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编按:
看过Clara对于香港女人的细腻刻画以后,是否对于也同时身处东方与西方文化交错的自己,心有戚戚?让我们横跨欧亚大陆,到印象中最开放无禁忌的荷兰,听 chichi 说出荷兰女人对于单身与恋爱所抱持的迥异观点。除了婚姻可能的新想像外,更可以减少我们对于东方式婚姻后面所承载的社会结构的恐惧(同场加映:欲望城市?阿姆斯特丹


荷兰女人恋爱样板,精华的单身时期

我的同学曾经告诉过我一种堪称荷兰女人经典的恋爱与成家经验。

 

 

曾经,有个可爱的金发女孩,一路平平安安的成长到15岁,中学毕业了。爸爸为了庆祝他可爱的公主即将升学,决定全家一起去湖边露营。女孩觉得露营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唯一特别的是三个帐篷以外那个有点雀斑的男孩。她知道男孩也有注意到她。一起绕湖骑车的时候,她知道他来自北方城市,今年也国中毕业了。她偷偷的跑回自己的帐篷,告诉爸爸她觉得那个男孩很可爱,想要跟他们家一起玩。爸爸没有反对,只顺手塞了两三个保险套在她手里,顺道提醒她要回家的时间。

那个晚上月亮很圆,风有点凉,心头却暖暖的。这是她的第一次,也是他的。三个月后,他发现自己怀孕了,爸爸对于她没有做好防护措施有点生气,但却对于新生命的到来充满期待;十个月后,她的身分多了一个,叫做母亲。

有着自己爸爸和政府的帮忙,新增的母亲身分并没有影响自己的生活太多。她依旧上学,下课也照常去偷偷喝个一两杯。但困扰她的是孩子的父亲,他并不因为这个孩子而感受到有任何的责任与义务。孩子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错,只是最重要的事情有三件:朋友、喝酒、还有婴儿。于是乎几年以后的大学入学典礼,她下定决心离开这个男人,更离开爸妈,一边念书,一边谈恋爱,然后一边带小孩。六七岁的孩子其实并不算难带,更何况还有学校的老师,跟新任的男朋友帮忙。

时光飞逝,她的孩子也已经国中二年级了。在那一年的旅行中,他说遇见了心仪的女孩。她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多认识朋友总是没什么错的。她只塞了两个保险套在他手里,说:“注意安全,然后三天后记得回来。”看着他俩从面前匆匆、带点羞涩、手牵着手的同时,她彷佛看见了十五年前的自己,却记不太得孩子的爹长什么样子,只剩下一点模糊的影子.......。

时间再度飞逝,她五十岁了。她邀请了所有的朋友与家族来过生日,没有忘记自己三岁的小曾孙。但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身旁的他介绍给大家。就在不久以前,她才真正的确认了希望和这个人白头偕老的想法,更希望未来可以长长久久的一直走下去......。

推荐阅读:结婚,不是女人人生的必选题

 

 

刚听完这个故事的我惊呆了,而我的荷兰同学则是用一种不解的眼神看着我。“难道亚洲人的恋爱观和这大不相同?”她问。虽然我不觉得她对这项议题完全没有理解,但我也简略地说完了亚洲的交往观。随着我的解说,我压抑不住我心中的惊讶的提出两个问题:首先是孩子的教养问题,她们怎么能确定自己在上学及上课的时候小孩有被完好的照顾呢?再来是未婚的时间出乎意料的长,在生下孩子之后的二十多年,荷兰女人们依旧花了她们人生大把大把的时间在谈恋爱,为何老来又渴望走入稳定的伴侣关系?

推荐阅读:这真的是我要的婚姻吗?20个藏着“但是”的婚姻杀手

我的同学“嗤之以鼻”般的真的用鼻孔鄙视了我一下,然后才说出了真正的答案:

1.孩子的教育责任在政府身上:

政府在维持国家的竞争力上面应该做着领头羊的角色,让居民以活在这块土地上为傲。所以爸妈的责任是相对轻松的,不必然需要以教养为名一肩扛起孩子的未来。父母就是好好陪孩子长大,一起玩,玩到国小毕业就可以尝试让孩子独立生活了。对亚洲而言相对沈重的教育责任,在西欧,是被转化成最低42%至最高49%的所得税率,然后将其转嫁到政府身上。换句话说,为了社会各个角落的平均发展,大量的收入被转化成税金后,政府带头领导,用各类软硬体建设努力消除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这个不平等,其中包含着职业间的贵贱,将减少到可以被容忍的范围内。举例而言,去念职业学校修脚踏车(荷兰是个脚踏车的国家,车辆数比人口数多两百万)大约是同龄银行员的0.8倍,并不因为职业的差别而绝对区别出收入上的差异。

