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闻爆出食品添加剂问题,我们或许会怀念起过去,至少食物天然许多,但过去的食物就真的不存在隐忧吗?


图片|来源

最近食品添加剂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一时之间,连我们这些外行的人,都能对诸如起云剂、塑化剂等专有名词朗朗上口——一如不久前,那彷佛只有在高阶化学课本中,才会出现的词汇“三聚氰胺”。

延伸阅读:起云剂:健康食品的重新定位

这时代,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让人安心食用的东西。别说是起云剂和塑化剂,想想狂牛症、禽流感、口蹄疫,再想想铬污染的稻米、辐射污染的鱼,还有饱受争议的基因改造食品。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时代,一个我们认为科学昌明、医学发达的年代。

也许社会学家说得对,这个年代才是真正的“风险年代”,而且,不少风险还是我们亲手制造出来的。


日本地震过后的福岛核电厂。图片|来源

对于食物之“毒”的担忧,当然不会是今天才开始的。但每个时代,对于毒的认知,可是大异其趣。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各种有毒的水,琳琅满目。在这名为“诸水有毒”的段落中,李时珍一开头写着:“水府龙宫、不可触犯;水中有赤脉、不可断之。”

推荐阅读:珍惜你的口水

在这个今天看来,有点玄妙的开头底之下,李时珍方才细数,诸如各种井水不可任意饮用,否则可能让人“盲聋”;“阴地流泉”也不乱喝,尤其在二月或八月,喝了之后会得到瘴疟。李时珍又说,花瓶的水可也不能喝,尤其如果插过腊梅,喝了就没命。

有些含有毒性的水,不只不能饮用,甚至不能触碰。比如水若放了一晚,“面上有五色者”,就是有毒,千万别拿来洗手。


1955 年中国发行的李时珍邮票。图片|来源

《本草纲目》的这些想法,并非凭空而来。在传统中国的饮食传统中,一直有着“食忌”的概念。换言之,有些东西可以吃,有些东西不能吃。有些东西单独吃可以,有些东西凑在一起吃就不行。

同场加映:健康饮食新趋势,自制美味又好看的罐装沙拉

什么东西不能吃呢?和《本草纲目》同一个时代,约莫十六世纪的中国养生书籍就说,枣子、梨子和西瓜,最好都少吃,“多食作泻”,也就是会拉肚子的。虾蟹也得少吃,尤其是秋蟹,甚有人主张其中的毒性是“无药可疗”。

这些看似平凡的东西不能吃,但另一方面,有些我们怎么想也不敢吞进肚子的东西,《本草纲目》却是详细记载了他们的药效。比方说,玻璃。按照李时珍的记载,玻璃主治“惊悸心热,能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热肿。”又或者是,金、银、铜、铅、锡、铁⋯⋯凡此种种。李时珍开辟了一个专门的“金石部”,将这些矿物都收纳入他的本草世界中。


当厨师遇上化学家。图片|来源

这些金属真的能吃吗?想来实在有些让人惊讶。不过李时珍如果活到二十一世纪,看到我们吃的这些,由神奇奥妙的化学物质组成的食品,不知道会有什么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