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effrey 梳理性别平等的起始点,你听过彭婉如吗?如果不明白性别平等教育的真正意涵,让我们坐下好好聊聊。

写给不大理解“性别平等教育”的你。

这阵子在婚姻平权议题的战场里,呈现不同世代对性别议题认知的落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性别平等教育”的讨论。其实《性别平等教育法》不是新颖的法律概念,自2004年颁布以来已经施行将近12年,该法也是自彭婉如命案后,性别议题被重视、在法律层面推动实质平等的“性平三法”之一。


彭婉如对台湾性别运动发展的贡献,影响日后的性平三法
(图片来源:《黑啤 Beer》)

十多年来,台湾社会对性别议题的认知从“男/女”的两性平权,到注重多元性别认同权益。法律用语亦从“两性”改为以“性别”取代,这并非全盘否认过去对男/女性别的认知,而是更扩大法令适用性,平等的让各种性倾向、性别特质者的权益,在《性别工作平等法》、《性别平等教育法》和《性骚扰防治法》中落实。

同场加映:致黄玉芬议员:让我们谈谈多元性别教育

法律里具体规定了什么?

《性别平等教育法》总则第一条便提及立法目的是:“为促进性别地位之实质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维护人格尊严,厚植并建立性别平等之教育资源与环境,特制定本法。”法律里明确定义何谓“性骚扰”、“性霸凌”及“性别认同”的意涵:

性骚扰:指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性侵害之程度者:(一)以明示或暗示之方式,从事不受欢迎且具有性意味或性别歧视之言词或行为,致影响他人之人格尊严、学习、或工作之机会或表现者。(二)以性或性别有关之行为,作为自己或他人获得、丧失或减损其学习或工作有关权益之条件者。

性霸凌:指透过语言、肢体或其他暴力,对于他人之性别特征、性别特质、性倾向或性别认同进行贬抑、攻击或威胁之行为且非属性骚扰者。

性别认同:指个人对自我归属性别的自我认知与接受。

换言之,性别平等教育法的内涵,目标在“概念上”传达尊重不同性别、性倾向的差异之外──这些事情绝对不是靠“考试”可以“教”出来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习“如何尊重”。

推荐给你:教孩子从小尊重同志爱


下一代幸福联盟12月3日抗议诉求之一:多元性别意识活动退出校园
(图片来源:Tommy)

教师在教学现场的角色

孩子在学校与同侪相处的过程,便是孩子学习、社会化的过程。然而,主流社会进行“性别社会化”是以异性恋价值为核心,性别气质不符合典型的男生被取笑娘娘腔、女生被笑男人婆都是经常出现的。

过去,孩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成长,并未强制教师介入,很多人“自动学习伪装”,隐藏自己性别气质以符合主流的社会价值。现在依据《性别平等教育法》,教师在教学现场须指正以性别气质影响他人人格尊严的言词、让学生理解相关行为是一种性霸凌,进而尊重每个不同个体对性别的自我认知。

学习环境营造上,教师亦有义务提供性别平等的学习环境。劳动型的班务分派,在性别友善的做法里,是不分性别、鼓励所有同学分工,而非直接指派男同学从事特定劳动班务,以松动“男生就应该......”、“女生就应该……”的性别刻板印象。

同场加映:异性恋男生的性别告白:我习以为常的世界,原来对别人满是压迫

“子女教育、父母决定”:下一代幸福联盟诉求的“性别平等”是什么?

12月3日走上凯道的下一代幸福联盟号召连署,诉求之一提及:“在高中职(含)以下学校,违反婚姻家庭定义和混淆男女性别的意识形态内容必须退出校园。”这项诉求里,性别是“两性”,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必须一致,否则便是“混淆男女性别的意识形态内容”。

推荐给你:哈佛启用性别代名词政策!性别栏不再只是选择题


下一代幸福联盟抗议诉求

这项诉求要求,孩子教育不应该传达世界上有人的认同可能是“跨性别的”、“无性别的”的相关资讯,也没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不一致的问题(即拥有男性生殖器的人不可能认同自己是女性)。即使尊重同性恋和双性恋的存在,但婚姻家庭是一男一女,两个同性结合并不能被定义为家庭。

或许,我们可以共同想想在这个价值观下,性别气质与典范有落差的孩子,是不是有可能得到尊重?孩子成长、社会化的过程,如果发现自己的性别特质、性倾向“违反”了男女价值,在教学现场的实务上,教师应该给予孩子正向支持?亦或是告诉孩子:“你被笑娘娘腔、男人婆是因为你不够man、不够像女生,所以你应该要学习更像男生、更像女生?”

我们应该将问题归因至“遭受性霸凌的受害者”吗?

推荐阅读:蔡依林演唱会重读玫瑰少年:叶永鋕死去了,但世界还有更多叶永鋕

让不愿说出口的污名走向平等

在每个人的生命经验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愿说出口的事”。不愿说出口的原因,多半是担心被贴上污名标签、被视为“不正常”,在言语或实质上得到差别待遇。

“我尊重□□,但我希望我的孩子不是。”

□□可以被性倾向、疾病、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代换。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用的逻辑是告诉他们“这些不一样是不正常的”。教育里的“尊重”,应该是什么样貌?我们希望孩子将那些不一样留在心底,永远不说出口吗?

《性别平等教育法》的目标在于“落实实质平等”和“消除歧视”,性倾向与性别气质仅是其中一环,对于传统“男生应该有男生的样子”、“女生应该有女生的样子”观念的松动,以影响社会对于职业与性别的既有规范,挑战社会的玻璃天花板,才是立法宗旨。

至于,性别平等教育教材在教什么?在中小学、高中课程里怎么教?用什么方式教?下一代幸福联盟担忧的“性解放”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在下一篇共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