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看完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后,会问的问题是“何瑞之爱不爱简庆芬?”答案未定,但能确定的是大人的恋爱,就是细思极恐,恩情终究不会成为爱情······
追完八集《不够善良的我们》,我跟朋友开玩笑说,这部戏真应该改名为《不够善良的编剧》。因为徐誉庭一针见血地指出:“大人的恋爱,细思极恐。”以下,就来聊聊我看到的细思极恐(仔细想了想后,觉得有够恐怖的现象):
细思极恐(一)恩情 ≠ 爱情
很多人看完这出戏,脑中浮现的第一个问题是:“何瑞之到底是不是妈宝?”
我的答案是:是啊,何瑞之与妈妈相依为命,必然符合“妈宝”的定义。但他与简庆芬之间,真正的问题在于:两个人之间没有爱情,只剩恩情。当一个男人,只剩下当“家人”的能力,却没了当“爱人”的心意。对妳来说,这样的生活,是否依然“甜蜜”?
有人会问:“何瑞之爱不爱简庆芬?”我想,这取于你怎么定义“爱”。
在第八集大结局时,简庆芬与 Rebecca 与分别说起了,她们最讨厌听到何瑞之讲的一句话:
“我最讨厌他,跟我说谢谢。”简庆芬说。
“我最讨厌听到他说,一定有方法可以解决的。”Rebecca 说。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是托付,一个是安抚。
一个是感谢有你,一个是同舟共济。
一个在说恩情,一个在讲爱情。
我学家族治疗的时候,曾读过一篇研究,提到:华人夫妻过了中年,常常还有“恩情”,却没了“爱情”。何瑞之,对简庆芬有“家人”的恩爱。但或许已经没有“情人”的恋爱。
“可是,何瑞之拒绝了 Rebecca 啊!”或许妳如此抗议。但别忘了,那发生在何瑞之的妈妈返家复健,他最需要简庆芬的时候。
同场加映:许玮甯谈年龄焦虑:花期很长,迈入四十代,成熟而有底蕴,反而更安定!|与轩轩讲 EP23
为什么对简庆芬来说,“谢谢”两个字如此刺耳?
因为,需要不等于想要。
作为一个辞掉工作,日复一日投入长照的“好媳妇”。有时候听多了感谢,只觉得加倍地怨恨。就算简庆芬再愿意付出愿意多做,终有一天会有不平:何瑞之你说“谢谢”到底有什么用?这还不是一种交换?一种推托?一种我活该赔上了整个人生的交易?
相对来说,Rebecca 讨厌听到何瑞之说“一定有方法可以解决的”,其实与她“心理孤儿”的个性有关。从 Rebecca 跟何妈的互动中,可以看到:Rebecca 的个性很拗。觉得不被喜欢了,就要先一步走人。
又拒绝别人的帮忙,又伤心对方的离开(她给何瑞之的分手简讯,写说 21 天后我们都会习惯的。却没想过自己到底花了多少年,才养成这个“既然别人会不要我,那我就先不要他”的模式)。
于是,Rebecca 收手了,给了简庆芬趁虚而入的机会(外加何妈的推波助澜)。
没想到,这一刻却应了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名言:“娶了红玫瑰,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被需要,也许能留住一段关系。被想要,才会留住一个人的心。
只是那被想要的 Rebecca,承受不住夫家宫斗的纠葛,成了蚊子血。而那被需要的简庆芬,跳入了好媳妇的交易,成了饭黏子。
恩情,不等于爱情。就如同家人,不等于爱人。
看到这,或许有人会抗议:“何瑞之已经这么努力了,到底还想要他怎么样呢?”是啊,何瑞之很天菜。又高、又帅、又会开玩笑。还会陪着儿子聊天、洗碗、打电动。这样的男人,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
其实,看完前四集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直到某一刻,我才细思极恐地惊觉······.
猜你想看:《不够善良的我们》剧评:情敌久别重逢,这世界的“爱”有多种形式
细思极恐(二)他是好前辈、好爸爸,不代表他知道怎么当个好老公
何瑞之的过分,是因为他的善良。善良的内里,是讨好。
何瑞之的冷漠,是因为他的恐惧。恐惧的身体,是冻结。
这样的何瑞之,是烂人吗?
老实说,何瑞之真的很天菜。又高、又帅、又会玩。还会陪着儿子聊天、洗碗、打电动。
因此,当我带着“他是不是妈宝男!?”的“查案”眼光,看完四集以后。我的第一直觉反应是:“拜托,他已经很好了好不好!?”话才说完,女性友人就跟我抗议:“拜托,他很过分好不好!?”
为什么呢?她是这样说的:打从一开始,何瑞之就用各种“乍听很合理的理由”,拒绝简庆芬的靠近。像是在第一集,何把简推出浴室的时候,说的是:“等下被布布(儿子)听到啦”。再加码一句:“简庆芬妳有病喔”、“去看医生啦”。我想了想,正要辩驳女性友人:“拜托,何瑞之至少没有······”
话到嘴边,我突然停了下来,自问:
“等等,当我在说他已经很好了...”
“或是他至少没有像谁谁谁那样坏...”
“我,是在拿何瑞之跟‘谁’比啊?”
巧的是,当简庆芬被推出浴室,一脸狼狈两手乳白,直往房间地板滴的时候,她也说了类似的话:
“这就是我跟何瑞之的婚姻生活”
“没有不好,就只是太平凡了”
没有不好。到底是很好,还是不太好呢?
