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持续升高,当人体无法通过正常的散热机制,调节自身体温时就会发生出现热中暑的症状。一起看热中暑的风险、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急诊科主治医师钟禀彦指出,热中暑的原因有很多,环境因素是主要诱因,如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当环境气温超过 35 度、且相对湿度较高时,人体难以通过出汗来降温,增加了发生热中暑的风险。

其中,自身生理因素也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当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时,某些群体更容易受到影响,包括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以及需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运动的人。

此外,某些药物也可能影响体温调节,增加热中暑的风险。

热中暑“皮肤干燥无汗”

热伤害 3 严重程度,中暑最危险!

常见的热伤害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中暑,钟禀彦表示,热中暑如果不及时处理,症状往往会迅速恶化,出现高烧(体温超过 40 度)、意识混乱、抽搐、甚至昏迷。热中暑早期症状包括:

  1. 头晕
  2. 头痛
  3. 恶心
  4. 皮肤发红发热且干燥
  5. 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

热中暑和热损伤差在哪?

钟禀彦表示.热中暑与热损伤的主要区别在于,热中暑患者往往皮肤干燥无汗,这是因为体温调节机制已经完全失效。

猜你想看:心情浮躁、食欲下降,你有“夏日疲劳”吗?中医 3 步骤补气补力

图片|Photo by Min An on Pexels

热中暑急救先降温

钟禀彦指出,如果出现疑似热中暑的症状,应立即采取紧急施救措施,首要任务是将患者移到阴凉处,脱去多余的衣物,可以用冷水淋浴、冰敷或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来迅速降温。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应给予水份或运动饮料补充体液和电解质,但不要让其大量饮水。

如果症状严重或患者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协助就医。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和意识状态非常重要。

同场加映:夏天好热没食欲?四道开胃又清爽的日本家常菜

图片|Photo by Andres Ayrton on Pexels

4 招预防热中暑

钟禀彦指出,预防热中暑的关键在于采取适当措施:

  1. 避免在最热的时段(通常是中午到下午 3 点)外出或进行户外活动,如必须外出要确保充分补水,每 15~20 分钟喝一次水,即使不口渴也要主动饮水。
  2. 穿着宽松、浅色、透气的衣物有助于散热。
  3. 在室内时,使用空调或风扇来保持凉爽。
  4. 对于必须在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应调整作息,增加休息频率,并在阴凉处休息。特别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并保持室内凉爽。

钟禀彦强调,热中暑是一种可以预防与治疗的严重疾病,通过了解其热损伤的风险因素、及时辨别症状,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发生热中暑的机率。在炎热的季节,个人都应该多留意自身和周遭的状态,避免热中暑产生不可预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