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MZ 世代掀起“乞丐房”风潮,有别于 YOLO 族追求“精致穷”,年轻人在“乞丐房”交流省钱方法、彼此督促消费行为,而这样的转变是因为什么?

叔公近期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在韩国 KakaoTalk(韩国最大通讯软体) 中形成的“乞丐房(거지방)”现象。

乞丐房的现象是描述在 KakaoTalk上,人们用匿名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消费习惯与纪录,并交流省钱方法,也会公开自己的消费习惯,让其他人来阻止自己冲动消费。

这样的一种“乞丐房”的现象,是由当代年轻人所构成,而能形成一种现象也意味着这并非单一个人行为,而是一群为数不少的群众共同所为。

同场加映:MZ 新世代在想什么?享受独处、讨厌加班,不婚不生避免阶级复制,一人也能好好生活

叔公这边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媒体的报导中,当代年轻人的标签从过往被公众议论的“精致穷”到现在的“乞丐房”,是一个相当大且极端的转变。

当然我们能知道,奉行“精致穷”跟实践“乞丐房”的年轻人不一定就是同一群人,只是公众舆论都用年轻人来做代称,以此来评论是有失公允的。

不过叔公想要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讨论,我们不妨就顺着公众舆论的视角,把一开始的“精致穷”到现在的“乞丐房”都当作是同一群年轻人,我们来从这样一个看似盲目、善变、无定性、左右摇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状态,来讨论一个人对于价值认同的转变过程。


图片|Photo by Etienne Girardet on Unsplash

在现在消费至上的社会,一件产品如果要论其具有的价值属性,可以粗略的划分成“工具价值”及“心理价值”。

工具价值意即产品具备的功能性,可以满足民众对于功能性需求;心理价值则意味着,一件产品可以满足我们除了工具性需求以外的多项心理需求,像是“虚荣心”或是“具有社交话题性”等等。

而心理需求的满足,多半是该产品能否溢价出售的关键原因,也是销售圈里的经典台词“需求是创造出来的”的主要方向。

同场加映:Netflix《创造安娜》剧评:对“理想生活”的过度追求如何使人匮乏?

例如我们今天要将钉子钉入木板当中,我们需要一只铁锤,铁锤具备的功能性就是可以将钉子钉入木板当中;倘若今天我们为了钉钉子而买了一只要价不菲的镶钻铁锤,那这只镶钻铁锤满足我们的,就不只是工具价值这么单纯。

我们可以将追逐“精致穷”的年轻人,理解为他们消费的目的主要是先为了满足“心理的需求”,这部分的“心理需求”多半是自尊心、社会地位以及社交需求等。

MZ 世代的心理需求

为什么年轻人会有这么高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来谈谈认同这件事。

年轻人其实是个相当特别的群体,我们可将其粗略的定义为在社会中年龄较轻的人群,也意味着尚处于成长、学习和发展阶段的个体。

该群体还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其行为反映出的更多的是社会当前的价值取向,而在商业社会中广告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说白话了最显见的价值多是以物质与金钱来衡量。

同场加映:“精致”是一种上进的表现?年轻世代问题:内卷化与躺平

而 MZ 世代追逐“精致穷”,无非也只是大家都渴望融入这个鼓吹消费、鼓吹金钱,鼓吹成功的商业社会。无奈的是在商业社会的逻辑中,年轻人根本不是年轻人,只是一群容易煽动、容易影响的非理性型消费者。


图片|Photo by Al Elmes on Unsplash

叔公记得自己年少时的一个小故事。

叔公年轻求职的时候,在自己的求职履历上常常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来强调我的人格优势,于是我常常会将自己的履历加上“可塑性强”这个标签。当时初入职场的我,以为这是说明我很好配合且学习意愿高的优点。

在一次的求职面试当中,面试官抨击了我这个为自己加上的标签,那段原话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他板起面孔严厉地说:“可塑性强,意味着你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这样公司要你干嘛?”最后说服我接受一个不合理的薪资待遇。

同场加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3 本莎莉.鲁尼必看小说《正常人》《聊天纪录》,千禧世代的迷惘出口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大多数的年轻人在认识现实社会的过程中,是处在一个半无知的危险状态,任何人、任何价值观都可以对其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自己还不具备判断力的时候,我们能做的选项大多数都是盲从的。

而从无知走向有知的过程,是年轻人开始培养出现实感的重要转折,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的“乞丐房”现象。

MZ 世代“乞丐房”现象

乞丐房这个现象,在叔公的视角上看来是偏为正面的现象,而且是相当聪明的作法。

在生物学以及社会科学中都曾提过“人是社会性动物”这一句话,意即我们作为人,对于与社会建立联系是有非常深刻的需求,故我们会展现出迎合社会价值观的行为,以获得归属感以及社会认同。

但倘若个人的现实条件是无法支撑,又或是对当前社会中的价值观是抵触的,那又该如何是好?


图片|Photo by chester wade on Unsplash

创建或是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社群是非常有意思的作法,也是“乞丐房”现象在叔公眼中是相当正面的原因。

“乞丐房”建立了一个具有强烈价值倾向的社群,倡导着节制的消费习惯,并有着成员间彼此相互监督的作用。

如果说回到一开始所说,叔公将这一次的讨论顺应着公众舆论的视角,将追逐“精致穷”以及参与“乞丐房”视为同一群年轻人。

那麽我们是不是会看到一个现象是在展现,一个原本误以为虚荣是获取社会认同唯一方式的年轻人,正开始拥有现实感,走向自我负责的道路?

虽然不能确定这位年轻人,将来会走向何方,但这也是一个较为正向健康的发展历程。

同场加映:“心理帐户”是什么?5 种实际使用情境,让你学会把钱花在刀口上|女性理财

最后,叔公想提“乞丐房”现象中一个饶富趣味的部分,就是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社群,但它却是“匿名性”的。

而这其实也与“精致穷”现象所透露的讯息是一致,就是我们依旧不敢把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呈现给他人知道。

这也是当前社会价值观中距离多元、开放及接纳还需要努力的部分,我们必须持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