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不做音乐会死,那就来看看极度理性与感性的王希文,如何将音乐与灵魂紧紧捆绑,并且与它翻滚!

梦想,开始在不经意的地方

王希文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音乐工作者。他哈哈大笑说:“我小时候其实有想过开垃圾车!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垃圾车来的时候,总会响着一首《给爱丽丝》。所以看到垃圾车就觉得很开心。”其实他也曾想过念建筑,因为建筑可以透过空间跟人们互动。但为何后来走上音乐这条路,原来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与他的父亲。

父亲学生时代喜欢弹吉他,母亲则爱唱民歌。而王希文高中的时候,也兴起学吉他。这一学,让他在高中成为传奇。一旦开始接触音乐,他就停不下来了。跟长辈起过无数次冲突,只为追逐自己的梦想。他曾尝试走正规的道路,但灵魂深处却清楚知道,他真正想做的是音乐。

推荐阅读:我只做我自己!专访 TIA 袁娅维:我的音乐路就几个字,爱和命

然而,王希文至今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走后,他才开始追逐梦想。他说:“我真的很希望爸爸可以看到现在的我,希望他会很高兴,我这么坚持,而且在做真正让我开心又有热情的事。”

配乐,不只是音符的堆积

王希文形容自己是极度理性,又极度感性的完美主义者。所以应用在音乐工作上,他很能够热情的去学习、探索各种未知,又科学地分析各种可能搭配。他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如何写出非吉他以外的乐器,对他来说是一种挑战。乐器对他来说,像是有独特生命一样。他说:“编曲,是要找到音乐的和谐性。知道不同乐器的个性跟能力。”

在纽约求学的经验,让王希文大开眼界。譬如有一堂课,他必须去听各种乐器,知道不同乐器在不同音域能够做的事情。“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很多音乐的色彩会浮现,我会知道要做出什么气氛的音乐要用什么乐器比较好。”我们露出佩服的神色,他却谦虚的说:“其实知道那些东西都是最基本的,那些都只是一种技能。”跟他细聊,才知道原来创作的时候非常需要有分析能力,因为音乐必须要配合剧本,不只是一种灵光乍现,背后其实还隐藏更多的理性规划。

因为一直很努力,所以一直很幸运

得过金钟奖、成立工作室的王希文,很难想像在 2007 年开始做配乐之前,完全看不懂五线谱。直到现在,他可以谱出管弦乐多乐器分部复杂的乐曲。有一段时间,他自己看音乐相关的书籍研究,拉着音乐系的朋友研究。即使今天成为线上工作者,也是常常找时间与机会自我充电。

而王希文在纽约求学遇到的名师 Joseph Church (《狮子王》音乐剧总监)更曾跟他说过一段让他永远记得的话:“要永远把你正在做的事情,当成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生命。”这段话,也让他不断地提醒自己,所以遇到任何机会都是百分之两百的投入跟努力。

今年首度做电影配乐,就是备受注目的电影《翻滚吧,阿信》。虽然研究所念得是电影配乐,可是真要实作的时候,才从头实践所学。导演、剧组、演员、制片都是台湾电影圈有经验的团队。

问王希文压力大不大,他说:“压力当然很大,可是我真的觉得我超幸运,遇到一群相信我的人,而我也不想辜负大家的信任。”有一阵子几乎没睡觉的他,可以看着剪接完的片段,一试再试各种音乐的可能。“音乐剧中,音乐也具有故事性,一首歌可能可以主导一个情绪转折或是情节推衍。可是电影配乐,却是要在画面之下,观察、分析、挖掘背后的情绪、并找出能够帮它加分的音乐。”

很多人看到光鲜亮丽的表面,可能会羡慕地问第一次配乐就跟到这么棒的团队,太幸运了。的确是太幸运了,可是幸运的背后其实不简单,王希文几乎是不眠不休的在创作、调整、努力。

推荐阅读:鸭子划水也要前进!专访张嘉玲:担心被超越?我其实更想追到目标

我们说这样不眠不休,也太辛苦了吧?王希文却坚定道:“我一直觉得幸运跟努力是并行的。出现到我身边的机会是幸运,但如果我过去或现在没有好的作品让大家相信,那幸运不可能一直都在。所以一直很努力,所以也就一直很幸运。”

延伸阅读:

翻滚吧,音乐

除了舞台剧配乐、电影配乐,王希文也自己当老板成立了“疯戏乐工作室”,致力于推广华文音乐剧。日前更与知名的台南人剧团合力制作了登上国家戏剧院的大戏《木兰少女》。那时候他就坚持使用现场 Live 的乐团而不用卡拉带,就因为一种信念:“我想要给观众听到跟国外百老汇一样的东西。音乐真的充满生命,现场 Live 可以跟着观众一起呼吸。”

而王希文成立工作室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设立各种工作坊,不藏私的从海外邀请着名学者、音乐家,提供台湾对音乐或音乐剧有兴趣的人不一样的学习可能。

再请王希文给更多对音乐创作有兴趣的人建议,他直接说:上海观察笔记:真正喜欢,路才走得久

看着为音乐翻滚的王希文,真的能够感受他的热情和坚持。

如果你不做音乐会死,那就一起翻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