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像过自己不会取到很多颗卵,却没想过自己连一颗囊胚都配不成功。”面对试管疗程未能成功,所带来的失落,应该如何面对呢? 其实,可以尝试把试管想像成夫妻两人的团队合作,一个献出肉身在前线拚搏,一个就以后备的姿态给予援助。爱很重要,夫妻情感的浓度有多高,都在此时体现!

文|凯特文

别说没男人什么事

男人在试管疗程中的作用很关键,除了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贡献最强精子团,也身兼提供情绪价值的责任。

虽说试管是女人的自我与心理的一场搏斗,是一条注定孤军奋斗的路,但如果身边有好队友加持,起码这条路上会充满爱。

爱很重要,尤其在这个时刻。

开启试管之路后,先生跟着我一起更改饮食习惯,他平常就不喝酒,要做的健康管理就是第一时间戒菸。

这个男人说到做到,很快地就把菸给戒了,没有任何反弹。说真的,男人需要为试管做的努力已经很少了,如果戒菸戒酒都做不到,真的不要让老婆遭这个罪,女人也不需要为了一个不配合的男人牺牲自己。

我的心态之所以能好,很多部分来自于先生对我的态度。他总是给我鼓励,给我信心,也从不计较花了多少钱,只要有空就陪同我一起就诊,取卵、移植手术也一定排除万难陪在我身边。

周末假日我们会去附近的郊外走走,舒展身心,排解压力。前三次试管失败时,他对我说:“如果妳想放弃,我们随时都可以放弃。”

他非常明白这件事不存在保证成功的允诺,一切尊重我的选择,如果身体或心理承受不住,可以随时喊卡。

我感受到他满满的关怀与呵护,心想着,即使最后没有成功,至少我们一起有过这段特殊的经历,它记录了我们人生的某一段旅程,写下了属于我们的人生故事,无论如何都弥足珍贵。

女性在试管疗程中所承受的压力远远大于男性,身为丈夫,如果可以适时给予妻子一个拥抱,一声问候,陪她聊天转移注意力,都能够帮助缓解她生理上的不适,或心理上的焦虑。你就是她最坚强的后盾,也是她勇气的来源之一。

图片|Photo by Karolina Kaboompics on Pexels

试管疗程进行中,可以分阶段给予不同的照护:

促排卵阶段

第一次应该夫妻俩人一起听医嘱,了解施打排卵针剂、服用药物的流程。这期间妻子会因为药物反应心情起伏较大,丈夫一定要给予包容,并避免让妻子过于劳累。可以适时监督或提醒打针吃药的时间,注意饮食上的均衡。

取卵、移植阶段

取卵手术后妻子会有腹水等术后反应,可以卧床休息,但切记不能长时间卧床,可以陪她散散步,不要让她单独行动。饮食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果会做饭,可以自己料理。

朋友的老公擅长厨艺,试管期间为老婆拟定了各种食谱,每天换着菜单做饭给老婆吃,让我非常羡慕(果然是别人的老公)。

移植后施打针剂有时需要丈夫协助,有些妻子会因为需要安胎而卧床,为了不相互干扰,可以暂时分床睡,让两人都可以获得充分的休息,也有助于着床。

把试管想像成两人的团队合作,一个献出肉身在前线拚搏,一个就以后备的姿态给予援助。别说没男人什么事,男人在试管疗程中的作用很关键,除了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贡献最强精子团,也身兼提供情绪价值的责任。

图片|Photo by Gary Barnes on Pexels

第二次取卵时,我在等候室与一位同样在当日接受取卵的小姊姊聊了一会儿。她先问我做第几次了?因为她是第一次有点紧张。她的老公是“弱精症”患者,而自己非常想要孩子,所以才来做试管。

我问她,老公的意愿如何?配合度高吗?她说,因为结婚三、四年一直怀不上孩子,她先去做了身体检查,发现自己一切正常。医生建议夫妻一起来受检,才查出老公的问题。

结果老公心理调适不当(觉得自己缺乏男性雄风),婆家人也冷言冷语讥讽她,一度让她非常灰心。后来她向公婆保证要生个男孩给他们,才让老公答应接受治疗并采取试管。

听完她的故事,我在内心倒抽一口凉气,很想跟她说:“好妹妹,不要这样折磨自己,难道妳没有从这件事上看出这一家人最有问题的地方是心态,不是身体吗?”但又觉得这是她个人的选择,所以只好把这些已经到嘴边的话又吞了回去。

听到做试管,一般人最常联想到“女方可能年纪大”、“卵巢或子宫功能有问题”,很少人会想到其实男性单方面存在问题的可能性也很高。如果夫妻想要孩子,最好两人一起备孕,做好检查,查出问题后接受治疗,相互帮对方打气。

爱很重要,尤其在这个时刻,夫妻情感的浓度有多高,都在此时体现。

当期待落空时

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正在做试管,你不是唯一的那个,更不是唯一失败的那个;你不是唯一痛苦的那个,更不是唯一游走在放弃边缘的那个。

45 岁那年,我开始做试管疗程,刚好赶上医院规定的年龄上限,如果再晚一年,可能会被拒收(这是当时北京市立医院的规定)。第一次取卵取了九颗,没有配成任何可供移植的囊胚。这个结果让我深受打击,也许我高估了自己的身体素质?

