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活常规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和发展的基础,本篇整理了从婴儿到学龄儿童的生活常规指南,帮助家长平衡爱与纪律,培养孩子的自律与责任感。

人们普遍认为,建立生活常规对孩子有好处,有助于他们的发展。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什么样的生活常规是最重要的?

特别是在家长和孩子都在不断适应变化和不确定的时代,当今社会的快节奏成为有效纪律的障碍。父母常常对如何有效地给孩子设定限制和灌输自我控制能力感到困惑。

建立起生活常规可以帮助孩子更有效地与现实世界接轨,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和发展的基础。家长应该设法教导和引导孩子遵循生活常规,而不仅仅是强迫他们服从。孩子应该始终知道父母爱并支持他。

同场加映:孩子总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做?用“4C 原则”启动行动力终结拖延症!

不同年龄,逐步建立适当的生活常规

家长应该依循孩子不同的年龄发展,让他知道必须建立的生活常规。例如玩完玩具要收拾,回家以后鞋子要摆好;上学以后,整理书包,确认每天老师交代的注意事项。回家后,要先洗手,脱下脏衣服,要把使用过的餐袋拿出来。


图片|Photo by Josh Applegate on Unsplash

有效纪律的基础是尊重。孩子应该能够尊重父母以及他人的权利。相对的,严厉的管教,例如羞辱(谩骂、喊叫、辱骂)也会让孩子很难尊重和信任父母。

因此,生活常规的建立必须有相互尊重的基础,以坚定、公平、合理和一致的方式实施。目的是保护孩子免受危险,帮助孩子学习自律,培养健康的良心以及内在的责任感和控制感,并灌输正确良善的价值观。

婴儿(出生至 12 个月)的生活常规

婴儿需要一个喂食、睡眠、玩耍或与他人互动的时间表。此时间表有助于提供可预测性和安全感。婴儿不应受到过度刺激,当然也应该允许他们培养一些对挫折的容忍度和自我安抚的能力。

同场加映:孩子学不会尊重怎么办?七个培养尊重的关键:承认错误、设定界线

早期幼儿(一岁至两岁)的生活常规

在幼儿阶段,幼儿尝试控制他周遭的人事物,以及确认自己与他人的想法的能力。因此,建议父母这时期多一些包容。建立常规对于确保幼儿的安全、限制攻击,并限制破坏行为是必要的。

用坚定并平和的口吻说“不”,再以简短的口头解释控制孩子的失控行为,然后引导孩子到另一件事,或再度从事刚刚失序的活动。此时,父母应该留在孩子身边,监督并确保这种行为不再发生,并向孩子说明你还是一样爱他,但这样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图片|Photo by Allen Taylor on Unsplash

有时,父母可能会对孩子感到非常沮丧,以至于需要与孩子分离一段时间,然而幼儿很容易害怕被遗弃,不应该远离父母。

早期幼儿的言语能力还不够强,无法理解,也不够成熟,无法对言语禁令做出反应。因此,对于早期幼儿来说,他们未必了解口头指示和解释。

例如,当幼儿想要碰触易碎的玻璃物,应该将孩子和物品移开,让幼儿把注意力转移到更合适的活动上,这也是父母应留在孩子身边的原因。

同场加映:父母怎么进行情绪教养?三大方法培养孩子健康情绪!

晚幼儿(两岁至三岁)的生活常规

这个阶段的孩子更爱争取控制、独立,和表达自我主张。孩子往往意识到与父母对抗的失败,容易感到沮丧,导致脾气暴躁,但这不一定表示他是故意反抗。

了解孩子的反应模式有助于防止出现挫折感。例如:幼儿在公共场所发脾气,可以把孩子带走。轻轻地抱住他,直到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不要因此就打破应该遵循的规则,

学龄前儿童(三岁至五岁)的生活常规

在三岁到五岁的时候,大多数孩子能够接受现实和局限性,以取得他人认可的方式行事,并且能够靠自己的能力来满足眼前的需要。

然而,他们并没有把规则内化,容易上当受骗,而且他们的判断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需要良好的行为模式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种一致性不仅应适用于主要照顾者的规则和行为,也应适用于照顾孩子的其他成年人。


图片|Photo by Robert Collins on Unsplash

这时期的他们对口头规则的依赖增加,但孩子仍然需要监督来执行指示和安全。如果孩子失去控制,可以告诉他们要先停止现在的行为,并给予认可和赞扬。例如,学龄前儿童用蜡笔在墙上画画,请他先停止,让他思考不当行为。也可以考拿走蜡笔,让孩子收拾残局,以教导孩子承担责任。

学龄儿童(6 岁至 12 岁)的生活常规

孩子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性可能会导致冲突发生。学龄儿童倾向于自主行动,选择自己的活动和朋友,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承认父母权威之外的其他权威。

父母要持续监督,提供良好的行为榜样,始终如一地制定规则,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主。家长应该掌握重要事件的决定权,因为学龄儿童不能总是将判断付诸实践。

同场加映:小孩不听话?“积极聆听”亲子沟通技巧:5 种亲子沟通语气,养出自信乐观的孩子

应该充分使用赞扬和认可,但不能过度,以鼓励良好的行为和成长为一个更成熟的人。违反常规时,可撤销或延迟他原本享有的福利。例如,当孩子毁了玩具。不要更换这些玩具,而是让孩子了解逻辑后果:破坏玩具将导致没有玩具可玩。

随着孩子成长,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总是想打破常规,让爸妈不知道如何是好。但请相信,管教孩子没有捷径,需要耐心,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成为情绪成熟的成年人,体贴他人的需要,并且在必要时能够容忍不适,要他们接受常规限制本来就需要时间和大量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