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人类乳突病毒)是最常见的性传染病毒之一,每个人一生中高达 8 成机率感染。为何我们却少谈、甚至避谈?专访性爱教练晓薇,聊聊如何把对伴侣羞于启齿的对话,化为爱里最真诚的守护。

有时候,亲密关系里的对话看似轻描淡写,却能照见彼此在意的深度。比如:“你愿意和我一起早点睡吗?”、“以后我们要不要约好一起运动?”都是出于一种体贴的在意。

那如果有一天,换个角度询问对方:“唉,你会为了我去预防 HPV 吗?”我们又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这问句乍听不太常见,其实背后多了一层邀请,邀请对方把“我们”放进未来的考量里。

只是要开口并不容易。因为我们还不太习惯把这些话题,放进亲密对话里。

为何不敢谈性?性爱教练晓薇:羞耻感与缺乏模范

谈到“性”与“身体”,坦率好像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明明在爱情里最需要坦白的地方,反而成了我们习惯回避的缝隙。这份迟疑不单来自个人困境,也是整个世代共体的印记。

专访性、爱与亲密关系教练晓薇,她谈起自身的观察:从小到大,家庭与学校鲜少以正面、自然的方式谈性,于是我们养成了避谈的习惯,让它显得陌生,甚至带着危险感。当成长过程缺少 Role model 与引导,“性”往往成为伴侣间,甚至自我对话的空白。

总要有人先示范,大众意识才会提升。晓薇把语速放慢,像是要我们记住这句话,“这与性行为发生的时间与次数无关,而是关于‘自在程度’。”

当有人率先开口,对话才会展开。当爱与欲望得以流动,才不再停滞模糊。

而晓薇自己,正是那个愿意先开口的人。自 2019 年起,她陆续开设“我的第一堂性爱课”、“和自己做爱”等课程,带领学员重新与身体建立连结,让性回到自在感受、自然谈论的日常之中。

但要把对话落实到生活里,需要勇气。即使资讯日益公开,资源随手可得,真正的挑战在于,我们能否诚实表达自己的渴望?

晓薇分享自己作为亲密关系教练,时常在课堂带领一个练习,帮助学员感受自己的渴望,并且练习自在的表达:邀请学员两两一组,相互提出自己最简单的需求,比如“你能不能抱抱我?”、“可以摸摸我的头吗?”、“我想要你帮我按摩。”


图片|晓薇提供

这些请求看似简单,对许多人而言却不易启齿、或是不容易感受自己的渴望,也因此成了练习的起点。从最基本、最原始的渴望开始,慢慢累积自信,学会在脆弱中诚实表达,相信对方能够尊重并回应。

身在安全感中,我们才能细腻感知身体讯号,用言语勾勒欲望与界线。大胆也好,害羞也罢,这都是真实的展现。当彼此能倾听并回应,性便不再感到羞愧,而是深刻而共振的连结。

亲密对话的另一种可能:关于 HPV 预防

而谈性已经不容易,要把“健康意识”带进亲密对话,更需要练习。尤其当话题指向 HPV(人类乳突病毒)预防,许多人第一反应是担心会被误解——会不会显得我在怀疑对方?

其实,不分性别,HPV 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研究指出,每个人一生中感染 HPV 的机率高达 80%,即使是单一性伴侣,也有近 60% 的感染风险。美国流行病学研究甚至推估,约每 2 对伴侣就有 1 对曾感染过 HPV。

该病毒主要透过性行为传染,包括阴道、肛门或口腔的亲密接触,也可能藉由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与设施,例如泳池、温泉、三温暖、毛巾或健身器材等,经由皮肤、黏膜或体液而感染。因此,HPV 并非单纯的性病,而是日常都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如若缺乏理解,不只影响自身健康,更可能在伴侣间留下不安与隔阂。

多数 HPV 感染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且大多数的 HPV 感染会自行清除。感染低致癌型病毒可能导致菜花,不仅疗程繁复,更可能引起伴侣心理的另一种误会;但一旦属于高致癌型病毒,就可能演变为女性子宫颈癌、阴道癌、外阴癌;男性头颈癌、肛门癌等疾病,不只是治疗过程煎熬,对于财务生活负担的压力,更可能是对伴侣关系的一种伤害。

正因如此,预防才格外重要。这份守护,其实能从最简单的行动开始。积极预防,可以帮助降低相关风险,不只是保护自己,也是守护彼此的关系:

  • 安全性行为
  • 依医嘱接种 HPV 疫苗(不分性别皆适用)
  • 女性定期进行子宫颈抹片检查

真正的亲密,不是靠无声的默契维系,而是愿意将共识摊在光里,让彼此都能看见。

关于 HPV 怎么谈?从“我”开始

我们好奇,那什么时机点适合来谈?晓薇带着认真的神情说,有些对话最好在发生亲密关系之前就说清楚。她比喻,身体就像一片有边界的土地,当我们邀请对方踏入,也会希望对方能理解并尊重这里的规则与秩序。

这是对自我界线的守护,也是互重与互爱的展现。晓薇眼神发亮,我们也跟着点头。

那么又该如何开口呢?其实不需要高深技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我”开始。无论是谈到自己心里的在意、身体的感受,还是对未来的期待,甚至只是因为看到新闻报导或文章分享而想了解更多,都能成为一个契机,比如:

“我刚看到有人在说 HPV,才知道感染机率这么高耶,我们也来瞭解看看?”

