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反 DEI 浪潮之下,更该重新厘清多元共融的定义与意义。本篇文章将从吾思传媒张玮轩执行长的观点切入,带你了解为什么我们认为 DEI 不是政治正确,而是现代社会的必要练习。

近期,吾思传媒持续在国际及台湾在地,推动多元共融与女性影响力相关计画,包含 2024 年 10 月举行第三届多元共融愿景奖,共有五十家企业登录、横跨二十六个产业共同参与;以及在 12 月,执行长玮轩受邀至日本大阪公立大学进行授课及深度学术工作坊,促进台日双边在 DEI 与女性领导力上的交流学习。

而在今(2025)年三月,响应国际妇女节,我们举办了第八届全球女性影响力论坛(GWIS)。以实战工作坊的形式,打造高互动性的活动体验,我们与超过百位学员一起共学成长,体现品牌愿景——“有一群人,陪你成为真实的自己”

延伸阅读:焦虑时代的解方|2025 GWIS 全球女性影响力论坛直击报导:始于觉察,终于不惑

针对全球“DEI 逆风”的讨论升温,我们理解企业在推动多元共融上,可能存在的疑虑与挑战。对于多元共融,我们乐见更多关注,以及有不一样的声音讨论,而这也正体现了 DEI 的核心精神:每一个人的声音都值得被尊重与倾听。

我们为什么依然坚信 DEI 重要,且是企业必须掌握的品牌关键力?这封信将与你分享,吾思传媒执行长张玮轩对多元共融的深刻见解,也带你重新思考 DEI 在这个时代的意义。

CEO 观点|为什么 DEI 不是政治正确,而是现代社会的必要练习?

川普重返政治核心后,除了近期关税与外交战,另一个值得观察的是川普政府对 DEI(多元 Diversity、公平 Equity、共融 Inclusion)政策的全面反扑。

川普上任第一天就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终止联邦机构的 DEI 计画。在这波反动浪潮中,一部分人对“终结 DEI”表达欣喜,认为这是终结“政治正确”、回归“真正实力竞争”的正义之举。

表面看来似乎冠冕堂皇,但实际上,这恰恰反映了对 DEI 精神的深刻误解。

那么,DEI 的实质内涵究竟是什么?它追求的是“机会公平”(Equity in Opportunity),而不是强求“结果平均”(Equality of Outcome)。 许多反对者担忧 DEI 会让不适任的人上位、牺牲效率,甚至将其想像成对能力的要求打折,或是对“特定族群”的“反向歧视”。但这误解了 DEI 的核心目标。

DEI 并非要求所有选手“同时抵达终点”(结果平均),而是要确保每个人的起跑线不因其背景而被任意后移,且比赛的跑道本身尽可能平整,没有针对特定选手的隐形障碍(机会公平)。 其目的是打破系统性的偏见与结构性的不平等,让不同背景、不同特质的个人,都能获得相对公平的发展机会。真正的实力,必须在公平的基础上才有展现的意义。

正是因为忽略了 DEI 追求实质公平机会的核心目标,许多人才会将其错认为僵化的配额或对特定群体的新划特权。这样的误解,实是一种因未能看见结构性问题而导致的“错误归因”与集体错判。

当反对 DEI,正悄然成为一种新的“政治正确”

历史总是不断上演相似的剧码:一种思想或价值观受到越是激烈的压制,往往越说明它已开始真正触动既有的权力格局。明朝大力推行“贞节牌坊”便是一例。这并非因为当时女性普遍更为贞烈,恰恰相反,它反映的是当时女性的情感表达与自主意识有所提升,开始挑战传统的社会规范,统治阶层因此需要透过树立道德标竿这种“正名”手段,来强化对社会秩序的控制。

同样地,当前社会对 DEI 的激烈讨论甚至反扑,恰恰也印证了 DEI 理念已开始触及深层结构,引发了既有秩序维护者的不安与反弹。

同理可证,当“终止 DEI”成为部分政治力量(如川普及其追随者)的核心诉求时,我们需警觉:这恰恰证明了 DEI 所倡导的多元、公平与共融理念,已累积了足以撼动现有体系、引发变革的潜在力量。

而正是这种力量让部分“长期处于结构性优势位置的群体”感到不安——不安的来源不仅是对资源可能被重新分配的担忧,更深层的是对既有世界观、身份认同和社会秩序稳定性的焦虑。于是,“反 DEI”论述应运而生,并巧妙地变成了另一种“政治正确”:它将这种不安包装在“回归公平竞争”、“实力至上”等看似绝对正确的口号之下,实则是在维护过往结构中隐藏的特权,同时转移了社会对深层次不平等问题的关注焦点。

事实上,真正的 DEI 精神体现,追求的正是许多“反 DEI 浪潮”口中的目标——公平竞争、实力至上。因为真正的公平,意味着不会有任何人因为自己的性别、宗教、肤色、年纪、婚育恋性状态、身形外表等无法选择的特质,而“被决定”自己会被摆放在什么位置。

因为,我们人人都有可能是那个少数人!
为什么 DEI 不是政治正确?因为我们人人都有可能是那个或那群少数人。

举个例子:身为黄种人,如果你在外商或在国外工作,不管你的能力多高,有多努力,如果该组织缺乏 DEI 原则,只要你是“非白人、非男性”,所有升迁与重要会议参与权可能永远都跟你无关。这不是虚构,而是许多人真实活过的日常。

或者就算不是工作场域,当你出国旅行,在缺少 DEI 意识的机舱里,如果前后排有不同种族肤色的人,你可能会立刻感受到差别待遇;或是你去餐厅吃饭,服务生也可能总是优先照顾那些看起来看更有影响力的人。

