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人,无法分辨“过劳”与“疲劳”的差别,因而延误就医。究竟什么样的身体状态,才需要看医生呢?


图片|来源

近几年,台湾上班疑似过劳猝死的新闻事件频传,使得越来越多人重视职场过劳议题。根据台湾市场调查公司波仕特,日前发布一项“台湾上班族工作、加班状况”调查,发现台湾上班族的平均工作时数,每月平均约为 180 小时,其中更有超过 30 万名的受雇者,每周工作超过 60 小时,远远高于一周平均 42 工时的法定标准。事实上,相较于欧美,甚至日本,台湾的工时平均高于这些国家 20~50%,台湾基本可以说是一个过度疲劳的社会。

推荐阅读:【职场通信】一例一休之后,我继续上黑班

过劳致死的真相

当人心惶惶,唯恐自己成为下一次新闻事件的主角时,康联预防医学副院长——陈皇光医师表示,虽然工时长是一个考量因素,但还必须视工作的性质,及负荷量,甚或是短时间内,是否承受巨大压力,来判断该工作是否导致过劳。例如,医师、科技业工程师、司机、广告业者、媒体记者等,这些都是在工作上需要极大专注力,以致产生压力,进而累积显现出各种疲劳症状。

陈皇光医师强调,一个人是否因为过劳而死在工作冈位上,往往不容易从表面上,来界定其因果关系;并且,因为过劳而并发其他疾病致死,往往是在五年十年后才显现出来。然而,所谓的过劳,往往是由之前累积的压力或疲劳状态,而衍生出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等,然后在瞬间造成中风、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而瞬间死亡。

“过劳”的定义,除了发生时间点是关键因素之外,长短期工作负荷过重、工作的特殊压力或在特殊环境下(高温、低温或噪音环境)工作时间过长,都会造成上述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瞬间爆发。然而,工作环境与性质,仅是造成这些事故的外在原因,我们其实还需要注意的,是发病者本身,是否就有潜在的危险体质跟生活习惯,例如刚刚所提的三高疾病、肥胖、抽烟、酗酒、使用避孕药及滥用提神饮料等。

而民众需要知道的是“疲劳”不能与“过劳”画上等号,如发高烧、贫血、甲状腺机能低下,甚至情绪低落时,都会使人感到疲倦。


图片|来源

如何分辨“过劳”与“疲劳”的差异?

陈医师举例说明,一般人平常工作五天,当偶尔因为工作量增多而超过六天,只要充分休息就可以马上恢复体与精神;然而,如果在你休息后仍然感觉严重疲惫,就必须提高警觉了,这表示你的身体可能有肾病、肝病、特殊感染,甚至是肿瘤的可能性,不能完全用过劳来解释。

推荐阅读:让你轻盈一身的“生理时钟作息表”

因此,过劳其实潜在几个重大问题:累积造成猝死的危险因子(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脂)、忽略自己本身的重大疾病(未经由健康检查及早期疾病警讯)及过度劳累,造成注意力及体力不能负荷,而发生意外。

陈医师呼吁大家,如果察觉到身体疲劳状态持续未获得改善,应尽早寻求医师谘询,否则因为忙碌而忽略自己身体的健康,使长期潜在的重大问题,突然在一天爆发,可能导致身体残障,或猝死这类令人遗憾的事。

什么样的疲劳状态提醒我们该看医生了?

陈皇光医师指出:

1. 当你在充分休息后,疲劳状况依然无法获得改善的时候,可能是身体出现生理疾病或是情绪问题。

2. 发现工作负荷随着增加,而休息后体力恢复的能力逐渐下降,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慢性疲乏”。

陈皇光医师解释,原因是初期的压力来临时,我们的肾上腺会大量分泌皮质醇,使我们注意力集中、血糖、血压及心跳快速上升来应付紧急状况。但一再的压力及长期工作,最后会造成肾上腺分泌的枯竭,所以产生了“肾上腺衰竭”导致严重的“慢性疲乏”及长期血糖、血压及快速心跳带来的危害。

很多人经常会混淆疲倦与肝病之间的关系,陈医师特别提出说明,肝脏严重发炎会导致严重疲倦,但是长期过劳并不会导致肝病,这是民众经常倒果为因的结果。

人们常听到的 “猛爆性肝炎”其实最常见的原因是 A 型、B 型肝炎及药物引起的肝炎,其中以 B 型肝炎带原为最重要。而且多数人的肝病,却往往是因为下班后,还忙着周旋应酬,暴饮暴食因为酒精跟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或者是滥用药物的结果,根本跟过劳无关。

由于过劳累积的压力、最后引起血管堵塞、心脏病或中风等猝死事件,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酝酿与累积,这使得过劳死的认定更加困难。但与其担心自己是否为过劳的高危险群,不如事前落实预防的功夫。

用保健食品快速充电反而使血管堵塞?

为了恢复身体疲劳的状况,现在便利商店或药妆店架上,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包括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记忆力、各种提神饮料等,彷佛每个人自己都可以成为药师一般。

陈医师表示,这些食品的成分,多含有咖啡因、维他命或胺基酸,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消除疲劳, 然而,身体却会因此付出更大的代价,肾上腺一再受到刺激,并且因为体力获得及时复原、工时加长,而使得血压、血糖升高、心跳加速,最后造成体内血管堵塞、 破裂或导致心律不整情形更形严重。

推荐阅读:提神饮料的世界中没有神,只有咖啡因

此外,过劳伴随压力的问题经常被忽略,例如胃溃疡、慢性腹泻、甲状腺机能异常及自体免疫疾病等。因此,陈医师建议,大家不要对补品存在过分的迷思,只要把这些补品,当作日常生活饮食不均衡,而补充的养分即可。

最后,陈皇光医师给您以下建议:

1. 尊重上下班的时间,把工作与休息切割开来,获得充分的休息。

2. 适度有氧运动,例如游泳或快走,能为身体补充氧气,减缓疲劳状态。

3. 平时注意“血压、血脂、血糖”,或安排定期健康检查,把个人容易引起猝死的危险因子先抓出来,就能透过事先预防的功课,而避免慢性疾病或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