孤,刚开始确实不太吃香。朋友多的好处就是资源多,不管要找人一起出去玩、凑咖团购,或分享好的工作、学习机会,只要基数够大、同个生活圈或同温层人数够多,要进行各种连结都会比较快速。

但内向者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想找人一起玩乐得面临凑不到咖的窘境,或是换工作时,只能透过人力银行一笔一笔寻找。

职场上的困难尤其明显,老板会觉得你没办法很快跟大家打成一片,搞不好是个孤僻或不合群的家伙,即便工作表现很好,主动帮忙同事也无济于事;同事们则是觉得你很有距离,尤其在讨论事情时总是直接进入重点,少了开头的哈拉打屁带动气氛,事实上是因为你觉得哈拉打屁比讨论正事更伤元气,总不能一开始就气力放尽。

无论怎么吃亏,我仍必须说:在亚洲或北欧职场的内向者,都比在美国的内向者幸运多了,因为文化不同,有些地方比较能接受内向文化;国外甚至有些书籍专门讨论日本或北欧等地的内向工作环境。

我所遇过的状况更严峻一些,之前几份工作是在美国的单位或公司,超级外向的文化让每天工作都像在从事极限运动,好不容易撑到午休时间,只求一个人安静吃饭;下班后更是哪都不想去,最好是站在没有人会跟我讲话的露台上,倚着栏杆吹风。

不过好消息是——全世界都慢慢在改变了。有位美国朋友与我分享美国职场上的变化:以前他们说某人很安静时,多少有些贬意,像是反应很慢、没有想法、不善于人际来往之类,但现在说一个人很安静时,就真的只是指:他很安静。

内向者精致的交友圈,也因为深入专注地经营,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有个内向者朋友,她朋友虽然不多,但都是十年起跳的交情。而且她细心又重义气,即使是度蜜月也会记得帮好友们带小礼物,也因为有这样深刻的信赖关系作为基础,她许多职涯上的机会其实都是透过朋友的朋友介绍。为什么弱连结也愿意这样做?因为每个朋友都愿意为她打包票,而现在,没有什么比信用更珍贵的事了。

你会喜欢:骂你爱你不离弃!有益身心健康的老友:我的坚强脆弱你都懂

职场是超棒的交友场所

相信你应该听过“工作后很难结交到好友”的说法。职涯初期,我其实满认同这个论点,毕竟大家都忙,有家庭的人要挤出社交时间更是困难。

我举办过好多会议,会后屡屡收到这样的感谢函,更是感触良多:“谢谢妳也邀请某某老师,我们约了很久,多亏这次一起出席会议,才有办法叙旧。”连跟老朋友见面都要乔半天,更何况认识新人、与对方相处、慢慢建立友谊。

也有人说在充满算计、尔虞我诈的职场上交不到真朋友。套句日剧《使命和正义》的台词:“敌人会假装成同伴出现”,我有些外国朋友甚至坚持公私分明,不透露任何家庭或私人讯息给每天相处的同事,下了班就头也不回地离开,因为“我是来工作,不是来交朋友的”。

职场如战场,想在战场上交朋友感觉不太实际,但我这几年来却有不同的感受。也在我的内向朋友、数学作家赖以威的脸书上看到他有同样的感觉。他是这么说的。

“因为推广数学或研究合作的关系,我(至少单方面地)觉得交到几位很好的朋友。因为工作而有联系,几次合作相处下来,渐渐地成为朋友,渐渐谈完公事会多闲聊几句,渐渐闲聊的范围越来越大,不需要思考这句话该讲吗?是不是占用对方太多时间了?聊完后也会有种放松的感觉。

这样因为工作而认识,从硬碰硬的工作中感受到对方为人,知道彼此的个性和价值观相似。不需要刻意应酬交际,也不曾刻意讨好彼此,是在不知不觉间就建立起彼此之间的默契,知道遇到困难时,对方绝对会伸出援手;

反过来说,我也愿意把对方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处理。偶尔聊聊天的关系,像是古人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我觉得是一种很浪漫的大人交友模式。”

看完这段文字,我简直心有戚戚焉,好巧不巧,认识很久但“宅”度有得拚的我们,最近才正一起讨论工作上的事。

跟小威一样,我发现这几年来结交到的好朋友都是因工作而结缘。正因为职场上资源有限、彼此竞争,所以更容易看出一个人内心信仰的价值;也因为大家事情都多,所以能够快速地了解彼此对待生命中事物的优先顺序;还可能因为共同承担困难的任务,不仅能看到对方面对逆境的态度,也建立起革命情感和信任。

而这些,或许都不是在学校、社团、联谊中可以轻易做到的。

小威说:“工作原来是内向者强迫自己走出去的好理由。”我说:“当然啊,不工作我们怎么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