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好多事物、习惯,甚至是感情,常常难以割舍,反覆思考好久,却还是没办法决定,你是否也如此呢?

最近突然迷上整理杂物,喜欢上空旷的感觉。于是找了个假日,把化妆品、书桌、书架、置物箱、衣橱、鞋柜一一清点,很挑剔的把所有的物品,依照可用与不可用,适合与不适合通通分类,拿了个垃圾桶装起来,然后把暂时不需要的东西,打包送给适合的人。

这个动作,有点像种仪式,一种清理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仪式。看到每个东西出现在眼前,必须要很冷静地问自己,半年内会使用吗?现在的身分适合吗?然后做出割舍。不过这又有点像是场游戏,好像跟某个失落的自己玩躲猫猫。有时候后看到一些记忆里的小物,不免惊讶,耶~你还在啊?有时是某个需要却又遍循不到的玩意儿出现,那种感动,好像让回忆,又拼凑的完整了些。

推荐阅读:30岁与20岁的爱情对话:爱,一辈子的“生长痛”

明快的割舍、选择,换来的是明亮的房间,更空旷的空间,好像重新了解自己的定位,重新思考整理生活,让我更知道现在的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又该做什么样子的事。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去四川出差采访。当时正逢冬天,听说遥远的四川,正是零下几度的冷飕飕,我打点着小皮箱,从繁杂的衣柜中,仔细思考到底该带什么衣服,才能保暖、符合采访庄重,同时上镜头又美观。这真是个超难的过程!毕竟采访五天,包含了户外的动土典礼,与大陆官员会面,还有我自己规划的轻松小专题,这些分别是符合户外、庄重和休闲衣着,小小皮箱如果龟毛一点,恐怕会塞爆。一阵挣扎之后,我终于备齐了衣服和化妆保养用品,飞到当地完成任务。

那一刹那,我突然顿悟,原来,我需要的,也就这么多,一个皮箱就可以装满。

延伸阅读:脱掉胸罩去旅行!走过巴西、印度、乌干达的日本女孩

回到了家,我立刻整理衣柜,把那些自以为需要却非必要的,痛下心割舍,衣柜不再拥挤,我的心也轻松了

这又让我想到一位美国好友,她有阵子兴致盎然地跟我说,最近正在执行100件物品计画。我说,那是什么?她笑着回答,就是挑战看看,自己能不能只有100个物品却过得很好。

看着她快乐又忙碌的整理淘汰物品,精挑细选留下100个,我在一旁想着,也对,我们需要的其实不多,又何苦把一堆东西背在身上?如果把所有的物品,就像搬家时一样,当成包袱,那这个包袱是否太多垃圾呢?

推荐阅读:你想成为别人的“需要”,还是只满足自己的“想要”?

在这个物资丰裕,甚至爆炸的时代,每天电视里的广告,平面杂志里的内页,都在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什么,还需要什么。这让我想到念企管系时的行销管理,教授说,最好的行销,就是要帮消费者创造需求。这句话没有错,但反过来想,我们又为什么要让别人定义我们的需求和生活?为什么不拿回主导权?

有的时候,割舍不掉,是因为没有自信。总是担心,会不会某个时刻会非得需要它不可,而无法相信,没有它自己也能过得很好。这不只在物品上,在人与人的关系,人生规划的选择是否也如此呢?

最近看了法国法国生活美学大师─多明妮克.洛罗《理想的简单生活》,多明妮克.洛罗认为内心的世界,决定了外在世界。把思维整理得井井有条,就像整理具体的东西一样。把用不着的东西清理掉,就能为重要的东西腾出空间。

其实我平常也有做纪录的习惯。每当我不知道该怎么走,该如何决定时,我就会停下来,摊开笔记本,把所有繁杂思绪写在上面。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和思考,路其实就很清楚了,剩下的只是有没有决心,去让有价值的东西呈现出来。

推荐阅读:人生,对自己负责就够了

其实采访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寻找有价值的事物,然后呈现价值。举例来说,一场热闹非凡的科技展览上,充斥着各样最新的科技产品,不同摊位都在举办促销和拉客户的活动,业者、公关、消费者充斥其中,但对记者来说,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出最有价值、最新颖、特别、对于产业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新品,然后找到最适合的人─包括身分地位、表述能力都恰当,帮忙介绍和评论。

主播同样是如此,一则新闻落落长,可能有许多资讯,但主播必须抽丝剥茧,找到最有价值的三个重点,清楚明白地告诉观众。这些都是寻找价值的过程。

整理、选择、割舍,人生更简单了,心情也更轻松了。那些还在犹豫的东西,不要觉得可惜,因为它代表着模糊的自己,舍去它,反而能让自己更有自信呢!

你会喜欢:林又立:人生需要赌一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