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结合由女人迷进行的 《2025 台湾女性趋势大调查》 与 《2025 台湾友善职场大调查》 共超过千位专业工作者数据,并于 2025 DBTA 多元共融愿景奖趋势论坛发表,为企业提供台湾人才市场最真实的声音与需求,透过以下三大核心切角进行解读:

- 变革的关键参与规模(Critical Mass): 分析共融变革扩散至组织临界质量的关键转折点。

- 企业韧性 (Enterprise Resilience): 探讨协作成熟度如何强化组织稳定性。

- 法遵赋能 (Compliance Empowerment): 聚焦法遵如何从避免伤害转化为积极提升友善职场的动力。

此篇文章为第三部分主题:法遵赋能。

组织韧性(Enterprise Resilience)的基础在于团队协作成熟度。工作者展现了高度的互助意愿,有 66.2% 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表达同理并实质支援”同事,这份渴望支持同事的意愿,是组织最强大的潜在资本。

本节将基于此份资本,揭示将员工互助善意转化为可持续制度的关键路径。

行政院于 2025 年 8 月 28 日通过《职业安全卫生法》修正草案,并函请立法院审议,正式增订“职场霸凌防治”专章,明确规范了职场不法侵害的定义。

此立法进程,确立了职场共融氛围在现代企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企业应将法规视为转型契机,主动透过精准的行为沟通来提升文化标准,将法遵要求从被动的风险规避,转向建立预防性的共好机制。

一、法遵的转型视野:从风险控管到共好赋能

职场霸凌防治是领导者必须提前预备的企业文化工程。传统法律遵循停留在避免伤害的风险控管层面(仅谈什么不能做),限制了人才的发挥。

企业除遵循法律基线,应将重心转向积极友善创造性环境。当员工确信组织能保障其安全,才能将注意力从担忧“不被惩罚”转向“最大化发挥潜能”(可以做什么),兼顾保护员工的权益,亦避免劳资对立,为组织创造共好职场氛围。


图片|2025 多元职场趋势报告

二、划定界线:政府示例霸凌样态与精准沟通行为

企业应将政府定义的“职场不法侵害”样态视为建立行为界线标准的机会,透过培训明确区分可接受的管理行为与构成霸凌的不当行为。

这种划定界线的努力,是透过创造积极沟通对话来建立理解,以保障劳资双方的权益。为给予领导者最清晰的风险预判依据,本报告特别汇整“职场不法侵害风险对照:法规样态与实务经验比对”。

此表将政府样态与真实的员工调查经历并列,提供具体的行为范本,协助管理层将抽象的法规要求,转化为数据驱动的共融行动与预防策略。


图片|2025 多元职场趋势报告

法遵行动、共融能力与文化支撑系统

企业应将法遵视为主动优化企业文化的契机。透过将政府定义的职场霸凌样态与调查中真实发生的经验结合,组织能将被动的“遵守法规”转变为积极的“预防式赋能”。

这不仅能满足法律底线,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依循法规要求,提升员工的共融素养:

  • 提升敏感度(反歧视认知、划定底线): 依循法规要求“提供有关性别、文化多样性及反歧视之资讯,以提高对相关议题的敏感度”,划清霸凌与一般冲突的行为界线。
  • 强化沟通能力(缓解冲突、创造对话): 依循法规要求“授与人际关系、沟通技巧及冲突管理技能,以预防或缓解潜在职场不法侵害情境”。

透过这两大核心素养的提升,企业能从根本上杜绝不法侵害的土壤,创造一个共融且人才创造力被激发的友善职场。

职场霸凌防治与风险对照表:政府样态与调查实务经验比对

以下表格依循劳动部 2025 年 2 月《执行职务遭受不法侵害预防指引》(第四版)的职场霸凌样态范例 ,对照女人迷 2022-2025 每年超过千位专业工作者的职场友善调查中,员工的真实负向经验。这些员工经历的具体行为,提醒企业主:此处已构成或具有构成职场不法侵害的高度潜在风险,必须立即重视。


图片|2025 多元职场趋势报告

行动策略指南

  • 转变法遵视野: 将法遵视为优化企业文化的契机 ,透过精准的行为沟通,从限制性转向创造性的共好职场氛围 。
  • 划定行为界线: 依循法规,将职场霸凌样态与调查经验结合,进行沟通技巧和反歧视敏感度的培训,从根本上杜绝不法侵害的土壤 。

未来展望

面对全球,特别是美国的 DEI 反动浪潮,企业领导者更应坚定地从中看见坚持永续的未来方向。 DEI 多元共融的实践,本质上是对企业韧性(Resilience)的长期战略投资。

我们必须透过将员工的认知误区转化为共同价值观,并将互助意愿升华为制度化的协作成熟度,从而扎实地强化组织抵御风险的能力。

最终,这份深厚的 DEI 行动与共融素养,将转化为企业实现 SDGs/ESG 永续目标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坚信,只有建立起一个保障劳资双方权益、鼓励人才创造力的共好职场,组织才能确保在变动的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共创永续共融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