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不够格,不够好的冒牌者症候群,一定是负面的吗?《与轩轩讲》邀请到张瀞仁,来和我们聊作为一名有冒牌者特质的人会有什么经验,又能如何克服。透过她的诚实书写,也许你能找到自己的重叠,看见原来冒牌者其实充满力量!

张瀞仁曾出版《安静是种超能力》 谈论内向作为一种超能力,没有不好,她总是说不要叫我作家,我是一个作者,她的第一本书,迄今已在台湾 21 刷,在日本卖了 16 万册,更罗列纽约时报畅销书名单,成为台湾首位登上国外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台湾作家。

《与轩轩讲》邀请到张瀞仁,带着她的新书《不假装,也能闪闪发光》,和我们分享除了内向外,作为一名有冒牌者症候群的人会有什么经验,又能如何克服,透过她的诚实书写,读者于是知道内向、冒牌者其实充满力量,原来所谓好坏可以由自己定义。

冒牌者症候群怎么办?如何面对冒牌者心态?

“我觉得我们到了这种年纪我们就是活好自己就好了,我们现在就是已经到了可以跟开始跟自己和解的阶段,做自己就对了”张瀞仁娓娓说到,到了这个年纪终于开始和解,看见自己的难以抵达,看见自己的能力所及。

在张瀞仁看来,冒牌者症候群的发生跟安静有关系。职场上安静不是普遍受到喜爱的特质,大众往往寄予很多“应该”,于是人们学习了很多应该,潜移默化之中也收到“我原本的样子是不够好”的社会暗示。

面对不定时炸弹般的冒牌者症候群,张瀞仁分享了三个方法使人得以从冒牌者情境里拉出来:

  1. 积累信心武器库:在取得任何一点小小成就时,将其记录下来,当再次产生自己不够格的冒牌者经验时,曾经的书写于是成为一种证明、一剂强心针,将书写的文字拿出来看。
  2. 找寻寄托:就很像海浪来袭时,你手握的东西,那个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个活动,也可能是你自己。想办法把自己先抽离出那个状况,如同把头先伸出海面让自己有办法呼吸。
  3. 事先练习失败:自我验证失败有时会与冒牌者同时出现,认为自己一定做不到,一定会失败,可以尝试提醒自己,上一次的失败是什么时候,在失败可能再次发生前,先准备好这样子的方案,让经验来临时虽然猛烈,但不至于让你整个人被淹掉

猜你想看:出现“冒牌者症候群”怎么办?谘商心理师:面对称赞,以“谢谢”代替自我否定


图片|《与轩轩讲》

张瀞仁:失败这件事情就是用来累积的,它不是事情的终点

我觉得成功与失败的定义都在我们自己,有的时候定义是可以调整的,尝试将成功想得简单一点,降低它的定义,成为亲民版本的成功。

至于失败,张瀞仁则是说她认为失败是需要累积的,它并非事情的终点,而是像宝可梦一样的东西,可以累积,可以搜集,够多失败,就会发生一种奇迹,那种奇迹是什么我们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基本上失败是好的事情。

这样的思维,跟我们从小学习到的“避免失败”是很不一样的,张瀞仁提出比起避免失败,我们反而应该要更积极的去创造失败的机会,玮轩也分享她学习如何输,并且从失败中找成功机会的经验。


图片|《与轩轩讲》

不用一肩扛下,找寻你的支持系统

而面对那些因为了解,而发现自己的不擅长,也并非总得一肩扛下,因为一个人时,思绪时常走到极端,走到负面,最终得出“我真的就是不行”的结论,但是如果能拥有自己的“支援系统”,让你适时的被人拉起,适时的跟你讲说其实你很棒,让你一直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那么也许你能从中获得力量。

张瀞仁回忆起过去的自己,也会专注在负面的声音,但好友的一句话,打破了思考的固化:“心里只想着那几个批评你的人,这样子对那些真心支持的人并不公平。”

于是张瀞仁开始觉得自己有办法从被批评的情绪里面拉出来,放更多的注意力在善意的、支持的言语上。

接着她发现原来无需以想像的形象,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只要接受自己,关注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就好。

访谈幕后:与轩轩讲就像在大海里游泳

访谈最后张瀞仁谈起和玮轩的谈话,她认为过程中很像在海里面游泳,有一个好友一起探索各个不同地方的感觉,深浅不一,方向不定。

“玮轩有一双自由的翅膀,无法将其限缩在一个框架里面”,比起温暖这个特质,张瀞仁眼中的玮轩是充满好奇的,问了很多一般人在讲这本书,或者自己的冒牌者经验时,不会问到的问题,从中感受她的自由,包含心灵、脑袋。

这种穿越空间限制到任何地方去的感受,是张瀞仁在过去和他人对话时少有体验的,但在跟玮轩的对谈,却能一直有这种感觉,在她看来这是一场特别的访谈,也许正如玮轩说的“很像两个在各自轨道运行的行星,想要碰在一起的感觉”,原来具备内向、冒牌者心态特质的人,也能互相靠近,也能在彼此身上找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