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还记得《最强大脑》节目,北大教授魏坤琳与郭敬明争论时,脱口而出“我怎么好像跟女人吵架”,郭敬明因而离场。让我们想想为何“像女人一样”在多数人的既定印象里是羞辱与攻击?而“女”汉子、“女”博士、“女”总统诸如此类的称谓,是否也存在着刻板印象?

随着江苏卫视节目《最强大脑》最新一期的播出,魏坤琳和郭敬明在现场吵架又一次了引起诸多关 ​​注。其实这件事早在去年12月就已经被网友曝出来。因在节目现场意见不同,北大心理系教授魏坤琳在争执中脱口喊出:“我怎么好像跟女人在吵架!”郭敬明也瞬间被这句话激怒,魏坤琳随后道歉。

撇开所有节目因素和争论的具体内容不谈,我们关心的是:在一场发生在男人之间的争执中,“像女人”何以成为一种羞辱和攻击工具?我们想说的是,骂别人“像女人”这句话,确确实实就是在歧视女性啊!

12月6日晚,网曝《最强大脑》节目录制现场,北大心理学系教授魏坤琳在与郭敬明争论时喊出“我怎么好像跟女人在吵架”,郭敬明因此愤然离场,并在微博发了一个“哭泣”的表情,陶晶莹(四位评委中唯一的生理女性评委)随即转发安慰称“别气别难过”。

不少网友安慰郭敬明的路径是这样的:“Dr.魏说话太侮辱人了,亏他还是教授!小四别跟他一般见识!”

也有网友质疑,如果郭敬明本来就认为“像个女人”并非低人一等,他还会觉得受侮辱吗?媒体报导的焦点多集中于小四的愤然离席是否不顾大局、是否太小气,根本懒得顾及他选择如此行为的本质原因。

所以,“像跟女人在吵架”这句话侮辱和攻击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戳中郭敬明以及大部分男人的怒点和泪点? 

把吵架“翻旧账”归为女性特征,是对性别平等的无知


(节目影片截图)

联合国妇女署项目官员马雷军在评论此事时认为:

这场吵架体现出的是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好像把男的说成女的,就贬低了他似的。同时,潜台词里也是在说女性更婆婆妈妈,更喜欢吵架,而男的则不是这样。但其实,北大魏教授和别人吵架,恰恰说明了吵架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有阳刚的,也有像魏教授那样爱吵架的。

在中国,这样的歧视还是比较多的,例如:骂男性“像个娘们一样”,其实是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歧视。相反,把女的说成男的,好像成了表扬似的,例如“她是我们单位的女汉子,我们工作可离不开她”。很显然,影片里吵架的言论是基于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的。

这样的事件在中国很多。2012年4月14日上午,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在西南民族大学作报告中发出了这样的言论 “生女孩给父母带来的压力远比生男孩的压力大”,理由是女儿在升学、婚姻相较儿子更具有不确定性。更为恶劣的是,万俊人继续谈到,生女孩的父母离婚率比生男孩的父母高。这些没有任何根据的言论从一个教授的口里谈出来,看来在中国对女性的其实还是比比皆是的。(推荐思考:胜力女子手札:做个随时将生活抛弃的人

2014年,广外教授何光顺建议大学女生不上8到10点的课,在宿舍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后两节再来上课,这样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有精神上好课。 这也是基于男权文化,好像女性上大学是为了愉悦男性似的,不是把女性作为独立的主体来看待的。

这么教授在公开场合发出这样的言论,很让人汗颜。可见,在中国,歧视女性的现像不仅仅是在农村有,在各个领域都是比比皆是的。可以想像,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性别观念。

2005年1月,哈佛大学第27任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学术会议上宣称,科学领域男多女少是“天性使然”,被斥为性别歧视。

哈佛人对这位官僚校长的不满集中爆发,校园中掀起了要求他辞职的“反萨默斯运动”,一些德高望重的教授公开批评萨默斯,让这场运动愈演愈烈。同年3月,哈佛文理学院发起了对萨默斯的不信任投票,开创了哈佛历史上“弹劾校长”的先例。虽然失去教员信任不会剥夺萨默斯作为校长的合法性,但与民意相悖让他面上无光。萨默斯没有就此放弃,他多次道歉,反覆澄清,并且承诺拿出500万美元,招募和支持女性学者。

但是公众,媒体,以及哈佛大学没有因此而罢休,继续弹劾萨默斯,他们认为有这样性别言论、性别认识的人是不适合当校长的。后来,萨默斯被迫辞职。可见,国外对公共场合的性别歧视的言论是零容忍,尤其是教育领域。

“娘娘腔”男孩?霸凌受害者

 

如果我们按照社会主流默认的观念来分类,用0代表极致的男性气质,它上面贴着“阳刚”“坚强”“理性”“独立”“高”等标签,用10代表极致的女性气质,它上面贴着“阴柔”“软弱”“感性”“小鸟依人”“瘦”等标签,你觉得郭敬明会给自己打几分?你呢?

