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马拉威报导,深入马拉威,从女性培力、正向经济循环再谈到学童教育,要消除性别不平等,让发展永续,就必须从教育投资做起。

非洲谚语:教育一个男孩,等同教育一个人。教育一个女孩,等同教育一整个国家。
(African proverb: When you educate a boy, you educate an individual. When you educate a girl, you educate a nation.)

前往马拉威,途中在南非约翰尼斯堡转机,匆忙间看见纪念品店写这样一句话:“教育一个女孩,等同教育一整个国家。”豪情万丈的女权宣言,到马拉威才知道不是妄语。

马拉威之行第二天,公平贸易咖啡合作社经理 Christopher 带我们拜访首位咖啡小农女性会长、以及她领导下的咖啡园。


摄影|婉昀

事实上,还没当上会长之前, Martha 曾随毕嘉士基金会来台拜访,基金会执行长周文珍对于 Martha 印象很深,因 Martha 是极害羞寡言的人。这几年却出现许多转变,“现在大老远也听得见 Martha 声音啦!”

话才说完,一路颠簸的车子终于停在 Martha 家门口,穿着传统妇女服饰的 Martha 与家人们在屋外招手欢迎,一一拥抱我们这些陌生来客,像迎接家族老朋友,也在 Martha 的引介下,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快乐先生”。

听快乐先生说关于尊严的故事

快乐先生是一位咖啡小农,他的原生名字叫做“烦恼”(Mabvuto,马拉威语)。

在台湾,几乎没有父母会这样替孩子取名,合作社经理 Christopher 解释,其实这在马拉威很平常,“这些家庭本来已经够多小孩、很辛苦了,没想到又意外来了一个,确实很麻烦,就被取名为烦恼了。”他耸耸肩。

推荐阅读:马拉威报导:在这里,女孩全是预备人妻

烦恼先生在 Martha 的建议下,从 2011 年开始种植咖啡、加入公平贸易合作社。这七年的收入稳定了,也戒了酗酒习惯。不再烦恼的烦恼先生,发现“快乐”(Masiska,马拉威语)更能表达他,于是把身分证名字也改为“快乐”。

种植咖啡豆到现在,这两年快乐先生每年固定有一百万马拉威币营收,这已足让他养活一家,还可以翻新房屋、把屋顶从茅草换成铁皮,这在马拉威是富裕的象征之一。


摄影|婉昀

一百万马拉威币,虽然只相当于 4.2 万台币,但是对照小学老师年薪约七十万马拉威币,快乐先生的收入在马拉威算是体面了。为自己职业感到骄傲的快乐先生,趁大夥聊天时一溜烟回家换西装,说是想穿得正式,既是接待来客的礼仪,也想展示这份让他引以为傲的工作。

看着他俐落摘采咖啡果实,神情有尊严、有平静与自信。我不禁思考翻转贫穷的真正意涵,不只是三餐温饱,而是让人活得有尊严。


快乐先生。摄影|婉昀

从害羞到大方,领导力来自付出关怀

其实,种植咖啡不一定能够确保稳定收入,这一区咖啡曾经供应给台商,而非公平贸易合作社。2014 年下半,咖啡豆准备要收成,台商竟然落跑,40 位农民采收一共 3000 吨咖啡豆,无法获得报偿。眼看辛苦的收获要放水流,下半年不知要怎么过活,农民们辗转打听到同样来自台湾的毕嘉士基金会,寻求协助。

2014 年底,毕嘉士基金会接手展开咖啡计画,替农民找到合适买主。并且努力让园区提升获得公平贸易认证,确保咖啡交易公正公平,也遇到愿与公平贸易合作社合作的 Martha。

Martha 加入公平贸易后,社区其他人看见她经济稳定、处境改善,向她请教方法,她也热情分享,渐渐带动邻里跟着做,烦恼先生成了快乐先生,害羞寡言的 Martha,也因为助人,成为群体里的领头羊,渐渐多了自信。


Martha 摄影|婉昀

领导力的起源与本质,来自温暖关怀:我希望我们一起过得好。于是愿意开荆斩棘走在前方、愿意分享经验、提供协助。走久了,自然成了领导者。

我们也在这个过程明白,慈善的意义不是施舍,是让人学会打造钓竿,让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自助进而助人,回馈社区、回馈社会,开启善的涟漪效应。马拉威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照看回自己故乡,反思也学习。

打破贫穷循环,为何女性是关键?

“男人的口袋都是破了洞的。(Most men's pockets are torn.)”咖啡合作社经理 Christopher 在 Martha 屋子前廊,直率发表他的观察。我问什么意思,他解释,马拉威的男性赚了钱,常拿去喝酒买醉,“这样的金流,会破坏经济发展。女人则不同,女人通常把钱拿去养家、让子女接受教育,金流就有正向循环。”

公平贸易咖啡在贩售上,有时也会标注“女性农民种植的咖啡豆”,让消费者可基于支持女性与正向经济循环,购买女性农民产品。这是正面实质的鼓励,鼓励女性投入经济活动,走出家庭主妇的限制。若能养活自己,就不必受制于丈夫,也不需要无条件隐忍家暴。“也对她们的家庭成员起到示范作用,”Christopher 说这是双赢啊,“男人也可以更开心!”

