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跨国人才培训名师 Philip,大脑会骗人,你的心不会!探寻工作之于自我的意义,找到属于你的内在驱动力。
文|Womany 孟伦
2017 年末,Google 发布年度热搜关键字,“How”排在搜寻第一位。
这是每个人都在寻求解方的世代,据 1111 人力银行最新公布的青年苦闷指数调查,在 21 岁至 30 岁的会员之中,发现有高达 9 成 5 的受访青年“不满意”目前的职场生态。调查更指出青年对于自身“苦闷指数”高达 6.9 分,显见“闷世代”的来临。
从厌世代、崩世代到闷世代,社会中坚份子到职场青年,面对瞬息万变的职场,初入社会新鲜人又闷又苦,这秒的专业下一秒或许就被更新的技术、资源推翻,个人价值该如何建立?公司组织愈趋扁平化,主管面临的挑战不再是一板一眼制定工作流程,而是如何推动员工的积极性,并透过不断创新价值,立足市场?
女人迷专访跨国企业人才培训名师 Philip Chan,替闷世代寻找解方!Philip 丰富的人力资源与领导力教练之经验,带你一步步思考职场之于生命的意义,看见这世代需要的软实力,跨步追逐理想前,你要先认识支持梦想成为现实的内在驱动力!
Q:你觉得工作是什么?你会鼓励大家怎么思考工作与自己的关系?
我想我们可以把工作分作三个层次:生活、专业、召唤(Calling)。
工作对人们来说可以代表三种可能性,第一个是一份工作和一份薪水 ,第二种是从职涯规划的角度去思考,
推荐阅读:人生不只一次 Gap year!Stefan Sagmeister :比生存更重要的是生活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职场枯燥,但我从不觉得工作是日复一日的,永远都有新的挑战,当你开始觉得没那么刺激,事情开始重复时,去思考,为何大环境不断变化,而又为什么我们觉得重复?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一样的,没有跟上环境的改变呢?(推荐你参加自我引导必修课:跳脱局限放大自己的成长潜力讲座活动)
图片|来源
Q:这时代最需要的职场软技能/软实力是什么?为什么?
我们处于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多元世代,这时代跟我们父母所在的时空
而这些不可取代的能力,我们谈的不一定是专业,我想给这世代必备能力三个建议方向:
第一,培养你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能力。
透过思考与吸收资讯,建立个人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主动发现问题,并问出对的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是要具备人际互动的能力。
如何在团队越来越扁平的时代里,领导新世代,过去传统产业大部分是科学管理模式,上传下达,但这世代需要更多创新,如何推动团队里每个人的主动性,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如何让团队愿景与夥伴朝同个方向前进,是这世代很重要的能力。
最后一个,是学习的敏锐性。
你如何在快速变换的市场环境里,因应各种转变,积极地贡献,学习必要技能,并且很快有产出的价值,我想这是观察你个人对工作是否具有热情与积极性的方式之一。学习新的东西、技能当然需要时间,但怀着意愿与兴趣,我想我们在学习的速度上会有大幅成长。
Q:如何找到自己的独有实力?何谓内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之于一个工作者,为何重要?
我想,观察自身独有的实力可以从个人的工作表现上去感觉,什么事情是你是擅长的?做起来不感觉累的?能持续获得成就感的?那就是你的强项,除了自己发现、观察外,还可以做些人格特质与专长的测验,协助你以另一面向了解自己,还有,请多听别人给你的反馈,透过他人的观察,你也会认识不同面相的自己。
而发现自己的过程,是循环交替的,你要寻找的话,你要有意识地去发现自己的可能性,并不设限地去尝试新的可能;你要寻找的话,你也要懂得发挥,透过自己的工作表现与产出,客观地分析观察自己。这过程中你会得到外界的反馈以及属于你的内在反馈,当你发现尝试一项工作时,外界不断有反馈的声音,内心也不断质疑自己时,请停下来倾听,重新发现自己要前往的方向。
这时候,内在驱动力就很重要了,让自己慢下来,
举个例子。
过去我曾辅导过一位大学生,他透过介绍来请我辅导,
于是我请他回想过去最开心的时刻是什么?另外,再想像他自己的人生,五年后非常开心生活工作的状态。
而当他开始认真想像后,他哭了,他发现他看见心里想要的五年后的那种生活,并不是现在一直努力发展的路线。他真正想做的是创业,去冒险,尽管听过创业前辈给的建言与可能会遭遇的困难,反而更坚定他想创业的心了。
这过程让我感动的是,我觉得他其实知道那不是自己想过的人生,这些谈话,不过是需要人拉他一把。
倘若把人生比喻成一条河流,感觉迷惘的人是逆流的,他会觉得一切都不顺。只要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的流动感,找到你生命顺流的方向,那么你要前往的远方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真实地感受到心的流动,你感觉快乐以及体验流动的过程。(推荐你参加自我引导必修课:跳脱局限放大自己的成长潜力讲座活动)
Q:你推荐什么样的工作者来上这堂课程?这堂课程能满足他们什么需求?
如果你是愿意学习,接受新的讯息的人,我推荐你来上;如果你是喜欢学习但永远觉得自己不足的人,我推荐你来上。学习这条路,唯有找到方向,知道自己想成为的人、想达成的目标后,你才会懂自己努力的程度究竟够不够、是否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如果你是对未来茫然,不知道如何寻找目标的方法,但愿意踏出一步去探索的人,我推荐你来上。拥有一颗愿意探索的心是很重要的,倘若你只是想知道一套成功理论,可以套在所有人身上的话这堂课可能无法满足你的需求。
请记得脑子是会骗人的,那些担忧与计算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若要有面对工作的热情,那就请你聆听自己的心。
Q:最后,请 Phillip 给还在寻找自我价值、职场定位的当代工作者一个建议,你会说什么,为什么?
很奇怪,我们不屑与他人为伍,却害怕与众不同。
除了保罗・柯艾略这句话之外,我还想起《阿甘正传》里,有人问阿甘说你想成为什么?阿甘回答:“难道我不能成为自己吗?”
这正是我想给当代工作者的一句话: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中,试着放掉社会给你的框架以及人生清单, 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生命历程,学会倾听自己,而非把自己裁切成社会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