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慢养手札,从德国男性投入幼教行列看起,日常互动建立的性别教育,无关性别,男孩女孩都能玩芭比,让孩子适性发展,落实性别平等从生活做起。

说到德国人跨越性别的框架限制,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当妈之后,从孩子的周遭也可以观察到。

老爸与孩子十八相送,男孩与女孩共玩芭比

新一代的德国爸爸,享受当奶爸的比例相当高,一早送孩子到幼稚园,有一半都是爸爸跟孩子在“十八相送”。近几年来,德国男性投入幼教行列的人愈来愈多,一位就读幼儿教育的 18 岁女孩对我说,她们班上 25 个同学中,男生就占了 5 个,而恩典的幼稚园里的男实习生,也从孩子 2 岁多时只有一、两位,到恩典满 6 岁要离开时,变成三到四位的比例。至于我们家,有一阵子也跟着恩典学习以毛线编织手环,想不到先生和恩典的编织活,还比妈妈我还厉害呢 !

推荐阅读:【性别观察】老师干嘛露奶?小孩与大人的性别再教育之路

针对孩子们的性别,德国的幼稚园不会刻意去教导或强化,所以偶尔看见小男生跑到变装角落穿起女孩子的公主装,老师们都是很自然地让孩子们展现与玩耍,而小女孩当然也可以穿男骑士的衣服,跟男孩来场比武较劲。

有一回,我念了一本故事书给恩典听,内容是一个小男孩因为爸妈在他生日时送一台救火车而跑到花园哭,小男孩的爸妈问他为什么哭,他回答:“我想要的生日礼物是一个洋娃娃!”他爸妈却说:“你是男生,不可以玩洋娃娃。”

我才念到这里,故事还没结束,恩典就很激动地说:“妈妈,他爸妈那样不对,谁说男生不能玩洋娃娃,我们班上的女生也会来跟男生玩救火员救火的游戏啊 !我看到表姊妹的芭比娃娃,也会拿来帮她们梳梳头发啊!”

谁说小男孩不能哭?

恩典遗传到妈妈发达的泪腺,碰到挫折或不如意时特别爱哭,有一回他跟我们一起看儿童电影,电影里的小男孩碰到一个打击,心很痛却一直忍住不哭,这时恩典突然很认真的问爸爸:“爸爸,男生不能哭吗?”

推荐阅读:“你不一定要当英雄”每个男孩,都需要一个情感教练

我先生回答他说:“恩典,男生当然可以哭,爸爸从小被奶奶教导说男生不能哭,所以爸爸在情感流露上比较压抑,可是恩典是一个能够尽情流泪的孩子,这是一个很棒的人生礼物哦!”听到爸爸这一番话,恩典开心地跟爸爸的拥抱撒娇起来,父子俩抱来抱去亲个不停。

真感谢我先生将童年的小小遗憾转化成温柔,接纳自己的儿子,不再局限于传统性别角色里大人对孩子的压抑及扭曲。

我们都不是百分之百的男人或女人

对我来说,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住了一个女神与男神——身为人,我们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男人,或百分之百的女人,我们化为肉身的外显性别,是行走在人间的特征,但心灵力量层面的男神与女神,渴望联手共创生命脚本。

透过孩子,我们有机会在自身内在的阴阳两极里,练习着给自己更多的觉察与温柔相待,跨越性别的执着,邀请我们勇敢去觉察到自己对他人不同程度的偏见、攻击与恐惧投射。

要跨越对性别的执着,有待我们如实去看到,生命的本质无关性别里的框架限制。生命的本质是真实的爱,爱是人与人之间共通的语言。真实的爱邀请我们,兼容并尊重他人诠释自身生命的版本,即使别人跟我们是那么的不一样。

推荐阅读:告别专法歧视!一位妈妈的告白:重要的是情感归属,不是性别

德式慢养手札

  • 孩子对性别的认同和养成,基本上受到大脑发展、教养、社会环境、媒体等很多因素的影响。父母要思考的是:当孩子出现不同于其性别期望的行为或倾向时,是否有办法陪孩子一起找到更美好的出路? 
  • 虽然大部分孩子会按照其性别特征来展现自己的性格,但也有孩子比较特别,此时别忘记:男人可以具有女性的特质,而女人也可以具有男性的特质,所以,谁说男孩子不能玩芭比娃娃? 
  • 在教养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多看孩子因性别而产生的优势(比如男生的力气普遍偏大,搬重物等体力活可以男孩子优先),但不必执着于其性别行为特征(女孩子想要一起搬也欢迎),毕竟现今社会环境中,已甚少有“只有某种性别才能从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