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中,我们却始终学不会爱情“得体”的样子。但亲爱的,我们都要记得:“永远不要爱到忘了自己。”

把我们撕裂
又把我们的皮
紧紧扎起
在脐间打一个结
要我们记住
血肉模糊的疼痛
那疼痛令我们惘惘爬行
以腹着地
裸露一种向下坠落的欲望
随恶水蜿蜒
无法上岸
注视身体里一年一年
烈焰那样延烧开来的
黑暗心愿

何时我们向自己施咒
如蛇敏锐
如鸽单纯
在边界永远地走

——吴俞萱,〈我们的卑微向我们施咒如许〉,《交换爱人的肋骨》

也许爱是这样的:站在漆黑的土上,并且望向前方。承受我们既有的,又轻轻地把它打破。

野心让我们疼痛,希望也是。尤其当妳无法不看见自己,无法傻傻地以为自己可以变成别人,那么妳的愿望就不是他人,而是妳可能成为,却尚未成为的那个。以此,未来的妳时时刻刻罩在空中,撕裂并羞辱当下的,泥地上的妳。

有人说这样的状态叫做焦虑:妳面对着未知的可能性,当下的身体变成牢笼。妳不愿回去,因而无处安居。他们说,在自处的过程中妳会变成自己的明日,拥有新的骄傲与新的羞赧,然后不断复制下去,直到妳停止前进,停止改变,留在某一个时间点从此变成古迹。

听起来好合理,好原罪,可是我们能不能至少拿回一点主导权。

为你读诗:我喜欢出发 喜欢离开


(图片来源:
A Lettering Series by Pommel Lane

在吴俞萱的诗里,我们变成圣经中被诅咒的蛇。越是明白自己原本可能的样貌,越是因此痛苦;越是记得自己可以站立与飞行,以腹爬行的样态就越是燃烧全身的惩罚。

但是惩罚究竟来自爬行,还是来自诅咒?

如果卑微能对我们施咒,为何我们自己不能?如果未来与现在之间的差异让妳痛苦,而这痛苦让妳随着时间改变,那么也许我们在焦虑时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当下的模样从来都不是固定的,而是永远处于某种变动的边界上,而蛇的肌肤与鸽的眼睛,就从诅咒时的限制,变成选择时的祝福。(以诗之名:你无需成为“不会遗弃我的情人”

如果自由是永远的游移不定,那么至少背着游移,吐着蛇信,继续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