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应该是让我们感到焦虑的存在,而是带给我们自由与自信的力量。高德美处长 Jane,带我们从“知美”重新审视“美”的本质。

上周六,在《全球女性影响力论坛》Wclass值得学学,我们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迷你工作坊,探讨“美”的本质。

我们邀请到法国高德美大药厂的处长 Jane,与我们一起思考:“美,是谁定义的?”我们如何打破外在标准,更认识自己,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美?

谈到“美”,总会有人问:“女人迷谈美,这不会落入男性凝视的框架吗?”

其实光是这样的提问,本身就隐含了一种框架——彷佛女性只能谈论某些话题,不能谈论美,否则就显得浅薄或迎合。这种“该谈、不该谈”的限制,其实与我们所反对的“刻板印象”并无不同。

这让我想到电影《芭比》的经典独白:女性被要求“足够美,但不能太美”、“要在意外貌,但不能让人觉得太在意”、“要聪明,但不能太聪明”。而这些标准是社会集体塑造的浅规则,更吊诡的是,当女性想要重新定义美,甚至只是单纯讨论美,却又会被质疑:“妳这样是不是迎合了某种视角?”


图片|2025 GWIS 全球女性影响力论坛

但为什么“想要独立的女子”不能谈美?

外在,是我们与世界的第一个接触点,它关乎我们如何展现自己、如何与人连结,也关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所以为的女性主义,从来不是要回避美,而是让我们拥有选择权——选择如何看待自己的美,如何定义自己的美,如何不被单一标准绑架。

我们谈美,并不是接受既有的审美标准,而是打破它。真正的问题,不是“女人迷能不能谈美”,而是我们要如何谈美——谈一种不被制约、不必迎合、不带有“该如何才算美”的美。

美,不是谁来定义,而是我们如何自由地选择。

同场加映:谈容貌焦虑与爱自己,专访法国高德美大药厂处长 Jane:就算我跟你不一样,其实也没什么,我不需要跟你比赛|与轩轩讲 EP 28

从“正妹墙”到女人迷——我们如何谈美?

女人迷的创业起心动念之一,便是对美的讨论,很感谢当时我的历史系同学们,用各种时代角度,多元的来谈女人的美如何“被”形成的。

在女人迷创立之前,我的共同创办人 Tanya 曾在无名小站 负责制作“正妹墙”,每天挑选、上传被认为符合“标准美”的女性照片,让大家投票与讨论。但在做这份工作的过程中,她开始怀疑:“为什么美只能是这样的?”甚至她也曾经觉得“原来这就是美”而深陷其中。

所以,在创办女人迷的过程中,她也曾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如果我也曾经被这些标准影响过,甚至参与过;如果现在我也还是会在意自己的外表,那,我还有资格谈女人迷的理念吗?我有资格成为共同创办人吗?”

从觉察到不惑,她走过很长一段路。

但也是经过这个历程,让我们都更加确信,美从来不是单一标准,而是一种觉察的过程。我们都曾在这个社会的审美规范下成长,我们无法假装自己完全不受影响,但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标准是谁定义的?”“我可以重新定义吗?”时,就是改变真正开始的时候。


图片|2025 GWIS 全球女性影响力论坛

知美,而非被美定义

Jane 在课堂上分享:“很多人以为从觉察到焦虑、再到不惑是一条直线,但生命从来不是线性的。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地觉察自己,对自己保持好奇,然后在这个过程里,选择接纳,或选择改变。”

“美”的重点,不是去迎合标准,而是“去知道”自己想要的美是什么。

她提出了“知美”的三个维度,我很喜欢:

  • 无龄知美——打破年龄的限制,专注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而非社会对“年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刻板印象。
  • 主动知美——知道自己要什么,拥有选择与行动的能力,而非被动迎合外界的期待。
  • 个性知美——了解自己是谁,拥有自我觉察的能力,知道自己如何表达与存在。

这三种“知美”,都不是来自别人的定义,而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同场加映:美丽的标准是雕塑作品?千人参与为美貌打分数的诺玛实验有什么问题?

做什么事情,让你感觉有自信?

工作坊里有一个问题:“做什么事情,会让你有自信?”

我思考了很久,最后写下:“读书的时候。”

这个答案让我自己都有些惊讶,因为在读书时,我从不会刻意想着“这会让我变美”。但回想起来,那些时刻,我确实是专注、自在、享受的,而这种快乐,让我感觉到自己是完整且充实的。

这让我更确信,美不只是外在,而是内心对自己的感受。当我们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事物,当我们活出自己的节奏,那种流动的状态,就是最自然的美。

真正的美,是多元,是共融!是能看见自己的美,能看见别人的美。即使我与别人不一样,即使别人跟我不一样,都能看见值得存在的美。


图片|2025 GWIS 全球女性影响力论坛

创造让人能“自在”的世界,就是美

在迷你工作坊的最后,Jane 提到感恩日记的练习,她还分享她的孩子在学校的作业里写下:“我很感谢自己被生下来。”

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全场忍不住鼓掌,而我心里也暖暖的。

当一个孩子不会质疑“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而是庆幸“我来到了这里”,这或许是最纯粹的幸福。

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个,让身边的人、家人、孩子,都能发自内心觉得:“我值得存在,我值得在这个世界拥有一席之地”的地方?

这不就是“美”的本质吗?

真正的美,不是来自某种标准,而是来自我们如何善待自己、 善待彼此。让每个人都能自在地,充满自己个性的活着,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最美。

同学们在现场的踊跃提问和参与,让我印象深刻,都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