2.单身的恋爱状态绝对可以长久维持:

人生并不绝对呈现一种线性的发展,并不是相恋、结婚、生子、离婚、再婚阶梯般的拾级而上,或者比较像是逛露天市集挑水果般,喜欢了看好了再买都来的及。但如果真的没有看到喜欢的水果,有改变买水果这个需求吗?总有一天会遇的到的,三十年的岁月,刚好。

推荐阅读:单身不寂寞的另一种人生

下一页,关于家的另一个想像

家的想像决定了人生的想像

 

我大概花了两个月缓缓消化着她的一字一句,默默的想着他的说法与我的所学之间的关联,最后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相当符合想像的家族传承方式,对于信仰各派理论的女性主义者而言,都能认同其作为一种理想,积极的改变现在的生活:

  • 对于追求平等的女性主义者(即目标在追求男女之间各种形式的平等,或者有的地方会称为第二波女性主义)而言,三十年的单身生活正是一个追求在政治权益与婚姻爱情上积极平等的基础,或许先有了单身,才有接下来的种种。单身,换句话说,就是充满了能动性,可以在未来充分实现自己对于人生的想像,进一步抹灭那些对于女性被动、懦弱、渴望照顾的虚伪建构。没有什么是男性做得到而女性做不到的。

  • 对于追求差异的女性主义者而言(强调男女的绝对差别,某些身体上的体验是只有女性独有,如当代舞台剧的阴道独白),她们无意背负婚姻背后那个已经被阳性所定义好的庞大社会建构,而作为一个好媳妇,一个好太太,一个好妈妈。更多时候,她们打着自己的战争,磨练着自己的能力,只求世人看见阴性力量的独立自主。单身,于是乎,恰恰好就是证明自身独立性的结业证书。

  • 对于信仰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者而言(就是将这个世界视为一个必须被打破的整体结构,进而建构起一个混杂,众家分鸣的社会),积极挑战均一的团体特质,解构这个社会可以加诸在人们身上的枷锁,本来就是她们的信仰,她们的动力。单身,就变成了社会粉碎后看见每一块各有特色,形状特异拼图的绝对前提。

(关于以上所列三类女性主义者,请参考永不重返爱情与婚姻:《落跑新娘》与落跑的女性主义者,里面有着活灵活现的完美呈现)

那或许有人会问:那孩子呢?孩子难道母亲就不管了吗?别忘了培养各阶层的人才是政府的责任,人的独立自主性并不建立在父母投入多少钱在补习班,而在于父母是否及时提点,还有,及时放手。更何况育儿纯粹作为母亲的义务,是否也多少重建了当代仍然没有打破的母职建构?

先解放自己,婚姻就从来不是问题

老爸似笑非笑的看着我说:“ Seth,不得不说你这么想真是太自私了。让我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告诉你:结婚不只是为了你一个人,你结婚不是来让自己开心的,你结婚是想带给另一半开心的。结婚不只是为了你一个人,从来不是,结婚是为了组成家庭。不是法律上的束缚或是其他责任,而是为了你未来的孩子。你希望是谁和你一起携手照顾孩子?你希望谁和你一起牵着孩子?所以我说结婚不只是为了你一个人,结婚的重点才不是你,而是和你结婚的那个人。”

(更多请阅读:结婚,从不只是为了一个人)

西蒙波娃曾经激进的说过:“婚姻是她(此处泛指女人)得到供养的唯一方式,也是证明她生存之正当性的唯一理由。”当然,我绝对坦然接收因为荷兰台湾国情不同而有不同理解的批评。但对于彻底解构婚姻这道如天高的墙前,这所谓国情(历史)的因素显然是太大的一个命题,且事关经济、政治、甚至伦理学,并非一时半刻可以说得清楚。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让更多人,在现有的环境下,能勇敢提出自己对于家庭的新想像,包括新的育儿想像、新的婆媳想像、甚至是新的父母想像。对于在这个制度下的人们,尤其是女人们,积极的拥抱家庭与婚姻,才不会是一种充满苦涩的回忆,更不会还进一步用回忆指责自己的能力不足。

 

P.S. 妳有发现荷兰故事里面其实没有妈妈的存在吗?因为爸爸也是单身喔!

 

跳脱婚姻的简单框框,单身也是一个选项
〉〉恋爱之前,请先习惯独处
〉〉十二年的单身好日子
〉〉结婚,不是女人人生的必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