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质疑祖国要如何在这个渐往东倾斜的世界里混口饭吃的英国人,有些英国产业提供了乐观的理由。最近富裕起来的外国人们渴望英国的强项:高等教育、金融服务、大众娱乐。另外一项强项(虽然常常被低估)是时尚:英国除了以具影响力的街头造型师和活力的连锁服饰(例如Top Shop)自豪之外,还有令人渴望的奢华名牌,例如Burberry。

 

1月18日155岁的Burberry宣布2010年最后1季其营收为4.8亿英镑(7.7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成长了27%。亚洲地区销售的强劲成长是主要原因(大约占了1.5亿英镑,较2009年成长了68%)。Burberry最近买下了中国境内原本由加盟业者经营的50家分店,并计画开张更多家。拉丁美洲是另一个重点成长区域,巴西和墨西哥都开张了新的畅货中心(Outlets)。在其实只有几间Burberry分店的英国,最大手笔的顾客也往往是外国游客。

 

这表面上看来并不令人讶异,很多名牌产品的厂商都因亚洲的逐渐富裕而得利。不过Burberry的故事比很多奢华品牌都有趣。因为其实在Burberry的后院里,它仍在持续努力保住名声。

 

这要从1980年代说起,当时英国足球迷们旅游到欧洲各大都市看球赛,并且爱上当地的时髦服饰。他们不择手段地把这些衣服带回家:Lacoste的Polo衫、Sergio Tacchini的毛衣、Fila的鞋等等。所谓的休闲(Casual)风潮从此兴起:一股在足球场边讲求精致剪裁的文化,早在型男(Metrosexual)风潮兴起之前,劳动阶级男性此时就开始对衣着执迷。休闲风潮结合上一点爱国心使Burberry开始受瞩目,原本Burberry仅是壮年的高阶经理人打高尔夫球的穿着,逐渐变成大家的爱好。


但是21世纪初期,Burberry独特的驼色棋盘格设计变成Chav一族的招牌服装,Chav泛指常惹事生非的白人男性劳动阶级。门房和计程车司机学会直接拒绝那些戴着Burberry帽子和穿着Burberry夹克的年轻男人。当肥皂剧女明星Daniella Westbrook被拍到将自己、女儿和婴儿车都用Burberry装饰的照片,Burberry的名声从此降到谷底。

 

不过Burberry正在刻苦地努力反击,对其未曾料到的新客源也非常低调。棋盘花纹越来越少出现在Burberry的服装上,Burberry曾因盗版商便宜大量贩卖假货而受创。为了迎合时尚世界里的意见领袖们,Burberry推出更多大胆的设计(Burberry传统上较擅长于风衣(trench coats)和其他经典基本款)。这些改变大多数可以归功于两个美国女人,现任CEO Angela Ahrendts,和前任CEO Rose Marie Bravo。

 

 

虽然在英国,Burberry已历经很大幅度的调整,不过在国外,它仍然是尚未被玷污的样貌。外国人仍然认为Burberry是一世纪前爱尔兰南极探险家夏克顿爵士(Sir Ernest Shackleton)完成冒险时穿上的服装,而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次文化代表标签。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让中国、巴西和美国消费者都可以购买到伦敦公司的服饰,但对去了解国家内的细微文化差异并没有变得比较容易。若穿着Burberry的Chav事迹远播至国外,Burberry可能会变得更难以转型。Burberry自全球化得利,也自全球化的极限得利。


 

 

 

更多经济学人编译资料〉〉经济学人 in womany.net

 

 

原文出处:The Economist         January 22ND-28TH 2011

图片来源:来源来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