在读的各位中可能已经有人感受到了不舒服与不服气,因为:这样的分类本身就很有问题。凭什么“阳刚”“坚强”等不​​能是女性气质?“阴柔”“感性”等不能是男性气质?之所以会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哭吧不是罪”,是因为大家觉得只有女人才会哭、才可以软弱和丢脸。如果没有女人负责不被看好的柔弱,男人怎会有对象去表演坚强?

整个就好像一出阴谋剧,导演根据演员的生殖器简单粗暴地来分配角色类型。同样身为导演的小四似乎没有依据自己的生殖器给自己定型,他不惮于在社交媒体上展露自己的美、媚、娇,不过在接受媒体采访回答性别气质问题时,他依然态度谨慎、有所保留——将“爱打扮”说成是工作的需要,自然地将其合理化,从而避免了跟性别气质、性取向有关的争议。

魏坤琳的话之所以能够戳中郭敬明,可能同时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一方面,郭敬明所自恋的美和娇在社会主流评价系统里被归为女性气质一类,自己喜欢并追求的东西却被他人拿来当作攻击的武器,这足以令人心碎一下。

另一方面,在矮、瘦、弱、感性被贬低为“娘”的情况下,“像个女人”的类似话语对于青春期的郭敬明来说或许并不陌生。

 
(“像女人”确令郭敬明感到被羞辱,不过然后他又在微博祭起了一条呼吁性别平等的影片……)

而当一个人的行为和气质不符合人们对他这一生理性别的人的想像时,歧视产生了,校园内的歧视既而又引发校园霸凌。2012年“友善台湾联盟”的调查显示,台湾近3成性少数因受不了社会歧视有过自杀念头。北京同志中心也有调查显示,性少数人群抑郁症的样本是全国普通人群的三倍。

(今年6月,台湾高雄市某中学陈姓三年级学生不满被男同学强行吸乳头、种草莓、肢体暴力等霸凌行为,由母亲陪同在校门口举牌抗议。陈同学表示,他从高一开始就被班上5名男同学霸凌,在饭菜中加柠檬汁、摸身体、打脖子,骂他同性恋。)

去年11月时,蔡依林在演唱会上放了一部纪录短片:《不一样又怎样——叶永志篇》,逼哭2万多名观众。

 

“玫瑰少年”叶永志的生命结束在15年前。他因个性较阴柔,常被同学强行脱裤“检查性别”,导致他不敢在下课时间去上厕所。国中三年级时他在一堂音乐课下课前5分钟提早离开去厕所,结果却被发现倒在血泊中,送医不治身亡。而学校竟在未报警的情况下擅自将血迹洗掉。经过6年上诉,法院才判决学校3名主管业务过失致死罪。(同场加映:蔡依林演唱会重读玫瑰少年:叶永鋕死去了,但世界还有更多叶永鋕

永志妈妈回忆叶永志小学三年级时,学校老师就曾反应说他喜欢做女生做的事,要她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妈妈说:“如果觉得永志这样不正常的人,本身就不正常。”叶永志曾告诉妈妈,他每天都被脱裤子、被欺负,也曾留纸条给妈妈,写着“妈妈你要救我,有人要打我。叶妈妈去学校反应,但却未获处理。”

永志去世两年后,《性别平等教育法》在台湾通过,“娘娘腔”、“娘炮”、“男人婆”等侮辱性词语得到法律禁止,学校的招生、管理、教育不得因性别与性倾向而有差别。

像个女孩?我就是女孩!

女人不是天生的,男人也是被塑造的。也有男人难受于仅仅因为自己有小鸡鸡就要去做符合人们预设男孩应该做的事:踢足球、留短发、穿裤子……

将阴柔、弱小等定义为女性气质,只是为了更​​好的贬低女性,连同贬低了拥有这些气质的生理男。对像郭敬明一样“娘”对男性来说,让他敢于袒露自己就是爱美爱打扮爱阴柔气质而跟工作无关的社会氛围还远不够友善。

而对于“像男人”的女人呢?卫生巾品牌护舒宝去​​年邀请了《奇葩说》辩手马薇薇担任代言人打出广告语:勇敢坚强不是男人专利,不要夸我纯爷们,我就是女生。

女汉子、女强人、女博士……加个“女”字在前头的意思是,汉子、强人、博士这些角色理所应当是男人吗?“你好坚强/独立/睿智,像个男人一样……”女人必须要依附于“像个男人”才值得被尊重被赞美?

谁稀罕被评价“像个男人一样”?我们有的是骄傲。

推荐阅读:专访曾恺芯:“如果你注视我的身体,能不能也聆听我的灵魂?”

推荐给你:运动场上的性别歧视:男人打排球很娘?攻击女生不要脸啦?

推荐阅读:网路论战非得要“拼输赢”吗?阳刚脉络以外的阴性表达

同场加映:没有男脑女脑的差别:“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是鬼话

同场加映:48个女人的成长告白:你能不能认识我这个人,而不只是审判我的性别?

推荐阅读:我很骄傲,因为我“像个女孩一样”#LikeA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