不过也要澄清,不是马拉威男性都缺乏责任感,事实上许多马拉威男性也发现,要改善家庭的处境,解法是全力支持女性。

马拉威走访第四日,我们拉车三小时外加山路跋涉,拜访毕嘉士基金会奖助的 15 岁少女 Salomy 与她的哥哥。Salomy 的哥哥是视障人士,比起许多明眼人更有视野:他相信受教应不分性别,而聪慧的妹妹可以是家庭命运翻转的关键,再辛苦也要全力支持。


Salomy 的哥哥 摄影|毕嘉士基金会

不过,为什么不是父亲出钱?Salomy 原本已考进最好的寄宿学校读书(注 1),然而父亲再婚有了新家庭,不愿再替 Salomy 付学费,便将她送进最便宜的夜校读书。

夜校不是适合她学习的环境,学生大多是辍学重读的年长学生,Salomy 作为夜校最年轻的学生,上课遇问题举手,时常直接被当空气,有时则引起骚动,其他人会盯着她问,“妳那么小,懂什么?”她只能木木地放下手臂,低头闭嘴。

夜校撑了一年,Salomy 辍学回到山里村落,与哥哥一起生活。眼盲的哥哥靠卖木柴维生,收入不稳、还养自己的小孩一家五口。可是看着妹妹对学习有渴望、也有能力,他不忍她断念,想来想去,决定靠打零工赚来的一万四千元马拉威币(折合台币 590 元),给妹妹拿去垫学费,但这当然不够。


Salomy 摄影|毕嘉士基金会

眼盲的哥哥:“她的命运可以不止于此”

在 Salomy 与哥哥家人同住的山头,我们吃完午餐坐在屋檐下休息,望着山谷风景聊天。Salomy 哥哥缓缓地开口,“我还在当学生的时候,成绩很好。曾经梦想做法官,想要主持正义。后来眼睛因病盲了,没法继续读书,只能早早出来磨练谋生技能。人生最大遗憾就是没能继续读书,支持 Salomy 受教育,也想让 Salomy 实现我当年的愿望。”

他说,村里女孩都很早婚,光想就有担忧,怕 Salomy 再不读书,会落得与其他女孩相同命运,“比 Salomy 年纪更小的女生,大多都已经结婚,其他人看见我也一直说,‘让你的小妹嫁出去。’可是我觉得她的命运可以不只于此。”


Salomy 与哥哥 摄影|婉昀

所以他行动。两年前,基金会员工 Tina 接到一通电话,询问毕嘉士奖学金如何申请。性急的 Tina 回答很快,“可以在网上填表格,不知道怎么填也可以到办公室,我们帮你。”

过了几日,毕嘉士办公室门口出现一对奇妙的组合:一个小女孩,牵着一个男人,男人眼神无法对焦,穿着一双鞋底磨破的鞋,红土从鞋子攀上裤管,Tina 说她当时都看傻了,“我才知道原来他视力有问题!他在电话里只字未提,早知道我们就开车过去拜访!”

后来基金会员工开车去他们家拜访,才晓得那天兄妹俩走了 85 公里到办公室。一个 12 岁的小女孩,为了继续受教育而行走那么远的路,“凭这一点,就知道这个女孩与众不同:她有不放弃的毅力和勇气。”

推荐阅读:Cara Delevingne 在乌干达:女孩,值得更好的教育

不做人妻预备军,她们是希望的前锋部队

Salomy 的例子看似特殊,但其实在马拉威环境下,和 Salomy 一样对未来有雄心壮志的马拉威女孩并不少。基金会办公室墙上,贴了一排获得基金会奖学金的马拉威女孩照片,时刻提醒基金会工作者的初衷。

望过去,多数女孩与 Salomy 同样梦想成为护士,基金会工作人员林茵慈解释原因,“(想当护士)通常是家里有人生病,常进出医院,从小看护士的专业身影,就对这职业有了憧憬。”另一方面也因为医生多是男人,女孩们缺乏榜样,她们不知道,医生其实是女性可以从事的职业。

教育,其实就是打开视野、看见希望。要回应马拉威性别不平等的状况、让发展永续,就必须做教育投资。

“教育一个女孩等于教育一个国家。这句话确实有证据支撑。”执行长周文珍提到,许多社会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愿意将所得投注到家庭,“下一代接受的资源相对更多,就会形成善的循环。另一方面,女性投入职场也会增加劳动人口,国家经济结构也会有所改变。”


摄影|毕嘉士基金会

教育女性有长尾效应,也可以从个人层次看见改变。“以我们奖助的女大学生 Tionge 为例,她常说念书不只为了自己,是要回馈家庭,受了教育就有机会赚更多钱,能供应家庭需要。”

这位女孩,后来不仅在录取率 1% 的竞争下考上大学、攻读金融项目,持续以成为银行家为目标努力,她也在今年当选为马拉威小姐(Miss Malawi),在各个偏乡提倡避孕、以及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

Tionge 的野心,是成为像父亲一样的银行家。然而在她年幼时,父亲一次中风后卧床不起。母亲一肩扛起家务、看护、以及经济压力,扶养三个孩子长大,就凭一口气。Tionge 的母亲,骨子里有硬气:“当时我告诉孩子们,我们的命运不会停留在这里。”她直勾勾望进我的眼睛,“我说不,不必向环境低头,绝对有出路。”

原来教育一个女孩,可以拯救一个国家,是这个道理。当女孩握有应得资源,她们可以卷动前所未有的改变,改变从个人开始,扩及家户、邻里、社区,最后卷动一个国家的温柔革命。社会也终将知道,进步靠的不是压迫另一个性别或群体,合作必须从跨越歧异、彼此支援开始,就能往前。


Salomy 与哥哥一家人 摄影|毕嘉士基金会

注 1:马拉威的中学,依程度与学费分四种:最好的是国立寄宿学校(National Boarding School)、再来是一般中学(Secondary School)、社区日间中学排第三(Community Day Secondary School, CDSS)、夜校最后(Night School)。

下一篇预告,将带大家看马拉威女性的美丽与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