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为大家带来让演员带着走的移动剧场,像气球一样充气而成的剧场、漂流在河上的剧场你有听过吗?

带着走的舞台-移动剧场

近年来表演处处可见,不再局限于正规传统剧院,公园、美术馆、书店、机场穿廊、开房间演出、咖啡店表演等,让“剧场表演”增添想像趣味、无穷可能性与亲和力。既然表演者可以出走镜框舞台,表演空间有可能也出来走走吗?

深受1960至70年代前卫艺术(Avant-garde)的影响,全球剧场圈开始一连串实验性质的演出,剧院不再是唯一的表演空间,闲置的公寓、搬空的医院,汰旧的饭店,街角的儿童游乐场,皆成了表演场所。

同场加映:跳脱舞台的表演场域!剧场的多媒体想像

对于许多表演者而言,表演虽带到了传统剧场之外,但它仍然被局限于一个既定的地点中发生。在固定场所演出的方式逐渐不再满足表演者时,脑筋动到表演舞台,于是拓展了新的演出方式-“移动剧场”(Mobile Theatre),顾名思义,就是跟着表演者随时移动的同一演出空间。


《Tiny Travelling Theatre》由 aberrant architecture 打造
图片来源:aberrant architecture

剧场这么大,怎么移动?

一个剧场要能容纳一定数量的观众,必然有一定的规模。要搬动如此的空间,势必需要将这个空间拆解、运送、再组装。因此,在考虑到搬运与拆装舞台的效率与方便性,剧场建筑师开始有了新的挑战。他们开始思考:要如何建造一座既好拆装、又好移动的舞台呢?

受2009年巡回演出的影像表演《ID – Identity of the Soul》聘雇,一间挪威的建筑设计公司“Various Architects”在2008年发表了一座独特的移动剧场-Mobile Performance Venue。为了能让《ID – Identity of the Soul》在世界各地展演,这座 Mobile Performance Venue 除了要有设计感,更需要方便搬动。

为了达成客户的要求,Various Architects 设计了一座由充气材质、轻质量缆线,与铝制的骨架所搭建而成的巨型剧院。剧场建筑本身占地2000平方公尺,可以容纳3500位观众。如此庞大的剧场,拆解后虽然仍需要30个40尺长的货柜才能容纳,装台时间需要花费两周的时间,但比起相同规模的表演场所,这座 Mobile Performance Venue 已经相对非常的轻便与经济了。

你会喜欢:叹为观止的湖上歌剧院 Bregenz Festival


Various Architects 设计 Mobile Performance Venue
图片来源:Various Architects

类似的充气剧场在近年来也越来越兴盛,而随着塑料材质的优化,充气物本身已可以自成一个表演空间,并不需要依靠其他的材料来支撑。这样的“充气剧场”好处是可以将表演的场地轻松的拆除(泄气)与装台(充气),拆除后的剧场方便收纳,体积也比传统舞台减少许多。更好的是,充气剧场可以轻松被搬动,因此可以将剧场推广到世界更多的角落。

2013年英国雕塑家 Anish Kapoor 与日本建筑师 Arata Isozaki 就联手打造了可以容纳500位观众的充气音乐厅-“新方舟”(Ark Nova)。这艘“新方舟”首航便到了日本在2011年受大海啸摧残最严重的宫城县松岛町,并接续在日本东北各个海啸受灾城市巡回,将艺术抚慰的力量传达到灾民的心中。


“新方舟”(Ark Nova)/图片来源

小舞台移动,全靠一台“变形金刚”

可以理解的是,许多知名的大型演出,拥有为了特定演出量身打造的许多机关,为了保持整趟巡回演出的原汁原味及技术顺畅,会全程使用自己的同一套舞台,因此站站拆卸,站站重新组装。然而,对于拥有较少时间与资源的团体来说,这样的方式却不可行。因此在不被固定场所局限,也不花太多力气拆装舞台的条件之下,规模较小的“舞台车”逐渐崛起。

同场加映:世界上最强的花车游行

在台湾,讲到可以移动的舞台,就不免要提到经典的“电子花车”。在电子花车上举办的表演,客源主要为台湾传统的办桌流水席。表演者一天或许需要在数个宴席上表演,对于“跑场子”所要求的,便是效率与行动性。结合这两个需求,将交通工具改装成舞台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经过精巧的设计,大型卡车不仅可以成为表演者的载具,更可以透过简单的操作,如变形金刚一般,让一般的卡车伸展成为华丽的舞台。

如此的载具也形成了台湾特殊的移动剧场文化,知名摄影师沈昭良更到台湾各城市拍摄一系列如此特有的舞台车,纪录下独一无二的光景。


沈昭良摄影作品《STAGE》
图片来源:
数位岛屿

将载具改装为表演空间的“舞台车”其好处不仅是机动性强,由于体积较小,更适合前往较偏乡,或是资源较不足的地区。纸风车文化基金会在2014年就打造了《艺术卡车》,目的将艺术送到全台超过7800个村落,让无法到大城市欣赏表演的人们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美好的演出。


纸风车《艺术卡车》/图片来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剧场也随之演化,从固定不变的定点建筑,慢慢透过新素材的运用,可以让舞台本身跟着演出者“出走”到各个地点。在这样的趋势之下,也让世界各地的剧场建筑师与表演者也在不断探索未来“移动剧场”的可能。

四年一度的全球性比赛-“国际剧场建筑竞赛”是一场挑战剧场建筑师跳脱传统舞台的框架的竞赛,鼓励建筑师天马行空,发想出最创新的表演空间。2015年第九届国际剧场建筑竞赛就要邀请全球建筑师,创作出能漂浮在河上,又能在河中央被拖动的“漂浮剧场”。当剧场不仅是被移动到河流上,更要能在河上移动,这下又能激发出什么样的“移动剧场”创意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5年第九届国际剧场建筑竞赛场地:德国柏林施普雷河(River Spree)
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