当然,年龄是关键问题,这一点也迫使我去正视。

没决定生小孩之前,我对年龄没有任何观念上的限制,不觉得自己老,从不因为数字而焦虑,甚至仗着自己有点娃娃脸,对驻颜有术也颇有自信。没有做过手术,没有遗传病史,也没有任何慢性病,健康检查的结果几乎不见红字,但这些“自我感觉良好”在试管疗程面前却一一被粉碎。

我想像过自己不会取到很多颗卵,却没想过自己连一颗囊胚都配不成功。

报告中,我的 AMH 指数是 1.54。AMH 是抗穆勒氏管荷尔蒙,原文为 Anti-Mullerian Hormone,简称 AMH。这个数值代表卵子的库存量,与取卵数有很大的关系,AMH 高,取卵数就多,AMH 值低,取卵数就低。这个数值会随着年龄降低,通常来到 45 岁以上就会低于 1。

我的 AMH 在 40 岁以上的高龄产妇中不算低,但只代表我还能取到卵,不代表卵的质量好。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养卵”,提高卵子的质量,争取“好卵”。

只不过,这件事谈何容易?

同场加映:备孕小学堂|努力半年以上却都没怀孕?在做试管婴儿前,你还是有自然怀孕的可能

图片|Photo by Gustavo Fring on Pexels

和做过四、五次试管的朋友聊起,她表示谈到养卵就觉得很无力,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明明都做了该做的事,吃了该吃的营养补给品,也减少外食的机率,甚至都养成早睡早起以及运动的习惯了,但卵子的质量却一直没上去,受精卵常常是培养到第三天就停止成长,总是配不成五天的囊胚。

我说:“你的情况跟我很像,我也是这样,先前移植过第三天的鲜胚,其余的去培养第五天,但也都没有结果。放在我肚子里的不着床,放在胚胎室的不成长。”

当期待落空时,我发现卵子与精子结合这件事完全是个谜,因此我们才那么地独一无二。万万中的精子遇到那一颗成熟的卵子,在子宫安全着床住下,经历十个月漫长成长,然后顺利被产出。从最初到最后,都不能有任何闪失,一旦出现,就可能不是现在的我们。

生命好奇妙啊,是完全无法被掌握的,也没有相同路径可被完美复制。

失败三次之后,我开始上网搜寻一些分享,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度过?热门的帖子往往都是强调自己做了多少次,失败了多少次,因此身心俱疲,搞得家庭也开始出现不和谐的声音,于是萌生退意的想法。

也许是为了安慰 PO 文者吧,底下的留言就会变成一个大型比惨现场,会有不少人以“你真的还好,我都做了 xx 次,失败了 xx 次”起头,更有甚者会说“我原本已经着床了,血值也翻倍了,但后来胎停了”、“因为试管失败,我都离婚了”,企图用“我比你更惨”来相互取暖。

有没有被安慰到我不知道,但我看完不禁感叹,走在试管的这条路上确实不寂寞,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正在做试管,你不是唯一的那个,更不是唯一失败的那个;你不是唯一痛苦的那个,更不是唯一游走在放弃边缘的那个。

想通了之后,我确实有被疗愈到。

猜你想看:Every Day Counts | 历史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名字,你知道吗?

图片|Photo by Lucas Pezeta on Pexels

在北京做的最后一次试管是 2022 年 10 月,不久疫情结束,宣布解封,我也决定让自己先休息一阵子。因为疫情的缘故,好久没见到家人,先是过年回了趟台湾老家,跟亲朋好友团聚。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妹妹的两个孩子长大了,母亲也肉眼可见的衰老一些。改变的,没改变的,都让人感到又亲切又陌生。

之后我安排了跟闺蜜的旅行,以及一场夏日的家族旅行,正当我开始淡忘过去两年在北京做试管的感觉时,几乎死去的记忆又再度向我袭来。经友人介绍,我决定回台湾做试管,换个医生,换个环境,再接再厉。

朋友说:“这样很好,有时候做试管也是很讲求缘份的,跟医生的缘份。”我这朋友只要遇到无法解释的事情,就会用一句“缘份”来做注解,于是我想,跟孩子的事也是缘份吧,毕竟,这件事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