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is love made visible. 女人迷一直相信,工作是爱的具象,来瞧瞧我们的工作现场,本周听编辑说。

这阵子,Slash 一词再度被翻红,它出自 2007 Marci Alboher 在《The New York Times》专栏所发表的内容,后来集结在《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压力下的职场求生术》书中。这本书由许多身兼“打工者/创业者”的故事点出青年无法满足于单一职业的生活方式,也质问一个人:除了本业,你还拥有有什么?除了职称 Title,有没有比你名片更亮眼的故事?

延伸阅读:职场笔记:《重版出来》你凭什么站在这里?

总经理兼差 Uber 司机、中国《分答》流行用知识赚零用金、一边做剧场一边写稿的自由工作者....。斜杠青年透过多重职业与能力向量,让自己成为一个难以被框架的人。这类人投资的不是财富,而是自己人生的故事。

斜杠青年的出现早有伏笔,千禧年前,我们说那是复合型人才、而后个十年流行了跨界人才一词,隔行如隔山这句老话渐渐成了过去式。

从专业的跨界来到职业的跨界,人们不再满足单调的生活方式。我跟主编说,我们也很像 Slash 啊,做一个新媒体编辑,不过重复的日子,跟着时代学习,以前做惯的事,只要科技前进中,随时都是从零开始。

女人迷是这样的一个团队,以 Lab 为核心、延展出专案,我们称之为星球。每一颗星球,来自不同 Lab 的夥伴,每个人在新的生态圈灌溉、吸取各自需要的养分。每形成一个新的星球(专案),都有全新的物质混合流动,团队不断进化的冲刷感让工作模式不固态。设计师学写程式了、媒体公关加入社群小组、编辑深入公司 On Board 流程.....。

每个人都在做自我能力的突破、看看自己的能耐、瞧瞧别人的专业、挑战安逸。

我都说女人迷是个野蛮生长、温柔前进的腹地,在这里,你务必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跨越星球也是种 Slash 化,我们笑这是“偷学”,他人的经验与宝库都在那了,你还不吸取精华就是笨蛋。所以身为内容编辑,我看着“投票直播”兴起研究 html、我在办论坛与活动的经验学习怎么从一个写字人走进读者生活,看着十八般武艺、不甘愿停下来的夥伴们,我也想持续往自己喜欢的未来前进。

相较许多弹性玩工作的人们,我还不是 Slash,只是走在半路上的 Slash。多数活在这时代的九零后,都在半路上,一面适应着环境、高速变迁的媒体、不断更新的工作技能。半路上的 Slash,倒是没有身兼多职,但可能正在深化自己的不同能力,我自觉斜杠青年不是迫于生存挤压出不同的专业、而是因有强烈危机感不甘平庸,所以成了斜杠青年。

半路上的 Slash,或许不丢掉正职、但也不止步、延展着自己其他专业。Slash 并不浪漫,但可能精彩,我也期盼能成为一个“为自己工作”的 Slash,给自己更多弹性与空间,去接触未曾学习的事物、去理解一个新世界的生成。

我身边许多人已经活着“不被定型”的工作样态,网路生态远端工作的发展也将越来越支持多元工作者的需求。他一边睡沙发一边接案、她投入社运组织一面写稿、他边写程式边创业。他们的故事越堆越厚,如果你还未上路,那你该紧张了。

推荐阅读:该不该与生活的现实妥协?你的选择决定你是谁

“Be A Slash.” 你未必要辞职去旅行,抛弃面包追着诗与远方。但是,你该扪心自问,除了这一份安稳的工作,你还会什么?你想为自己留下什么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