想要被公平对待的心理需求无所不在,DEI 就是我们的生活日常。

吾思传媒执行长 张玮轩

是的,有人会感到“被剥夺”,但那可能是第一次“体验公平”

在一个长期失衡的体制中,一旦进行校正,原本享有优势的群体难免会感受到不适与愤怒。这些反应是真实的,但它往往来自一种将“过去享有的特权”误认为“理所当然”的心态。

当这份特权因公平的实践而被挑战,就会产生“被剥夺感”。这不代表 DEI 是错的,而是说明我们正走在校准的路上。

也来看看数据吧,根据 NBC News 2025 年 3 月的全美民调,DEI 已成为美国当代最具分裂性的议题之一:
    •    49% 的选民认为 DEI 过度强调种族与社会因素,导致分裂与效率低落
    •    48% 则认为 DEI 能促进创新与公平,反映美国多元本质

进一步观察:多数白人男性反对 DEI;但在白人女性大学毕业生中,近六成(59%)支持继续推行 DEI,认为社会仍充满偏见。而黑人选民的支持率则更高,80% 的黑人支持 DEI 继续实施,71% 的黑人认为偏见仍严重存在。

这些数字不仅揭示了不同群体对“公平”的体感差异,更警示我们,当特定群体的呼声长期被漠视,甚至被污名化时,社会分裂的鸿沟可能加深。而若缺乏 DEI 意识作为桥梁,这种隔阂的极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作为身处多元世界的黄种人,我认为有必要指出,失去 DEI 意识的挑战,绝不仅止于工作机会,历史告诉我们,它最终可能通向战争中的非人对待。

DEI 的核心:看见并承认“每个人都是人”

我常想起二战后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历史记述:当被审判的日本军人被问及为何能对中国平民施加难以想像的暴行时,据载有人的回答大意是:“因为我们根本不觉得他们是‘人’,(在我们眼中)他们跟猪差不多。”

这种彻底剥夺对方人性、将其视为非人的“去人化”(dehumanization)心态,正是历史上无数歧视、压迫乃至大规模暴行的心理根源。

一旦你否定了对方身为“人”的基本资格,任何残酷的对待似乎都变得“合理”。

而 DEI 的本质,恰恰是站在这种“去人化”思维的对立面。它的核心诉求,就是坚守“每个人都是人”这一基本前提。无论一个人的种族、性别、语言、信仰、年龄或任何其他特征如何,都应当被看见其价值、被理解其处境、并享有基本的尊严与尊重。

从这个角度回看,某些政治人物或运动所推行的排他性政策与论述(例如川普时期所展现的强烈排外倾向及其针对 DEI 的举措),虽然表现形式和历史情境不同,但其背后往往也潜藏着划分“我们”与“他们”,并贬低、排斥“非我族类”的危险逻辑。这种做法,客观上削弱了对普遍人性的承认,与 DEI 所追求的人人都重要的民主精神背道而驰。

新加坡总理的警示言犹在耳:“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时代已然过去,我们正踏入一个更难预料、更趋保守,也更显险峻的新阶段。”当世界版图浮现分化的裂痕,被挤压、边缘化乃至遗弃的风险随之而来,DEI(多元、公平、共融)的内涵,显然比许多人认知的‘政治正确’标签更为深远。

它承载着历史的教训与人性的温度,提醒我们去珍视并守护一个基本信念:无论时局如何变迁,藩篱如何高筑,于社会每一处肌理践行“尊重每一个体,皆为平等之人”。

这份坚持,不仅是一种良善的选择,更成为了应对当前挑战、化解对立、巩固社会韧性的重要思路与力量来源。因此,将 DEI 从理念努力落实为行动,正是引导我们穿越眼前迷雾,寻求共同体得以维系并永续共存的一条值得重视与探索的路径。

集体的方向,是由一代人决定的。这条道路需要我们持续的对话、理解与共同努力。

DEI 行动解方|欧舒丹企业内训:多元共融,需先拥抱不同

DEI 是日常,从每一个人的心态建立开始——接纳每个人的不同,不仅应用于生活,也适用于工作场域。当组织能够拥抱差异性,尊重不同员工在思考方式、沟通风格与解决问题途径上的多元,不仅能够创造更友善、共融的职场环境,更能提升心理安全感,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与提升组织效能。

台湾欧舒丹长期关心多元共融与永续议题,2025 年第二度与吾思传媒展开 DEI 企业内训。讲师 Tifa 针对国际反动声量,分享针对企业趋势的观察;同时也透过课程设计,引导学员辨识偏见与微歧视,并透过意识觉察练习与 BEALLIES 学习单,帮助学员看见自身的无意识偏见。课程更提供实际方法,帮助学员在未来职场的沟通。

藉由讲师 Tifa 的引导,让多元共融的概念简单易懂,创造有效交流与学习成长,成功帮助学员建立基础意识(全员知识概念平均成长度 +21.3%),更让学员带着具体行动方案回到日常工作场域,为组织注入共融力!

DEI 重点资讯|第四届 DBTA 多元共融愿景奖,将于 6/2 开始报奖!

为鼓励共创友善永续职场,吾思传媒自 2022 年创立 DBTA 多元共融愿景奖,持续表扬积极实践友善职场文化的企业,并鼓励更多组织成为变革推动者,共同打造台湾友善职场的未来!

第四届 DBTA 多元共融愿景奖,将于今年 10 月隆重举办,将聚焦可达性(Accessibility)、建设性沟通(Constructive Communication)、归属感(Belonging)三大共融文化主轴。欢迎前往官网索取简章,并了解最新资讯,预计在 6/2 开放第四届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