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I 成为全球企业重要指标,如何从政策到文化真正落实成为各级员工有感的体验,是目前台湾及国际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2024 DBTA 多元共融愿景奖,集结国内外专家学者视角,为企业带来科技时代企业治理关键。
2024 多元共融愿景奖 (Diversity for Better Tomorrow Awards, DBTA)于 10 月 24 日完美落幕,现场除了有近百位企业代表,更聚集来自 NGO、企业界,政府单位及学术界的重要贵宾一起共襄盛举,携手共创共好愿景。
台湾企业 DEI 实践 3 大亮点:世代共融、国际视野、创新思维
由吾思传媒主办的多元共融愿景奖自 2022 年首度举办,如今已走入第三届,今年新增“最佳友善家庭职场”、“最佳跨世代共融企业”、“最佳 DEI 启点奖”、“最佳持续发展贡献奖”等奖项,期待能发掘更多企业在 DEI 领域的优秀实践。
不只在奖项设计上更加多元,本次评审团队邀请到国立清华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谢英哲教授、睿哲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昌湘,以及亚洲金融科技联盟主席蔡玉玲,集结业界与政府的合作经验及学术洞察,除了表扬优秀的 DEI 企业实践,更对齐国际趋势,加速台湾成为亚洲 DEI 指标地区。
图片|(前排左起)妇女救援基金会代表 黄子恩/现代妇女基金会执行长 邱淑华/亚洲金融科技联盟主席 蔡玉玲/睿哲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昌湘/国立清华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谢英哲/吾思传媒执行长 张玮轩/以及所有得奖企业
今年报奖企业横跨 21 个产业,有超过 50 间企业登录报奖,其中本土企业占所有报名企业的 62.5%,是历届最高,显现 DEI 多元共融已经在台湾落地生根,并逐渐长出台湾本土的 DEI 生态圈。
评审团队也点出台湾企业在 DEI 政策的重要突破,特别观察到本土企业在跨世代共融政策是逐步走向制度化,也表扬外商公司在 DEI 策略的积极投入,并不断尝试创意多元的作法,为本土公司提供借鉴,也为业界树立典范。
从大 E 走向大 S,大永续时代下 DEI 新趋势
谢英哲教授从学术研究的视角,与现场贵宾分享未来趋势的观察。他指出,过往企业在推动 ESG 时,往往较关注 E(Environment)环境永续,但未来趋势将会更着重在 S(Social)社会责任,而 TISFD (The Taskforce on Inequality and Social-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不平等和社会相关财务揭露准则)将扮演重要角色。
图片|国立清华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谢英哲
周昌湘总经理也指出,TISFD 将成为企业 ESG 报告中一项新的指导方针,促使企业在财务披露中更加透明,并强化对社会的影响。
他也建议,企业应从董事层级开始,由上到下将 DEI 融入到公司的各项决策和文化中,并借助永续发展委员会和多元化指标来达成更具共融性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工作平衡的支持,进而增加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大永续时代,引领我们走向一个不同的世界。
图片|睿哲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昌湘
AI for DEI:科技驱动 DEI 带来全新挑战
科技进步加速了 DEI 的推动,却也带来新的挑战。蔡玉玲律师作为亚洲金融科技联盟主席,领导 14 个国家共同投入金融与科技的创新,更是这 14 个国家代表中的唯一女性。
他在典礼中指出,新科技的推动能够让过去定义中的弱势不再弱势,例如身心障碍者可以透过新科技的辅助,做到过去无法达成的事;在虚拟世界中,人们可以尽情扮演不同身份,达成现实中无法达成的理想与目标。
图片|亚洲金融科技联盟主席 蔡玉玲
蔡玉玲律师分享前瞻性的视角,他指出未来世界虚实的分界将更加模糊,如何让所有人都能在虚拟世界中保有真实自我,如何定义虚拟世界中的公平与正义,会是需要深思的问题。他也强调,在科技中要做到多元共融,在创造者的源头就必须具备 DEI 的概念与共融的环境。
科技中要做到 DEI,创造新技术的人必须考虑共融价值,这是打从心底要有的责任。
日本学者谈日本 DEI 趋势,期待台日跨国经验交流共享
本次典礼主办方为提供多元的国际视角,特别邀请到日本大阪公立大学人类发展与福利学系副教授田中弘美(Hiromi Tanaka),以影音形式分享日本 DEI 趋势及洞察。
图片|日本大阪公立大学人类发展与福利学系副教授 田中弘美 Hiromi Tanaka
田中弘美教授指出,日本经济产业省为推动多元人才管理,推出了“多元罗盘(ダイバーシティ・コンパス, Diversity Action Guidelines)”工具,帮助企业提升 DEI 实践。然而在女性高管比例,以及代表性群体赋等议题上能仍须努力。
她也期待台湾与日本展开学习交流,透过共享理念及实践经验,彼此支持,一起打造让所有人都有机会茁壮成长的未来。
DEI 必须是由上而上,且由下而上的双向推动。
企业执行 DEI 员工却无感?创造归属感是人才永续的关键
吾思传媒《2024 多元共融趋势报告》针对企业员工及管理层进行了双向调查,收获 1,079 份企业及 801 份员工心声,看见企业在 DEI 实践仍面临认知落差、沟通管道失效,以及缺乏归属感等挑战。
调查报告指出,员工与企业在政策实践的满意度上有高度落差,针对心理安全感与归属感文化政策,员工感受仅有 28.74% 的满意度,与管理职的 58.70%满意度 ,存在 29.96% 的差异。
图片|吾思传媒营运总监 郭芙志
针对如何解决认知差异及归属感问题,吾思传媒营运总监郭芙志指出“高效同理沟通”是关键,建议管理层能尝试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帮助理解彼此需求、针对焦点问题讨论解决方案。他也提醒:“重点不是争输赢,而是创造双赢。”
共融比竞争更永续,当所有人都具备 DEI 观念,就能带领组织创造永续。
图片|吾思传媒营运总监 郭芙志
让 DEI 成为企业文化 DNA
本次多元共融愿景奖,我们不只看见台湾本土企业在 DEI 实践的进步与突破,也从不同领域、国际的视角分析 DEI 在未来世界扮演的角色,更透过数据调查发现企业正面临实务上的挑战。典礼结束后,仍有不少企业贵宾驻留现场交流实践经验,也有许多企业承诺会持续推动 DEI 政策。
本次典礼中,评审团也对吾思传媒表达高度赞赏,谢英哲教授特别举出吾思传媒在 DEI 概念落实上具备创新性;蔡玉玲律师也肯定吾思传媒在多元共融倡议的努力,并期待能继续携手向前;周昌湘总经理也期许,吾思传媒等标竿企业能作为学习典范,激励更多企业走向更包容、多元的未来。
2023 年,DEI 在美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反动,引发许多企业组织反思多元价值的实践方式,是否符合初衷;2024 年,在地球另一端的台湾,有一群影响力企业正在为更好的未来持续倡议 DEI。
相信所有企业的优秀实践(Best Practice)都将成为孕育 DEI 生态圈的重要养分,也期待这些成功经验能启发更多企业行动,一起实现更多元公平共融的工作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