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是种为自己人生开拓志业的方式,不设限地去尝试各种领域,不为薪水只为丰富生命经历。

文|Susan Kuang

前阵子,约好友 X 先生吃饭,问其最近的安排,他眉飞色舞地说,九月在北京看故宫“石渠宝笈”书画展,然后去杭州看“丝路之绸”特展,再去广州看“千年风雅”宋元书画展,从那前往香港看汉武帝特展,顺便尝尝米其林三星中餐厅龙景轩,中秋节再去维多利亚港湾赏个月,紧接着就得去台湾看苏东坡〈寒食帖〉和“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当然台北的紫艳中餐厅和糖村牛轧糖是不能不吃的;十月中旬去日本,除了吃怀石料理,还要看奈良正仓院特展、京都琳派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书画特展,当然最重要的是九州国立博物馆十周年特展,有展出唐代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十一月,在去南美和南极旅行之前,不能错过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百年中国书画展,能看到唐代韩干的〈照夜白〉。

虽说我早已习惯了 X 先生独特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看展人生”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于是半开玩笑地回他:“你这种生活也太奢侈了吧!”说奢侈,并不全是因为他的花费,相较于真正奢华的生活,这些花费其实也并不算高,更多是因为他能不受钱和时间的限制,随心所欲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似乎才是真正的“奢侈”。


图片|来源

X 先生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狂热爱好者。他自小熟读史书,书上能读到的,他都了解得差不多了,因此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亲自体验那些留存下来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此,他把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行走的路上,遍历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此外,哪里有好的展览,他也专程飞过去看。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去过近五百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也把中外顶级的历史文物看了一遍。

推荐阅读:【职场笔记】斜杠青年,你有没有比名片亮眼的人生?

和 X 先生相识两年多,因为一些共同的兴趣,我们慢慢从最初的工作关系变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关于他这种生活方式,我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转变到现在的欣赏和支持。不过,我欣赏的并不是他能够到处游走,而是他敢于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能够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勇于追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都会有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使我们想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在原始社会,从众会增加我们的生存机率,因此这种选择是明智的。不过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从众”与“生存”似乎不再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这种原始的力量依然存在并主宰着我们。

从有意识开始,我们就开始“模仿”周围的人,不知不觉中继承了前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并不是坏事,反而使生活相对简单,因为我们不需过度思考和选择。若生活能够一直这样下去也无大碍,可问题在于,有一天,我们很可能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有选择的,原来生活可以有如此多种的可能性!于是我们陷入了一种困境:选择继续从众?抑或跟随自己的内心去探索?

从众是稳定和安全的,但我们很可能会因为某一天的觉醒而生活在遗憾中;探索,毫无疑问是种“冒险”,因为没有了“模仿”的目标,一切都得依赖自己,但也许会让我们的人生少了些遗憾。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这种困境中:我知道自己并不适合稳定的上班生活,却没有足够的本钱与勇气摆脱它,更不清楚怎样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2015 年,某个外在因素终于促使我脱离了“常轨”。这时我才发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怎样的生活,直到你开始过这种生活。

我原以为自己是个事业型的女强人,渴望成为叱吒职场的菁英。过了一段不上班的生活后,我才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所想像的富野心和志向,反而更喜欢这种不慌不忙、有足够支配的自由时间,去享受生命和发展自我的生活。

推荐阅读:斜杠青年:横向发展是种策略,一生只做一件事太傻了

过去,我以为上班是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对于 X 先生的生活态度,一度无法理解与认同。辞职之后我才慢慢发现,工作不过是手段,不是目的。的确,赚钱十分重要,因为钱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带来安全感,可是如果已经有足够支撑自己生活的资金,那么可否不再把赚钱看成当下最重要的目标了呢?