所谓的没有不好,又是在跟“谁”比呢?
有细心的网友查案指出:《不够善良的我们》中的三个主角,都缺了爸爸。我在写《妈宝心理学》时,也提出了“父亲缺失症候群”这个概念,说的是:我们整整有一个世代,都在寻找不存在的父亲。
而我惊觉,这个世代的我们,已经走到了中年。
于是,“何瑞之没有不好”是跟“不嫖、不赌、不打老婆,就是天菜好男人”的上个时代,做比较。也就是跟我们(包括:何瑞之、简庆芬、Rebecca)花了三、四十年的力气,不断在找的那个缺席父亲,做比较。
是啊,何瑞之很天菜。
又高、又帅、又会开玩笑。还会陪着儿子聊天、洗碗、打电动。简庆芬也清楚知道:就算夫妻俩离婚了,何瑞之一定想要小孩。他不会是一个弃孩子于不顾的父亲,他也不会是对简庆芬恶言相向的先生。
何瑞之五岁就没了父亲,母子相依为命。就此结构,他必然是妈宝(妈妈的宝贝)。但,何瑞之是妈宝,不代表他就是个烂人。相反地,他努力地做了所有“好”爸爸该做的。在没有剧本、没有前辈可参考的状态下,扮演那个“未曾谋面的好父亲”。
他没见过父母怎么相爱?怎么吵架?怎么和好?(就算有,五岁时候的事,恐怕也不太有印象了。)
于是,他自己摸索出一套父子时光,自学当一个好父亲。同时,他也在妈妈的调教下,艰难地学着当一个好儿子。更别说,他在事业上,很早就被大家期待当一个好前辈。
嗯?是不是少了什么呢?(女性友人气愤地同意我。)
细思极恐(三)发誓绝不伤人的好人,却总是伤了爱人的心
后来,我看到了第五集。也终于看见了何瑞之的“破功”。
那发生在,Rebecca 从何瑞之(与他妈)家搬出去以后,两个人的“谈一谈”。我之所以把“谈一谈”三个字打上括号。是因为,那场戏基本上只有 Rebecca 在说话(噢,画外音还有何妈的抱怨,突显了男人沉默,只有两个女人在说话的矛盾。)
女性友人看到这一幕,相当激动。直到 Rebecca 关门上楼的前一刻,她都激动地对何瑞之喊话:“快给我去抱她!”“何瑞之为什么不抱她就好了?!”我突然懂了何瑞之的沉默。于是,我对她说:“我想,是因为他冻结了。”
何瑞之知道怎么当儿子、当爸爸、当前辈。但从来没有人教过他,怎么当女人的另一半?两个人要怎么相爱?怎么吵架?又要怎么和好?于是,身为“妈宝”的他,面对深爱的两个女人互相伤害。这一刻的何瑞之,也许是:
不知道这时候需要一个拥抱(缺乏经验)
不想拥抱一个不开心的女人(感到害怕)
为什么要拥抱不开心的女人(压抑生气)
于是,自责、恐惧、生气,都被藏了起来。藏在那站得笔直,双手插在口袋,面无表情的何瑞之身后。就像是一场巨大的暴风雪,把所有的情绪火焰都给盖灭了。只剩下冰冷。这一刻的何瑞之,看起来很冷漠、很无情,有些人可能还会觉得他很凶。
其实,他是冻结了啊。
被冰封住的嘴巴,无法开口。冻结僵掉的双手,无法拥抱。何瑞之的双脚,像是身陷在厚厚的雪堆,无法踏出任何一步。
只能看着 Rebecca 把门关上。
何瑞之的过分,是因为他的善良。善良的内里,是讨好。因为不想伤害任何一个人,闭上了嘴。反而伤害了所有他害的人。
(于是何瑞之在妈妈的病床前,喃喃自语:“你不开心,是我的错。庆芬不开心,也是我的错。张怡静也······”)
何瑞之的冷漠,是因为他的恐惧。恐惧的身体,是冻结。亲密关系带来的冲撞,会令人感到恐惧。那是因为,“爱情”唤醒了我们心中某个脆弱的部分。
男人因为恐惧而沉默,却也因为沉默而让女人焦虑。于是只陪笑不生气的男人,被当成不负责任的妈宝。
这样的何瑞之,是烂人吗?我不觉得。不过,当我想起女性友人看第五集的激动呐喊:“快给我去抱她!”
也许,这样的何瑞之,是伤人的。
大人的恋爱细思极恐,是因为我们都有多重身分
就像简庆芬在主妇的喃喃妄想中,从量子纠缠谈到了多重宇宙。大人的恋爱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要兼顾事业、当儿女、做爸妈,还要报税投资买房子······如同来回在多重宇宙。我们迅速地切换在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功能,并试着不要忘掉自己的本质。
如果你啊,感觉到了自己的分身乏术,别忘了以下几件小而重要的事:
1.每个人大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有些人的内心小孩比较长出来,有些人的则很久没出现了。
2.小孩有很多需要,像是被爱、被肯定、有安全感等等。这些需要,30% 可以靠别人,70% 只能靠自己。
3.当够了小孩,才有力气当大人。这就是为什么恋爱让人喜悦的原因:“我已经长大了。但是,在这个人的面前,我可以当小孩唉!”
大人的恋爱,其实是:“练习谈一场,不要了内心小孩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