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没有音乐特效的戏剧,如同一盘无调味的餐点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容易被忽略的重要角色:“声音设计师”。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盛事刚过,创意与技术奖项类有着许多关于“声音”的金奖: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最佳音效、最佳混音等。剧场界的奥斯卡便是东尼奖(Tony Awards) ,然而东尼奖却在 2014 年 6 月公布决议取消五感之一的“听觉”相关大奖—音效设计(sound design)。


图片来源

东尼奖的音效设计奖项,细分为“最佳戏剧音效设计”与“最佳音乐剧音效设计”。取消音效设计奖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排山倒海的业内专业人士抗议。短短 3 个月内搜集近 3.3 万美国境内剧场音效设计联署,要求东尼奖回复该奖项。虽然 11 月的东尼奖委员会议中已表示来不及于 2014 - 2015 年度回复,势必在下一个年度有机会逆转这项不受欢迎的决议。

如此重大的决议不是 3 小时会议中可拍板决定。根据委员会成员 Cecilia Friederichs 表示,多年来众多投票委员一再表示并不具备专业能力可供评断“音效设计”奖项。随着剧场与科技的发达,sound design 其实已经不再局限于“音效设计”。说实话,中文难以准确传达它的包罗万象,因为“音效”仅是其一。

同场加映:镜头和故事之外的灵魂:原来《星际效应》配乐是这样来的!

音效设计的工作,33%是艺术,33%是工艺,剩余的33%是建立与人的关系。— Randy Thom

音效最常被忽略而普遍被视为技术类。声音千万种,没有创意的设计,艺术的判断选择,以及高明的混音,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声音,也难以成为任何表演中画龙点睛的艺术成就。身为《星际大战》、《哈利波特》等75部电影音效设计师,同时也是奥斯卡常客的 Randy Thom 剖析在阅读剧本的同时,脑中已听见声音。Thom 表示往往场景中许多声音出现,要懂得如何选择与去除声音的内容,如同策展与编辑的过程,选择是完整呈现作品之必要。音效设计是技术,是艺术,更是策展。

声音的造景

法国知名空间设计 Jean-Guy Lecat,也是剧场大师级导演 Peter Brook 的御用设计,曾指出“声音在剧场中是首要的,视觉也很重要,我们必须看到演员,但我们会去看某个演员,是因为他在说话,看到他对了解他在说什么有实质的助益,因为肢体语言可以协助我们理解。在电影中我们得看到,但在剧场中,我们得先听到。我们得看得到位置,我们得听到声音的位置。”[1]

如同 Jean-Guy Lecat 提到声音之于观赏剧场表演的重要性。同样的,观赏电影的经验亦同。身为观众,我们的耳朵精准精巧,能分辨声音景观(soundscape)中的细微声响,并透过立体声响准确察觉发声位置。看电影,我们讲求立体声道,让我们感觉置身画面中的场景,增强感官刺激,提升观赏经验。在剧场中,无论是音乐、音响、音效的设计,完全搭配才能透过耳朵的接收,描绘观众脑中的场景与画面。

音效设计何以重要?环境中的细微声音,门开门关、车水马龙、自然环境的风吹草动,都是触发情感的重要元素。试想“玩命关头”(Fast and Furious)电影系列,没有强劲低吼的引擎声,飞车追逐的高速声,撞车飞天的轰隆响彻天,如何瞬间激发观众的肾上腺素!

2010年台北艺术节邀请加拿大籍导演 Robert Lepage 作品《众声喧哗》(Lipsynch)于城市舞台上演,带领台湾观众进行一场 8.5 小时动人的故事与声音景之旅。不同于平常观众习惯自麦克风与喇叭传出的单一而平面的声响,该剧声响与音响的设计安排,令观众啧啧称奇。

厨房一隅收音机中的音乐,听在二楼观众耳里,无需画面辅助便明确指出从舞台哪一个角落传来。上舞台(离观众最远)的电话机响起,绝非若天神般无所不在充斥着整个空间的大声响铃,而是感受到电话机在真实空间中的声响距离。这替观众建构出置身其中的立体空间感。

你会喜欢:跳脱舞台的表演场域!剧场的多媒体想像

 

不是音乐的流动声音设计

剧场的sound designer(姑且称声音设计)难以定义,端看在作品中他扮演的角色。近年来现代舞蹈的表演,开始广泛应运非传统认知的“音乐”。简单举例“音乐”,如有乐器演奏,有旋律的音乐。许多舞蹈演出的“音乐”,已经脱离旋律或是音符,而是由许多声音组成。如同日本编舞家梅田宏明多数作品《Holistic Strata》、《 形式暂留》(Temporal Pattern)、《触.觉》(Haptic)等,以及由前 Dumb Type 舞团编舞家 Takayuki Fujimoto 编创的作品《true》,声音的设计是整体演出艺术完整性的重要角色。 

Holistic Strata

 

True

声音的演出,如此与舞蹈演出并肩而行,已经不是单纯用“音效”可以形容。然而这样的声音艺术家或设计师,亦不愿被归类为音乐设计,或是音乐总监,只因这与传统认知中的音乐相差甚远。

可别以为只有较为冷峻的高科技演出中才会出现。自然界的声音演出也非不寻常。美国加州的 Sonoma 大学于 2013 年秋季舞蹈节的原创作品《Soundscape Project》,便是结合大学里“保存大自然”计画,由生物环境声响专家 Dr. Bernie Krause 录制自然界的声音,再转换为舞蹈演出的声音设计及配乐。渐渐的,“旁白”作为舞蹈演出的主要声音设计,也是一种可能性。

延伸阅读:跨界乐团 The Piano Guys 六首经典回顾

或许因为舞蹈演出可以不依循线性故事与台词,抽象的阐述一种氛围、一个概念,在音乐或声音的实验上较戏剧弹性与大胆。

剧场演出的临场感,需要各式音效的促成场景环境的建立;音响的设计,则考验着音乐与声响精确且立体地传达到我们的耳朵听觉。音乐的设计,就是促成剧情的流动与催出情绪的张力,让我们一起经历台上人物的心理历程。

剧场的声音设计作品难以被大众传播,而广为人知。声音,无法被瞬间凝结在一张照片中。当今社会垂手可得的智慧型手机虽可录影,却是难呈现声音设计的精细。虽说仅能靠进剧场看演出,才能亲身体验。

你会喜欢:谱出《十二夜》催泪乐曲,聂琳:“每首配乐,都是独立的生命”

可惜的是,若非经历了如《众声喧哗》精彩万分的声音飨宴,或是歌手 Jason Mraz 的现场音响设计,我们无从比较声响的精细差异。然而,假若有幸经历动人声响的你,绝对难以回到单声道的表现。

下回试着看电影,进剧院看演出时,将声音都抽掉,眼前的剧情与景观必然顿失任何味道。这就是为什么 sound design 奖项一定要重回东尼奖。

对于声音设计师们,你不孤单。线上有着全世界的声音设计师社群 Sound Design Group,分享着每一天的创作。

 

 

耿一伟 ,<体验大师“空的空间”--巴黎北方滑稽剧院>,《到全球戏剧院旅行I:欧陆3国的14个戏剧殿堂》(国立中正文化中心,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