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迷恋点点几近疯狂,曾这么说过:“点点是我们通往永恒的唯一道路,地球也不过是众多点中的一个。”


(photo credit:Ka)

抓着年假尾巴,和家人一起前往高雄市立美术馆参观“梦我所梦:草间弥生亚洲巡回展台湾站”。从外头买票队伍,到展馆里头都是满满人潮,尤其《无限镜屋-灵魂闪耀》(Infinity Mirrored Room-Brilliance of the Souls, 2014),因为一次只能四个人进入,最后只得排半个钟头、体验十秒钟置身宇宙的感受。

各展馆以墙上画作为主,展馆中央间或置放大型立体作品。一面墙十四幅作品挂成2x7的排列方式,作品名称放在墙的两端,一端写着七个品名。这样的陈列方式并不容易让人把作品与名称相互对照,但妈妈心态良好:“艺术作品嘛!你想什么就是什么,别被名字框限了!”她说的真对。

作品被创作出来之后,剩下的就是视听者的事了。一件作品,被展演以后,便集众人之力完成,除了原创者本身的设计,策展团队的安排、参观者的诠释,都使作品更完整。 只是在我们这样二十多岁,好像学了点什么、但又经历不足的年纪,老是想揣测作者想些什么,没有孩子的眼光,也没有长者的智慧。

推荐阅读:精神病艺术家 草间弥生


天国之梯(Ladder to Heaven, 2012)(photo credit:Ka)

在《天国之梯》之后的展间都不能拍照。有几个很有意思的作品名字,我很想拍下来,才想起,哎呀,我可以写下来嘛!科技方便性常让人一时想不起来以前生活的方式。

推荐阅读:科技让我们更孤独了吗?

我最喜欢的两个作品“名称”都是《我的永恒灵魂》系列(My Eternal Soul, 2009-2013)画作:“想要将我所有的爱以及夜晚的梦都吃下去”、“爱如此迷人,世界却争战不休”;但我最喜欢的画作本身,却不拥有这两个名字,而是有着超长名称、以黑色和粉红色绘图的“远在宇宙之外追求真理的闪亮之星黯淡无光,我愈探寻真理,它们愈璀璨”。

我喜欢名字。名字是诞生之初第一份被赋予的礼物。有时候,孩子最后长成的样子在他人眼中,并不符合母亲给予的名字,但那也无妨。 有些礼物,受到一些人的喜爱;也有一些人,爱着后来的模样。


我在这里,但什么也不是(I'm Here, but Nothing, 2015)(photo credit:Ka)

我们跟着草间弥生,经过她所构筑的奇幻的、超现实的想像,梦她所梦。

从迷幻得几乎无法待下的空间作品《我在这里,但什么也不是》(I'm Here, but Nothing, 2015),经过她的“消融”,来到《永恒的爱》、《我的永恒灵魂》,然后拿起色彩缤纷的圆点贴纸,贴上早已铺满圆点的墙。人手能及之处,几乎不见墙的原色,我们只能从顶端看出它原本的白。我和妈妈原本想做个什么造型,但终究融于其他点点之中,参与她的、众人的消融。

同场加映:Melvin Sokolsky 的超现实魔幻泡泡

我在这里,但我什么也不是。

镜屋里彷若置身宇宙、看见无数个自己、无限的平行世界,空间不断延伸,同样也让人无比渺小。但当我缩小得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时候,被吞噬于圆点之中,却反而非常安心。

乐团929《渺小》这么唱:

不管你是醒着,或者你已经睡了
不管你现在活着,或者你已经死了
这个冬天依然不下雪,这个夏天依然令人疲倦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我们而改变
没有你的日子很难过,微笑一下也许比较舒服
我们只是小人物,没什么特殊
未来对我们太遥远,宇宙太大看不到边界
生命太小太脆弱、太无法掌握
可是阿嬷曾经这么说:
“即使每个人都不好过 也要努力认真生活
--生命不就是这样子而已吗?”

我在看不见自己的时候,在别人也看不见我的时候,做的是我最想做的事,发自内心要做的事--在进入镜屋的十秒,我什么也没想起,除了当下。

同场加映:画中有话?从缠画看见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