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为何讨厌面对远方亲戚的追问吗?作家茄子皮说:“当你发展出一套自己诠释自己的方法,就能找出答案。”

过年放假回家,总是有很多好朋友的聚会,但我总不会特别积极去参加,因为在聚会时害怕被问到一个问题:

“ㄟ~XXX,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阿?”或是“你最近在干嘛啊?”

其他人的标准公式是“工作地点+职称”,这有时让我倍感压力,因为大家总是可以答得很清楚。除了本来就多重身分外,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不喜欢讲那些具体的答案,觉得不太舒服。察觉到自己这份不舒适后,我试着问问自己:“这一种不舒适的感觉从何而来?”并整理出底下几点和朋友们分享:


 图片|来源

一、你从“什么方向”定义自己?

定义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方向简单区分的话,有两种:“外到内(outside in)”还是“内到外(inside out)”。我的不舒适感来自于我和一般人采用了相反的方向,一来一往间,产生了很大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心头上,便成了俗称的压力,或是不舒服。

延伸阅读:你想成为别人的“需要”,还是只满足自己的“想要”?

其他人习惯用职称来定义自己,这是一种“外到内(outside in)”的定义方法,感觉像是一种标签,想像一个人在便利贴上写了一个称号,然后贴到你的身上,这绝对是一种很迅速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名字”的表面工夫。但是当我们的生命追求的是一张张的标签,努力地把标签贴到自己身上,感觉上自己壮大了,但如果有一天大风刮起,所有的便利贴都掉下来了,所以我们是不是该问:“撕掉标签后,我们还剩下什么?拿什么定义自己?”

由外而内的定义方向会有很清楚的“市场价格”,但却没有富足的“价值感”,理由很简单,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满足与跟随别人的期待,一个萝卜一个坑,不需要的时候就被淘汰掉。当我们没有能力成为自己的需要,或是学习发现与欣赏自己的独特性时,当然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

我定义自己的方法,则是另一种方向:“由内到外(inside out)”,我是谁,不是由别人或环境既有的定义去决定,而是在和自己的感受对话后,发展出一套“诠释自己”的方法。

这方法没有一定,因人而异,但方法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方向,定义的方式可以抽象、可以具体,不管怎么定义,一定要手握方向盘,重新掌握定义自己的主控权。首先我们要停止麻痹自己,重拾自己生活的每一种感觉,常常问自己类似的问题:

“什么时候感到开心、伤心、无奈、脆弱、兴奋、平静?为什么?”

所有的那些形容词都是语言罢了,但它们都同样是我们的“感觉”,想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存在感,就得从重视自己的感觉开始做起,慢慢的,我们会理解自己的感觉从何而来。找回这般对生命的觉察(感觉与观察)后,资料库里头自然多了许多可以定义自己的材料,有趣的是,这些资料并非存在脑里,而是存在心中,现代人的生活,总是用脑太多、用心太少了!

譬如说,长期在生活中锻炼觉察的我,会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热爱体验与修行的人,喜欢参与很多不同的生命,善于辨识生命与生命之间有意义的关联性,所以常常有很多的灵感,或很多人遇到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喜欢找我聊天,所以也是一个热爱启蒙的好朋友,另外我也是一个说故事的人、演讲者、写字人、顾问...。哎呀,我有很多样子,但重要的是,所有的角色都环绕着一个核心-真诚与和平,我喜欢每一天和周遭的人一起变好,所以我最喜欢的称号是:真诚的实践家与和平的工作者。”

看完我的范例,你就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参加聚会了吧,因为若我真诚地这样介绍,只会换来一片哑口无言,但若我敷衍的说:“我就是一个替代役男,或是专栏作家!”,就是对自己不真诚,所以为了保持表里合一,对我与对大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尽量让自己消失在这样的场合中,省得我们双方都尴尬!

推荐你看:让心做主人!“自己”是最难诠释的角色

或是有另一个方法,就是练习忽略大家的眼光。


图片|来源

二、我希望在“自己的眼中”,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忽略大家的眼光,不等于忽略大家的感受,所以不是要我们成为一个自私的人,请不要误会!忽略旁人眼光的意思是,练习在不照镜子的时候,也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想像自己灵魂出窍,在高高的空中看着自己的身体,问问自己:

“我希望在自己的眼中,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我的言行举止,有让我看起来像这个样子吗?”

生活中,我们总是花太多的时间思考自己希望“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忽略了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就是自己,想像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是两个人,而在物理的世界里,哪一个“人”的距离离我们的身体最近呢?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心!所以才说忽略大家的眼光不是忽略大家的感受,因为一个连“最近的自己”之感受都嘹若指掌的人,是不可能自私的,这样的人更容易和周遭的人同步感受,所以练习自我的觉察,就是改变世界的基本功!所以鼓励朋友们每天都做这个练习,我把它称做“隐形的镜子”,免费的,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酷吧!

三、让每一个今天,决定我是谁

我们除了常常被别人的眼光绑架,也很常被过去与未来绑架,这一个观念上次在另一篇文章提过了,就不多提,直接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每天驱动自己的小观念:“让我的今天,决定我是谁!”

意思是,每一天都把自己归零,不去想昨天自己在工作上犯的错,或是明天要做什么,也不会认为昨天这个工作这样做,今天或明天就得这样做,每一刻我都重新思考一件事的本质与意义,没有一件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你会喜欢:爱上自己的人生

如上段所提,或许我不能决定别人如何用什么眼光看待我,但我可以选择自己用什么眼光看待自己,所以我的选择就是每一天都归零、每一天都像是新的一天,不会因为无法改变的过去而自卑或骄傲,也不会因为未知的未来而迷惘与恐惧,每天起床,问问自己:

“我希望自己的今天是什么样子?我希望自己今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拿什么态度面对我的工作,用什么心情与人相处,或怎么样与人说话?今天的自己,可以怎么样更好,或是可以如何与周遭人一起更好?”

比起让过去的标签或包袱,甚至是未来的想像与计画决定我是谁(当然也不是说不要有目标与计画,这我们下次再谈!)我的选择是,让每一个今天的自己,让自己今天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定义我是谁,这样的我感到无限的自由,更感自在,好像生命停在今天而止,却在每一个今天含苞待放,静静地,喜悦油然而生、不证自明! 

这篇文章写完了,配着台东的早晨和一杯黑咖啡,最后还是想再问朋友们一次:“亲爱的朋友阿,如果我们有选择,你(妳)拿什么定义自己?”我相信没有如果,其实大部分的我们,都绝对是有选择的,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