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思想间没有交流,这个世界会变怎样呢?透过书本进行的思想交流,让读书不再是私人的事。

最近想歇会儿,安静地读些书,不写东西了。因为我发现在写东西的时候,内心很不平静,甚至有些躁动。可在试图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时候,又要苦于寻找适当的表达方式,结构、逻辑、字句,这并不是一个很让人愉悦的过程,就像感情的急流在一路狂奔的时候突然遇到了一座大坝,要暂时抑制住自己内心的力量,寻找一个恰当的出路。

如果不加控制,硬生生地朝着大坝撞去,水流四溅,最后支岔横流,水散开了,情绪也就分崩离析了。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一种妥协和小心翼翼,写出来的东西又很不得自己的意,像个鸡肋一样摊在那儿,常常觉得还是少写为妙。

可又怕长时间不写东西,真的会越来越懒,丧失掉写字的能力。虽然我现在的生计与文字的关系不大,但写字这种低门槛的活动是我这个无趣的人独处时聊以慰藉的不多的方式之一,穷人的烟斗虽然破烂,但仍不舍得扔掉。所以还是要时不时地写点什么。

那写点什么呢,既然读书,就写读书笔记吧。以前开过一个微博,用一百多个字写一本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书,但微博实在是短,写的时候,大部分的工作是集中在删句子上面,很多的感受没有办法全写出来。

延伸阅读:矽谷大人物的高效能祕诀:勤写笔记

用博客来写是个不错的方式,长短由人,有人看就进来踩踩,找些共同话题,如果没有人看,就让它在这儿安静地长着,读书是个私人的事情,但这种私事和床上的私事有些不同,读书可以交流,但交流的东西一定要是个人的想法与理解。

延伸阅读:好教育从情感交流开始

 

以我对自己的瞭解,我此生可能是没有办法做一个好的写作者了,但我希望能做一个好的閲读者。所以我尽量不涉及理论(本来就不懂什么理论),不谈意义,只谈文字之美,关注文字背后的故事以及个人的閲读感受。文学的运动与变迁及背后的意义,这种纵向的东西就交给文学研究者们吧。把研究者的閲读与其他人的閲读分开来,大家各不相扰,其实是个很切实际的思路。

推荐你读:享受阅读,给自己静下来的时间和空间

一直有个梦想能开一家书店,店里只放自己喜欢的书。那天和老婆聊天,她说等你开了书店,你可以在书后面贴一个二维码,看的人用手机一扫就可以打开你写的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真是个好主意!

 

现在看来,开书店是个挺奢侈的愿望,那就先开始写贴在书后面的二维码的内容吧,这是件相对简单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