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悉心照料、适时放手,也曾让你怀疑,如果有天换你当妈妈,能不能做到像她一样吗?针对这一疑问,凯特王:“放下比较心态,父母、孩子的相聚,重点是相互成就,不是比谁能做得更好!”

文|凯特王

因为从小性格独立,让父母很省心,长大后事业有成也算孝顺,所以总被称为“来报恩的孩子”。这样的称呼是从父母的立场出发,他们辛苦养大孩子,教育孩子,有恩于孩子,所以孩子知道反哺回报。

只是最近越来越有感,对孩子而言,“来报恩的父母”其实更加难得。如果孩子的降临是恩赐,那么父母孩子之间又怎么会是单向的报答呢?

小菊于我,就是来报恩的母亲。

父亲早逝,小菊单亲抚养我和妹妹们长大。身为长男的媳妇,我们自小就跟爷爷奶奶同住,换句话说,她除了养育我们,还要侍奉公婆。如此处境,放眼当今,无论落在哪个女人身上都是苦命的剧本。

小菊的 A 面是温良恭俭让的传统妇女,B 面则是独当一面的现代女性。看着她的身影长大的我,没有学会贤良淑德,倒是练就了一身独立的本领。

我从小就爱美,每周的便服日,会要求小菊别绑马尾,给我编辫子。我坐在椅子上,前面放一面立镜,小菊如果把分线分歪了,我就会指点她。我想要的辫子,是从头顶绑到发尾的蜈蚣辫,很费时,但小菊手巧,编得又牢又漂亮。

有天,小菊带我们去修剪头发,她跟阿姨说,剪短吧,反正过一年她就要上国中了。然后告诉我,从短发开始学怎么自己整理头发,想要漂亮,以后都要自己弄。

国中制服是白衬衫加蓝色百褶裙,为了可以每天穿摺线整整齐齐的裙子,我要小菊帮我烫裙子。她以前是裁缝,有个老师傅才用的专业熨斗,能把衬衫、西服烫得笔挺。她先是帮我烫了一次,然后教我操作,一样是那句话,想要漂亮,以后都要自己弄。

我手拙,不小心把裙脚烫出了洞,她补了补,叫我继续穿。直到长了个子,才帮我换了一件新的。

同场加映:当妈妈后就没了自由?母亲的真心话:成为妈妈后,我还想是自己!

图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小菊不是口头上说“你就不能自己学会吗?老是爱麻烦我”的那种妈妈,一边唠叨一边又享受替孩子做牛做马。她会教你,要你学会,然后放手让你自己去解决问题。所以我从小学开始就会做家务,国中开始洗自己的衣服,这些生活技能不是为了帮她分担,更多是学会怎么对自己负责。

她从不要求我们学业要多么出色,必须考多少分,但只要行为出现偏差,就会立刻纠正惩罚。她也不像其他同学的妈妈阻止小孩看漫画,周末会带着我们去漫画出租店挑选喜欢的漫画,她则是租本小说,然后母女四人在冰果室点两碗水果冰,一盘黑轮,就着漫画小说一起享受。

她从来不说期待我们长大能做什么,也从来不说要嫁个好男人这件事。小菊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个体的发展,很久很久以后我才体会到这有多难得。

我参加推荐征试,考上了一所颇为知名的美术私校。小菊半夜找我谈话,像大人一样的跟我商量,她说无法让我念那所私校,因为赚的钱有限,我是大姊,必须考虑两个妹妹将来也需要学费,美术学校太贵,供你一个就等于要牺牲其他两个。

她不激动也不怨天尤人,她只是相信我已经长大,能够体谅并且和她一起承担家庭的烦恼,即便如此,她还是留下眼泪跟我说了一声“对不起”。

人生路上,会有几个关键时刻逼迫你突然间了解现实是什么,像一个开关,啪的一声打开后你就再也不会懵懵懂懂。那一夜,那一声对不起,就是我长大的开始。

我们母女四人从来没有过争执,她总是能做到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并同时给予关爱呵护,陪伴我们成长,把时间花在我们身上,也同时保有自己的兴趣与人际。在她温暖细致的爱里长大,我们姊妹三人内心从来不曾感到匮乏,反而有着满满的安全感。

这样的安全感日后也体现在我的婚恋经验中,我总是能大胆去爱也敢于放手。

猜你想看:安全依附型恋人具有超高“恋爱力”!关系心理学:给予适当安全感,感情稳定度大提升

图片|Photo by PNW Production on Pexels

20 岁之后,小菊已经不再参与我的任何决定。北上工作,我鲜少打电话回家,她对我的行踪也从不追问。她要我们做到的不过就是照顾好自己,而她自己也是如此,照顾好自己,不让我们分神担忧。

她从年轻时就懂得理财,管理保险,定期全身健康检查。退休后,有自己的社交生活,每天忙忙碌碌之余还抽空去老人健身房健身,和朋友打球。因为人缘极好,所以旅行的邀约总是很多。

哪怕她这几年才学会玩脸书,用 line 跟别人交流,却也懂得适度,没有沉迷于手机交友。

一些同年纪的朋友们多多少少有着父母年迈后越来越依赖他们的烦恼,行为举止任性无比,俗称“老番颠”。

图片|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on Pexels

朋友的父亲病了,天天哀号,却始终不去看医生,好不容易劝他去,回来竟不吃药,说吃药没用就等死吧之类的话。无论怎么哄也哄不好,把孩子们一个个都折腾得半死。

有些人更是从年轻开始,直到都快奔四、奔五了,还被父母纠缠着不放。天天夺命连环 call,什么事情都要孩子听他的建议,要孩子照他的话去做,一直霸占孩子的人生舞台不肯退出。

听了太多诸如此类的事之后,我忽感小菊如此“深明大意”,早早便开始布局,一步步退出我们姊妹的生活,她让我们得到充分的自由,也等于让自己解脱。

于是,自由的我们与自由的母亲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一直有点黏又不会太黏。

只是这位来报恩的母亲,也曾给我带来困惑,我一直有个心结,就是──我的母亲实在是太好了,好到让我怀疑如果有天换我当妈妈,能不能做到像她一样?

她的爱像一座大山矗立在我面前,我时时刻刻仰望,担心自己无法攻顶。

我跟先生说,如果当妈妈就是要像小菊那样,难度好高,我办不到。他安慰我说,对啊,她是天花板了,但是妳不用跟她比。父母孩子相聚一场,重点是相互成就,不是比谁能做得更好。

我点点头,心想,我是来报恩的孩子,她是来报恩的母亲,也许就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