“我觉得 HPV 还是提早预防比较好,要不要我们一起去打疫苗?”

“我最近才知道男生也可能感染 HPV,而且伴侣之间很容易互相传染,我们还是一起打疫苗比较保险?”

当对话以“我”的角度出发(我的感受、我的需求),而不是预设对方会感到防卫,彼此就能更放松地展开对话。

晓薇微微往前倾,语气里带着安抚的笑意。“即使一开始有点不自在也没关系,因为这本来就不是我们习惯的话题。但越早打开这样的对话,就像提前讨论婚育、宗教、价值观一样,能让关系更诚实、更有准备。”

因为真正的爱,不会只停留在浪漫,而是把彼此的健康也放进承诺里。能谈健康的人,才是真正能谈未来的人。


图片|晓薇提供

去污名化,把 HPV 放回爱与健康的对话里

然而在现实中,一提到 HPV,仍有许多人感到退缩,因为它总被贴上羞愧与恐惧的标签。

“很多人以为 HPV 只会发生在‘特定族群’身上。”晓薇说,一旦感染,内心的自责声音常会不断浮现:“是不是代表我太放纵?如果伴侣知道了,还会接纳我吗?”羞愧与恐惧于是滋生,让人噤声,不敢开口。然而这样的迷思却忽略了,HPV 并不限于某个性别或族群,而是大多数人一生都有高机率面临的经验。预防与理解不只是女性的责任,更需要伴侣之间、甚至社会整体的共同意识。

因此去污名化是第一步,晓薇以 Covid 疫情期间的共同记忆举例,当大家愿意把风险与预防放到公开意识里讨论,防护才会更到位。

此外,HPV 的影响也可能包含身体上的不适,或后续检查、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与其在担心中徘徊,不如及早行动,跨出第一步没有想像中困难,从家医科、感染科、泌尿科、妇产科到小儿科、耳鼻喉科,许多诊所都能提供 HPV 的谘询与检测。

“别把 HPV 当成标签,可以当作是身体正在发出的讯息。”她接着举例,或许是最近身心压力太大,或许是免疫力下滑,甚至是情绪长期被压抑。当我们带着好奇去理解,而不是带着指责去看待,身体的经验就会成为提醒,而不是自我鞭笞与羞辱。

“我们能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频率与能量去面对这些经历。而这些选择,也会决定我们要把实相带往哪个方向。”晓薇微颔首,眼神若有光。

当我们把 HPV 放回日常健康的脉络,也就更容易和伴侣展开诚实的对话。而能自在谈论,更意味着几个重要的观念:

  • 去污名化:HPV 是一种常见的病毒,任何性别都有可能在生活或亲密关系中接触到,它应被视为健康议题,而非标签。
  • 共享责任:预防是双方的选择,透过行动彼此支持。
  • 未来共识:讨论预防是为了增加安心与自在,让关系更有延续性。

一起守护彼此的未来,也是爱的具体模样。

愿意谈的亲密,才能走得更久远

访谈最后,我们聊到“性愉悦”与“性健康”看似分属感性与理性,事实上两者紧密相连。“说真的,如果没有性愉悦,谁想愿意讨论性健康呢?”晓薇笑说,因为感到愉悦和满足,我们有了维护健康的意图;也因为深知防护意识的重要,我们更能安心享受亲密的快感。

而这两者之间,皆需要安全感作为土壤,唯有彼此能安心表达、自在感受,关于性的对话才不会停留在羞怯与沉默。

当两个人能自在谈性,往往也更能触及自我价值与“被爱与否”的深层情绪。这样的对话,是我们跨过一个时代的禁忌,松动了那些关于羞愧、价值感和爱的纠结。

回到一开始的问句,“唉,你会为了我去预防 HPV 吗?”你怎么看呢?或许是作为承诺,把“还想和你走很久”说出口,也可以是一种行动,为了我、也为了我们,一起试着去理解性健康议题。

因为在爱情里,我们不只谈感觉,也谈责任。唯有安全,才能让亲密真正自在;唯有自在,才能让关系走得长远。当彼此愿意在如此敏感的领域里练习诚实,关系会长出更坚实的根基,也能更从容面对未来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