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自己生病之后之后,会不敢告诉自己的家人,尤其是自己亲密的伴侣,这是为什么呢?海苔熊解析当隐瞒疾病,成为最后的温柔,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点我用听的

亲爱的海苔熊:

那是个雨天,雨水像千万根银针,细细密密地从天空坠落,敲打着窗户,发出微微的滴答声。我蜷缩在床上,身体因为生病而虚弱无力,甚至有些许的发烧。外面的世界在此刻彷佛与我无关,只剩下这个小小的房间和我心中的孤独。

这时,他走进来了,五音不全又爱讲干话的男友,手中捧着一杯温热的姜茶。他的脚步声很轻,彷佛怕惊扰了我的脆弱。他在床边坐下,把姜茶递给我,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关切。那是一种无言的温暖,比任何言语都来得真挚。

“你还好吗?”他低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安。

我微微点了点头,却没有力气回答。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然后伸出手来,抚摸着我的额头。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一股温暖,仿佛他的手掌带着阳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

突然,他开始唱起歌来。《身体健康》,那是一首简单却温暖的歌,平时听起来或许有些平淡,但此刻,却有着不一样的魔力。他的歌声虽然不怎么好听,甚至有些走音,但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真情,像是一股温柔的力量,缓缓流入我的心中。

“《身体健康》这首歌重要的不是谁唱的,而是谁在唱给你听。”他当时这么说,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这首歌在他口中变得特别,因为那是他为我而唱,是他用心灵深处的温柔在抚慰我的痛。

随着他的歌声,我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平静。那些平日里压在心头的烦恼与不安,彷佛在这一刻烟消云散。我闭上眼睛,听着他那充满感情的歌声,感受到了一种被爱的幸福。那是一种深深的爱。

他唱完了,低头看着我,微笑着说:“你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到你健康快乐。”他的眼神那么真诚,让我不禁有些感动。

这就是我心中最期望的伴侣关系吧?彼此尊重与在乎、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能够相互扶持,照顾好自己,也同时照顾到对方,这样的爱,是超越言语和行动的,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共鸣。

我轻轻地握住他的手,感受着那股温暖,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与爱意。外面的雨声依旧,仿佛在为我们这一刻的幸福作伴奏。那一夜,我在他的歌声中,沉沉地睡去,梦中依然有他那温柔的笑容。

by ​​婉(点播时间:2024/4/15 上午 2:43:29)

亲爱的婉:

看到你的来信,觉得非常甜蜜,大部分的时候我收到的信件都是跟失恋、追不到对方、关系当中的遗憾有关,你是少数我收到的描述正面积极回忆的信件。

我记得年轻的时候我有邀请情侣来我们实验室,做关系回忆书写的实验,请他们各自写一个正向的回忆跟一个负向的回忆,发现这些大学生们在写负向回忆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想得起来,但要他们想快乐的事情,却要花一点时间。

尽管如此,给他们一些时间之后,他们也的确霹哩啪拉打了一大堆文字下来。

有趣的事情是,那些情侣之间相处的愉快回忆,通常不是什么小鹿乱撞的偶像剧情节,而是向你描述的这种日常,可是当我们深入的仔细往后看,反而会发现对方不只是关心你的疾病而已,而是扎扎实实的和你的疾病在一起,你们两个坐在旁边,彼此互相陪伴。

同场加映:“为什么是我?”面对疾病的路,就像是在面对自己

图片|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on Pexels

不过,在我看了张卫健的 MV 之后,发现这首浪漫的歌曲和你的故事其实不完全一样。

这首歌所描述的情节,其实是当年很流行(狗血)的一种剧情:男主角罹患绝症,但不想要让女主角知道,只好每一天拍 V8 影像,叮咛她吃饭、祝福她生日快乐,就这样从 30 多岁拍到 100岁。

因为男主角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再也没有办法陪伴他了,所以用这 70 几个生日快乐的影片,陪她过后续的每一个生日。我看的时候其实觉得有点心酸,也有一点替女主角小小的生气:如果你就快要死了,为什么不赶快告诉我?

你为什么要独自承受那么多痛苦和委屈?你把自己当英雄吗?你不认为我可以陪你走过最后的这段路吗?当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不是等于把我给推开吗? 

心理学 OK 绷

有些人在自己生病之后(例如癌症、心脏病、或者是可能会拖累家人的疾病)之后,会不敢告诉自己的家人,尤其是自己亲密的伴侣,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污名化(Stigma)

当事人可能担心疾病会导致他们在社会和家庭中被贴上负面的标签,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交地位和人际关系。他们害怕被认为是“软弱的”或是“需要被照顾的”,这样的想法会加剧他们的孤立感和自我羞愧[1]。根据一项在印尼身心病院的研究[2],发现我们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可以分成下面五大类:

类型

定义

例子

个人污名

当事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负面态度和内化的污名,导致羞愧、自卑,影响自我效能感和生活品质。

某患者感到被邻居称为

“疯子”而羞愧和被孤立。

公共污名

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负面态度和偏见,通常基于误解、恐惧和偏见,导致患者在社会中受到歧视和排斥。

一位患者在社区中遭遇暴力,被其他人绑起来并殴打,因为他们害怕他的精神疾病。

家庭态度

家庭成员可能因羞愧或担心被社会排斥,而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亲人表现出负面的态度和行为。