我绝对不是在否定上班这件事,毕竟朝九晚五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但我们需要意识到,它既不是赚钱的唯一方式,也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方式。我们应该允许不一样生活方式的存在,不过度评价他人的人生选择。因为在我们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的同时,我们也限制了自己,并失去了本可拥有的更多可能。


图片|来源

事实上,有一群人已在全球各地崛起,他们被称为“斜杠青年”。“斜杠”一词源自于英文“Slash”,这个概念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艾波赫的着作。她在书中提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单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藉由多重收入、多重职业来体验更丰富的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于是“斜杠”便成为他们的代名词。

早在 1996 年,美国学者阿蒂尔和卢梭就提出了类似的概念:无边界职涯。无边界职涯强调以提升个人能力替代长期雇佣保证,使员工能够藉由跨足不同的组织体现无边界职涯,亦即,能力才是赚钱的关键,只要有才华、有实力,就能藉由为不同组织服务,获取更多收入及生活上更高的弹性。这将是未来组织变革的重要趋势,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将取代资本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一切组织与生产都将围绕人才展开。

“斜杠青年”这个概念被提出后,一股新的潮流随之而起。一夜间,“斜杠青年”成为许多上班族的理想生活方式与奋斗目标。然而,大多数人对于它的理解是不完整的,甚至可说是扭曲的。

“斜杠青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多重收入与多重职业,这常导致一种误解,以为身上多挂几份兼职,再贴上一些标签,就是所谓的“斜杠青年”,这样的认知显然是肤浅的。为此,我有必要重新解释“斜杠青年”的意涵。

首先,“斜杠青年”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人生价值观,它的核心不在于多重收入,也不在于多重职业,而在于多元人生。它是对工业时代“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工作模式,以及用单一职业来定义个人的一种反思与挑战;同时也是对人类的好奇本能,以及个人想发挥多种潜能的内在冲动的一种尊重和释放。

其次,“斜杠青年”是时代的产物。在过去,对于这种丰富的多元人生,大多数人只有羡慕的份,那样的生活只属于不用为生计操心的富裕阶层。而如今不一样了,社群网路与科技的发展加速社会流动,也带来组织变革。时代的进步,为有能力的人提供了摆脱组织、公司束缚的可能性,以及藉由自身实力即可获得足够收入,同时过上充实富足且自由无虞生活的机会。这么一想,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何其幸运啊。

推荐阅读:人生 B 计画:如果有志业,不要害怕用下班时间实践

最后,“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需要实力来支撑。如果我们观察身边那些已经成为“斜杠青年”的人,会发现他们实际上都是一群自制力强、经历过长时期的自我投资与累积,并且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我要怎么做才能成为‘斜杠青年’?”

我会说:“你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是否拥有强大的自控力?是否有一项或多项突出的才华与技能?如果没有,那么还是先花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人吧。”


图片|来源

没有自制力与实力作为前提的自由,只能被称为任性,正如这句话所言:“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住气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累积。”

我目前就是这种“斜杠生活”的实践者,但为了避免“斜杠青年”带来的误解,我更愿意把这种生活方式称为“无边界人生”。无边界的含义是广泛的,它可以指职业和收入的无边界,也可以指工作方式的无边界,意即没有限定的工作场所,没有固定的雇主,没有固定的合作夥伴,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态上的无边界—人生没有必须或一定,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推荐阅读:家家的十句生命语录:你明白自己的定位,就不怕别人定义你

我想打破边界,是因为那些所谓的“边界”都是被定义出来的,它们并非永恒不变,也非理所当然。只要我们能突破心中的局限,就能为人生打开无数扇窗。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值得期待和追求的人生。

尽管我从职场人士过渡到“斜杠青年”的这条路走得十分顺利,但是坦白说,在刚离职的时候,我还是经历了一段相当没有安全感的时期,因为接下来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而让我最在意的是,万一哪天罹患医疗费高昂的重症,却没有足够的钱支付,该怎么办?一次和好友聊天时,我无意间谈起了这样的顾虑,结果她一句话就彻底打开了我的心结:“如果实在没钱治,那就别治了呗。”我恍然大悟,是啊,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生”呢?所有生命都将在某个时间点结束,只是早晚的问题,而生命如此无常,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何者先至,与其牺牲现在为不可测的未来做准备,还不如用心地把每一天过好。人一辈子,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当死亡来临时,你突然发现自己从未用想要的方式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