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结合由女人迷进行的 《2025 台湾女性趋势大调查》 与 《2025 台湾友善职场大调查》 共超过千位专业工作者数据,并于 2025 DBTA 多元共融愿景奖趋势论坛发表,为企业提供台湾人才市场最真实的声音与需求,透过以下三大核心切角进行解读:
- 变革的关键参与规模(Critical Mass): 分析共融变革扩散至组织临界质量的关键转折点。
- 企业韧性 (Enterprise Resilience): 探讨协作成熟度如何强化组织稳定性。
- 法遵赋能 (Compliance Empowerment): 聚焦法遵如何从避免伤害转化为积极提升友善职场的动力。
此篇文章为第二部分主题:企业韧性。
组织韧性(Enterprise Resilience)的基础在于团队协作成熟度。工作者展现了高度的互助意愿,有 66.2% 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表达同理并实质支援”同事,这份渴望支持同事的意愿,是组织最强大的潜在资本。
本节将基于此份资本,揭示将员工互助善意转化为可持续制度的关键路径。
跨越“高意愿低实践”:协作成熟度的三大关键障碍
有意愿,没工具
痛点一:互助潜能难落地,善意被制度性消耗
员工的高互助意愿,正受到制度空转和回馈缺口的双重消耗。强烈的“缺乏明确分工与代理机制”痛点,使善意难以持久;而互助行为若未被肯定,将无法被视为组织贡献。
- 机制匮乏: 协助有照顾需求的同事时,最大的挑战是“缺乏明确分工与代理机制”,占 47%。
- 认可缺口: 32.8% 的人认为担任职代补位“未反应在工作绩效或肯定”是主要挑战。
- 制度期待: 超过半数(53.9%)员工期待组织建立 “临时替代人力池或专属协作窗口”,以及 52.9% 期待“设立协作奖励或认可机制”。
图片|2025 多元职场趋势报告
有政策,不敢用
痛点二:政策空转,心理障碍致弹性成隐形福利
尽管有弹性工作政策,员工的心理障碍依然高筑,导致政策无法发挥实际效用,反而成为隐形的福利。仍有 38.6% 的人“还没有,也不会提出申请弹性工作”。其中 44.9% 的主因是“担心被视为不敬业”或“担心影响升迁或薪资调整”等。
图片|2025 多元职场趋势报告
愿投入,缺方法
痛点三:能力与方法论的缺口,渴望建设性沟通培力
员工虽有高度的互助意愿,但普遍认知到缺乏有效的方法论和沟通技能,这反映了对团队工作素养培力的渴望。
- 培训需求: 34.9% 的员工期待组织“举办同理心与团队协作工作坊”。同时,有 32.5% 的员工表示愿意“推广并落实团队积极协作文化”。
- 技能挑战数据: 仍有 36.2% 的员工在协作时,无法做到“先尝试理解他人观点,再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
- 变革提点: 组织需投入资源进行工作素养培力,例如提升沟通技巧、建设性冲突(Constructive Conflict)处理与同理心(Empathy)训练。
图片|2025 多元职场趋势报告
制度、能力与文化的三重巩固
制度性痛点和能力缺口正在消耗员工的互助善意。为巩固组织韧性,企业必须建立制度化代理机制与认可系统,同时投入资源进行沟通技巧与建设性冲突处理等工作素养培力,优化协作成熟度,最终巩固组织韧性。
行动策略指南
- 制度化优化: 建立 “临时替代人力池”与“协作奖励机制” ,并将承担代理行为纳入绩效管理体系 。
- 能力与文化培力: 消除运用弹性工作政策的心理障碍 ,并投入资源进行沟通技巧和建设性冲突处理等工作素养培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