一位患者的父母因为他的病情而感到羞愧,不愿意在其他人面前提起他。

就业歧视

患者在职场上因精神疾病而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包括失去工作机会或被解雇等。

某患者曾是高级主管,在被诊断出精神疾病后,无法再回到工作岗位。

专业污名

医疗专业人员因从事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工作而受到的污名。

身心科的护理师被“疯子护士”

2. 健康焦虑(Health Anxiety,HA)

指的是对健康问题的过度担忧,这种焦虑可能使患者更加敏感并容易过度解读病情的严重性。这样的焦虑不仅会使他们自己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还会让他们担心“这种焦虑”会传染给亲密的伴侣或家人、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根据 Sophie Lebel 等人(2020)的研究,健康焦虑可以从两个切角来看,包括(1)疾病/症状特定视角(disease/symptom-specific perspective,例如现实的恐惧、担忧、担忧、焦虑)和(2)精神病学视角(psychiatric perspective,例如症状的误解、过度激发的想法与感觉、不断逃避、寻求再保证等等),所以当对方因为疾病“忧心忡忡”的时候,你可以“具体化”地问他“你在担心什么?”[3]

猜你想看:隔离必要,也可能带来伤害——浅谈疾病污名化与社会烙印

当患者知道自己即将被视为一个“需要同情和怜悯”的对象时,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威胁,让他感到更加脆弱和无力,因此,他们宁愿选择隐瞒病情,以保持某种程度的自尊和自主[1]。

这应该是最常听见的理由,许多患者认为他们的病情会给家人和伴侣带来沉重的情感和实际负担,特别是在面对如癌症或心脏病等需要长期治疗和照顾的疾病时。他们不想让亲人承担过多的压力,从而选择独自面对病情[2][4]。

总而言之,隐藏病情不说,一定会让身边关心你的人感到担心,尽管你的“隐藏”是有原因的,包括对社会污名化或对怜悯的恐惧、以及对他人的负担感等等。

可是隐匿病情可能会导致“自我批评”(Self Criticized)、缺乏“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更重要的是,它会让不知情的人感到困惑和愤怒:“我跟你这么要好,为什么不跟我说?”,所以,我们需要平衡利弊,慎选诉说的对象。

图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那么,我该跟谁说呢?精神分析师(Psychoanalyst)露丝·H·利文斯顿(Ruth H. Livingston) 的两个建议是:

  1. 应该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他可以给的支持程度来决定自己要告诉谁,不要假设你会给他人带来负担。你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来衡量身边的朋友或伴侣有哪些人,在他们旁人身体出现状况的时候,是真的可以第一线给予实质上的支持(到医院、到家里陪伴、陪同复健、暂时借用大笔医疗费用等等),哪些人是可以给予情绪价值(例如可以陪你聊心事,能够和你谈比较深刻的事情、对疾病的污名化也比较少)。你可以刻意在看新闻或网路贴文的时候滑倒跟疾病相关的事件,测试看看朋友或伴侣对这个病人的看法。

  2. 如果你担心工作,或者你状况需要特殊照顾,告诉你的雇主可能是一个好主意,但要简明扼要,说明你的状况并且表达你需要的协助。这样做有一个好处是,到时候你在工作上面出包,雇主才不会觉得是你找藉口, 因为你在事前已经先告知了。 

图片|Photo by Anna Shvets on Pexels

这里我想要补充一点,如果你身边都没有可以接纳你的人,那你也别气馁,因为这一切只是开始而已。

想想看喔, 当你得知自己确诊癌症、忧郁症的时候,也是经历了否认、讨价还价等等的悲伤五阶段,所以告知家人或伴侣,他们可能也会需要一点时间来接受你的状况。

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跟家人分享自己的病情一开始的确非常受伤,但随着时间家人不但慢慢可以接受,甚至在病情恶化的时候,还跑来医院日夜兼程的照顾。很多事情是需要时间的。 

回到一开始你所点播的故事,我发现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其实也是最脆弱的时候。

而你的脆弱愿意让某一个人看见,就代表你足够信任他,让他可以进入你心中很柔软很不堪的地方。

相对的,如果你很爱一个人、 你也觉得自己跟他的关系应该是很靠近的,可是他却没有办法把他内心真正在意的事情告诉你,他也没有办法把他的病情跟你说,那么你也可能会推想:是不是我在他的心里面并没有那么重要?是不是他根本就没有那么重视我、信任我和在意我?

然而,这个推论很可能是错的,从我们前面的讨论当中可以知道,或许正是因为对方太重视你了、太害怕伤害到你了、太担心形成你的负担,所以才选择保密绝口不提。

图片|Photo by Ketut Subiyanto on Pexels

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

我的想法是,隐瞒病情的人反而是最自以为是的。他预先帮伴侣或身边在意的人决定了“你们应该没有办法承受这一些”、“你们不需要帮我扛起这一切”而低估了其实身边的人,很有可能是有能力可以提供协助的。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当他们在付出和照顾病人的同时,关系当中的爱也会慢慢长出来。

我们常常因为害怕让彼此受伤而把对方给推开,以为这么做就可以达到某一种保护,可是却忘记了,我们无法再把心锁起来的情况下,去感受和接受爱;同样地,当你把自己隔离起来,对方或许不会被你给“感染”,但他也感觉不到你的爱了。

 生命是一场信任与受伤的拔河,在这当中我们都可能因此而跌倒,但也可能在相遇里慢慢和好。试着让脆弱拉进我们彼此,握紧对方的手,因为我们还要一起,走很久很久。

【我要投稿海苔熊为你点歌,连结请点我。“海苔熊为你点歌”到这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