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驯鹿宝贝》:为什么唐尼明知关系有毒,却仍对玛莎疯狂的爱产生依恋?

文|Mio

“我觉得你很享受,我觉得她正好符合你的人生渴望。”

“她眼中的你,符合你拼命打造的形象,她是你淫秽压抑心态的化身,只不过她是真实的一个人而已。”

《驯鹿宝贝》影集之中,许多人对于唐尼对于玛莎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笔者私心认为,这一段泰瑞跟唐尼的对话大约就能把这个复杂的情绪撕开来厘清一切。

这部影集,我是跟先生一起看,他看两集之后就弃了,他说完全不懂唐尼,同时也觉得相当不舒服,所以后面几集是我自己看的,边看边觉得痛苦,也边想着身边的朋友。

身边确实相当多朋友是“驯鹿宝贝”,或许是因为从事媒体以及影视行业,所以确实许多幕前、幕后的友人,内心深处都有着如唐尼一样的渴望,渴望被看到、渴望被爱、渴望被注目。

每个人刚开始的时候都跟唐尼一样,走在街头、迈向梦想时都觉得自己意气风发,认为自己的才华就要绽放,但,现实不止给了我们一巴掌,还是接二连三的巴掌。

同场加映:《不够善良的我们》教我的三件事:大人的恋爱,细思极恐,恩情不会成为爱情


图片|《驯鹿宝贝》剧照

在这个圈子里面,有才华只是基本的,有才华又很努力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剩下来的人大多是更有毅力、有更多后援或是有更多幸运的人,而那些人,往往不会是自己。

于是,梦想中的自己与现实中的自己产生巨大的偏差,中间的坠落感让人相当不适,却又没有不舒服到让自己愿意放弃一切,除了追求梦想之外,更多的是害怕,害怕承认自己不够优秀、害怕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害怕自己离开之后就更没有竞争力,因为这个圈子已经将人打压到对自己毫无自信,大约是个天然的煤油灯效应。

“我不够好。”、“我不够优秀。”、“我不值得被爱。”、“我凭什么能获得肯定?”

许多的负面标签会由自己贴给自己,然后在相当不舒适的状态之下继续工作,在光鲜亮丽的世界中用最不舒服的姿态努力。

同场加映:《宁安如梦》谢危算是恐怖情人吗?从关系心理学,解析高压控制型伴侣、自毁型人格

于是,当唐尼遇到了玛莎,他必须要抓住。那是他生命里的一道光,是能继续活下去的证明、是自己值得无条件被爱的可能性、是肯定。

唐尼自己也说,他在玛莎眼里看到了自己渴望在世界中存在的模样:阳刚、帅气、幽默、有性魅力;这些都是他自己都以及无法说服自己拥有的人格特质,所以他需要玛莎,某方面来说玛莎的疯狂重建了唐尼的尊严,尤其是在备受挫折以及性侵害之后。

(唐尼与制作人的那段故事,大约要留到下一篇再细细聊。)


图片|《驯鹿宝贝》剧照

如果我们同意歇斯底里的底层需求,就是想吸引他人注意与认同的话,那么就可以定义:这是一个歇斯底里的时代。人们彼此不断的关注以及渴望被关注,而身为在舞台上(幕前)的工作者,对于“被爱”的需求则显得更为焦灼。

某方面来说唐尼依恋着玛莎的爱才能存活,同时却也知道玛莎是生病了(也有部分的同情),但无论唐尼对于玛莎的情感是为什么,我们只能确定这样扭曲的情感是因为对自己的痛恨。

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痛恨自己的软弱、痛恨自己以为自己有才华、痛恨自己需要玛莎的爱才能存在。

同场加映:我的爱让伴侣窒息?心理师:学会考虑对方感受、对等付出,才能避免成为恐怖情人!

当然,我们还是要承认,剧中的唐尼很多的破碎是因为当时被性侵的影响,但追根究底,他的“存在感危机”却是源自于他选择的工作以及这份工作先天上的“副作用”,而身为公众人物必须无时无刻都面对这样的副作用。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 YT 节目“斐姨所思”中采访贺珑的一集,当时主持人问贺珑有没有想要深究的社会议题或是笑话的底线,贺珑则是很直白的回应:“没有任何想讨论的内容,底线则是观众能接受的底线。”

这个回答并不是太完整,但却相当直白:观众代表了一切、粉丝代表了一切。


图片|《驯鹿宝贝》剧照

尽管唐尼的畏缩让人感到不适,就像是用破皮的脚底踩上沙子逃跑一般,痛苦、不适;就算可以继续往前进,但看着那般前进的姿态却让人相当不适,他无望的想要寻找一个外在连结来肯定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即便是个可疑的变态都没有关系,如此,便可以忽略脚上的疼痛继续前行。

但伤口依然还在,甚至成为了开放性创伤,吸引了更激烈的啃食,于是唐尼渐渐活成了自己的山寨版,他放弃了成为真实自我的可能性,与玛莎的牵连让他相信自己就是那般梦幻的存在。

所以最后的最后,玛莎并没有真正的消失在唐尼的世界里,或许会存在更久更久,就算唐尼在现实生活中成功了,他内心的深处可能依然渴望着玛莎那样的爱与执着,所以尽管泰瑞的爱让唐尼感动过,却不足够。

而希望身边的“驯鹿宝贝”们,可以更多地给自己自信,并且相信自己值得被爱,那些否定的声音是真的,但肯定的声音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