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你是否也觉得,有时无论怎么说,孩子还是听不进去?当孩子情绪爆发、顶嘴或冷漠以对,你试着耐心沟通,却发现彼此的距离反而越来越远……

亲子教养不只是“爱与原则”的拉锯战,更需要理解孩子的个性与需求,才能真正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有些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陪伴与关注,而有些孩子则需要的是适当的空间与独立发展的机会。这时,关键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在于“孩子是如何接收与理解的”!

在女人迷 2025 女力报告中,近 7 成的家长表示对于孩子的个性化教养策略有高度需求!因为他们发现教养需要因材施教!现在,透过 DiSC 亲子教养模型,我们能更清楚地辨识孩子的行为特质,调整我们的沟通策略,让“爱”真正传递到孩子心中。

一起往下看四种常见的亲子互动情境,你是否也曾遇过呢?


案例一:孩子情绪一来,难以沟通怎么办?

“我都已经好好讲道理了,为什么他还是又哭又闹?”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用情绪表达需求,他可能是 i 影响型 (influence) 风格,在情绪上来时,他们需要的不是马上解决问题,而是“想被看见、需要陪伴”。

试着放慢脚步,先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我们一起深呼吸,等冷静下来再说,好吗?”当孩子觉得被接纳与看见,反而更容易听进你的话。

案例二:孩子执着于小事,规矩怎么立才不会反感?

“他怎么那么爱计较?作业一定要照他的步骤来,不能有一点改变!”这可能是 C 严谨型 (Conscientiousness) 孩子的特质,他们喜欢参与规则制定,临时的变动会让他们感到焦虑。

与其临时改变规矩,不如让孩子有参与感,试着说:“我们一起来订个写作业的计画,你觉得怎么安排最好?”这样,他不但能接受,还会更愿意配合!

案例三:孩子关在房间不愿交流,是真的独立还是想被关心?

“每天问他学校怎么样,他只回‘还好’、‘没事’,到底该不该管?”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冷漠疏离、抗拒控制,可能是 D 掌控型 (Dominance),他们希望被信任,不喜欢重复对话或过度关心。

试着改变方式:“最近看你很忙,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给他选择的空间,而不是直接介入,也减少对话压力,反而能让关系更亲近。

案例四:孩子总是愿意让步,却闷闷不乐?

当手足或朋友意见不合时,孩子总是选择退让、让别人开心,但却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可能是 S 沉稳型 (Steadiness) 风格,他们重视和谐,不喜欢冲突,天生善解人意,但也容易因为压抑自己的需求而感到委屈。

试着在日常对话中多给孩子“安全表达”的空间,例如:“这次换你选,没有对错答案哦!”或者“你的意见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他们才会慢慢学会表达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别人。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没有单一正确的教养方式,只有适合你和孩子的相处之道。透过 DiSC 亲子教养模型,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的需求,找到最适合的沟通策略,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一起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愿意说,真正建立信任关系的方法>>立刻点击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