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笔创作,却担心没有灵感怎么办?《人生需要来一场小革命》教你跟灵感合作,创造力源自你对生活日常的好奇!

文|幼稚园哲学汤

创造力一直是个谜一般的存在。甚至有人会将创造力归功于一个人的才能所有,不过生活中处处是创作,并非得是和艺术或设计扯上边才能称作创作。我也同意每个人都是具有创造力的,只是你得用心感受。在《人生需要来一场小革命》里,作者伊莉莎白・吉儿伯特分享她对于创造力的了解,并邀请读者以一个轻松诙谐的角度来看待创造力,我自己也是看到几个篇章中的文字就笑了出来。

作者是个挺幽默的女生,整体上非常好咀嚼,她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写作人生片段,若你也是对于创作者产业有兴趣、想开始写作、想了解如何和创意合作的读者,都可以一阅究竟。

如何与灵感合作?创作从来不是只有你一人

这本书的作者同样也写出了畅销书《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我又刚好在看到电子报以前两个礼拜看了这部电影,该说这是命运还是巧合呢?

或许是我的思维构造倾向把这些点给连起来吧,就我的观点来说,这本书确实点醒了我一点:灵感有自己的生命,而他会突然来找你,问你要不要合作。


图片|《人生需要来一场小革命》

在作者写出一本畅销书后,许多人喜欢问她,下一步怎么走?会不会怕写不出更好的作品了?而这些似乎都是庸人自扰。

若你真的认为所有创作全都是靠自己一人完成的,那你真的太看得起自己。作者提供逆向思考的方案,这些自动把创作压力背负在身上的创作者们,很大机率过于谨慎,或是精挑细选而让爆红诅咒成真,而创作者还以为自己江郎才尽:“原来我是个没才华的人,只是幸运而已。”

若把灵感做为合作夥伴的话,相信你会轻松得多。虽然有时他们在你睡前打扰,有时在你洗澡的时候说话,在骑车、开车时给你捎来一则讯息,你也不知打哪来的想法和点子,最后得在他离开前记下来。

双方沟通顺利的话,你们接下来可能握手、谈判、签约,开始进行你的创作也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时间太久,灵感可是会跑掉的。他太想透过你降落于人间地球,和你合作的过程若是会阻碍他的出生,那么他便会毁约去找其他合夥人啰!

同场加映:越忙越焦虑?研究显示:“慢速多任务处理”可以放缓工作步调、增加创造力

有趣的是,作者本人还真的遇到类似的情况,她在与丈夫的闲聊间遇到了下一本书的灵感,她迫不及待着手进行,连主角和故事架构都好了,但她的生活出现许多变化,由不得她抽出更多时间来完成,而逐渐这本书便一直被置放着。

直到她有天认识了一位她景仰已久的作家朋友,约见面的那天,她发现作家朋友分享的新书灵感竟然与她这本草稿有8成以上符合,期间她根本从未与这位作家朋友提起过,而这样的巧合让她们2人都惊呆了。但作者替她的朋友感到开心,她知道这本书的灵感已经换了合作对象,一个有趣的灵感不需要紧抓在自己手中,她更欣慰灵感能找到更适合的创作者,自己也很期待灵感在未来诞生下来的那一刻。


图片|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

创作不需要牺牲,你需要的是情趣

每位创作者多少都梦想过要把创作培育成工作,能把热情变成养活自己的工具,那可就太完美了!但是生活经济的紧迫是很容易反噬扼杀你的创意,在没备好足够的生活零用金贸然投入创作的话,不仅焦虑大爆发,连带都可能影响创作品质。

那如果备好了生活费,是不是就可以开始创作了?

试想一个情况,你有没有过时间很多,本来想说要把时间拿来搞创作的事,结果却不小心一路耍废,到最后创作似乎常被延迟到隔天,而一个恶性循环就这样进行下去,直到你真的逼迫自己坐正开始工作。

生活过于紧迫、过于安逸,都不是一个适合创作的好环境。把创作当工作,就像例行公事,太认真看待创作,和灵感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就在那一瞬间被你给捏碎了。

作者提供的思考方向也很有趣,如果你平日有个正职,将创作视为你平日下班或是假日会见面的幽会对象,为了见上对方一面,在忙碌的行程都能空出时间来。无论是荷尔蒙上升的刺激感,还是脑内啡不断泉涌,都能保证每次与创作共处的时光持续加温。

所以你不需要想着为创作牺牲下班或假日时光,发挥你的想像力,加点情趣调味料吧。


图片|Photo by Gift Habeshaw on Unsplash

追求完美有时是致命弱点

希腊神话中,阿基里斯(Achilles)是第一战神。他的母亲特提斯(Thetis)为了让他拥有刀枪不入的身躯,就抓着阿基里斯的脚踝浸泡于斯堤克斯河(Styx)中。然而,唯一没有浸泡到神水的脚踝就成了阿基里斯唯一的弱点。

创作者心中都有个完美的想像,我希望这个创作能怎么样,修来修去怎么看就不顺眼,就不发表了。而严重一点的,完美创作永远只活在脑海中,无法接受他被写出来的那一刻毁在自己手上,索性就不写了。

同场加映:如何成为高产能自由工作者?自媒体经营实战:4 招让你找到写作创意灵感

创作的路上,创作者始终只与自己奋斗,特别是恐惧与焦躁。你得学会和自己的恐惧对话,因为创意代表未知,未知在人类基因里已经是被设定为回避和抗拒,那是一种天生的生存本能,为了让你活下来,但这样的基因是被写死的。

我也时常遇到类似的困扰,对于某个题目有了些想法但不完备,于是找了好多资料阅读,想尽可能完整这篇即将诞生的文章,最后几乎胎死腹中。

一篇“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大概只有更广或更深的文章。我也尝试把想法随意的写下来,不用去管他是否通顺或合乎逻辑与否,那是最后修订与编辑的工作。写作练笔是需要的,我也从简单的几百字逐渐练习到了几千字,若感觉脑中的资料库不好使用,可以善用数位工具来管理你的想法。


图片|Photo by Brent Gorwin on Unsplash

让好奇心带你开启新冒险

对任何事保持好奇心,也就代表你是个热衷学习的人。因为知道自己的不足,好奇心驱使你想知道更多,挖掘更多未知。其实恐惧已被你远远抛在脑后,现在你只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无论是你的灵感资料库,又或是想升级现有素材、道具,好奇心绝对是关键。好奇是创作的核心之一,有许多创作真的是源于好奇而不小心诞生在世上的。

我以前就想过,为何有人会知道爱玉籽在水中被搓揉后会变成冻状,而皮蛋也是一种化学反应而来的。创造力有时也只是你换个角度观看客体而诞生的,好比那些神话是古人闲闲没事,看着星空脑洞大开想出来的,后来演化成占星、年历等奇妙的神祕学,更甚运用到观察政治局势的参考之一。

同场加映:创作者的日常|维克多.雨果:每句说出口的话,都成了写作灵感

好奇心只是个起点而已,在这里和你分享个小秘密:想成为吸引灵感的磁铁,除了拥有好奇心以外,你还得允许他们来找你。你或许正疑惑着,我就坐在这里等他们来啊!没用的,我前面说到,他们喜欢找会协助他们诞生在世上的人,你真的愿意合作吗?

你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意,只要你有行动的潜力,你的创作肯定会慢慢做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