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ross Hsiao 以语言为不同性别观点,带我们看见许多语言文法指涉性别失衡,期盼性别更加平等的一天。

请问您是先生还是小姐?这在将来可能不再是二选一的问答了。继社群网站脸书于2014年2月开放性别可填入的选项后,今年开学季,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亦有了新的创举。基于尊重性别认同与自我定位的价值,学生在登记性别代名词栏位时可自由填选喜好的性别代名词,除了男生、女生外,还可填入跨性别,以及其他新兴的性别代名词,如 ze、hir、hirs 等。

哈佛文理学院注册组人员表示,此政策已讨论多年,为尊重学生的性别认同,并改善老师、行政人员与学生间的关系,故决定实施此项政策。美国联邦政府虽要求学校仍应使学生登记性别为男生或女生,但性别代名词栏位则是哈佛文理学院的内部自治政策。

延伸阅读:脸书小革命:交友图像的改变一小步,性别平权的一大步

我的性别代名词,我自己决定,性别表示权,正慢慢崛起。

Der, die or das?这波开放性别代名词登记的创举让我想起德国在去年带起的语言性别中立运动,德国联邦司法部以发布命令的方式,要求所有政府机关应使用性别中立的语言。

由于德文的冠词分为三性,阳性、阴性和中性,所以德文的世界分有三种类别。月亮是阳性,太阳是阴性,海洋是中性,没有原因,也没有逻辑,不仅让外国人学习德文时深受其扰,就连母语为德文的德国人也时常搞不清头绪。在文件中提及称谓或职称时,亦时常需同时列出阳性与阴性的名词,或不免以男性本位之姿,直接以阳性作为代称。为倡导性别中立,德国联邦司法部要求各机关在使用词汇时,应尽可能避开带有阴阳性的名词,而改采中性的描述,减少性别歧视的争议。

去性别化的语言很难说能为性别歧视带来撼动性的影响或革命,毕竟语言只是个工具,只是思想的传播和媒介。

大家听听且过,自认是无心之过。

有些人遇见单身女性就问:“有男朋友吗?”她喜欢的是女生,当然没有男朋友。有时嫌啰嗦时,随口来一句:“不要婆婆妈妈的!”那公公爸爸呢?偶尔看见男生走路婀娜多姿,往往在背后补一句:“好娘。”请问你母亲娘不娘?

延伸阅读:翘小指有错吗?谁决定什么叫做“真正的男人”

“何必如此大惊小怪?”,这是我在争辩性别平等时最常被回击的一句话。没错,只是无心之语,何必如此大惊小怪?但人的脑袋好于惯性,持续重复的动作会潜移默化地植入脑神经,语言不啻是形式,更是思想的投射。

歧视者与被歧视者间,往往最在意的正是言语的散播和行为的展露。歧视始于言行,语言与性别歧视的纠葛甚深,日常言语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歧视的武器。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每日面对无数的无心之语,有如枪林弹雨,一字一句,都可能在无数的陌生人身上留下伤痕。

若好奇别人的感情状态,可以改问:“你单身吗?”或是“你有交往对象吗?”这可以减少许多尴尬。

若想要发言,请使用去性别化的中性字眼。

性别中的语言霸权,是个议题,而新兴的性别表示权,正能提醒我们这一点。

前阵子与友人聊到拙着,该友人很热心地帮我的书名想到了法文翻译,将《请问贵性?》翻作《Quel est votre prónom?》中文的意思是“请问您的代名词为何?”天才型的友人不仅玩了法文的文字游戏,带有双重意义的“代名词”正也切中性别认同的关键。

开放性别代名词的选择能加强自我的性别认同,也能提升他人对性别认同的尊重,称呼合适的性别代名词正是肯定他人的性别认同。开放性别代名词虽还无法实质上地有效改善性别歧视,但至少是尊重与认同性少数的第一步。依据名从主人原则,自己的性别代名词,自己决定,性别表示权,脸书和哈佛都积极且友善地持续倡导与实践,那台湾呢?

推荐阅读:每个身分证栏位的空白,每个该被尊重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