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除了题材与演员群引人注目以外,相信不只是同志族群,身处关系中的我们同样在被爱与接纳中徘徊。而生而为人,我们要如何接纳与承接?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成为更温柔的存在。

文|蔡秀娟谘商心理师(黑麻糬)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整部电影以《亲爱的对象》歌曲中的“寻找亲爱的对象,本质一样。”贯穿整部电影。

在河堤边,毛毛向吴明翰倾诉着,生前自己的一切,因着同志身份与父亲关系的转变、面临与伴侣家豪关系的变质、对于被爱与接纳的向往与执着,当那些期盼与失落夹杂在一时,或许你会发现,有些事已经超越性倾向,而是生而为人,在关系中都会经历的。


图片|《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海报

“以前谈恋爱只能及时行乐,同婚通过之后就想说,天啊!好像真的可以在一起一辈子!”

毛毛这话,确实讲了许多同志的心坎里,以前谈恋爱,既期待又怕受伤害,期待着在关系爱与被爱,害怕着,关系无法走向未来的焦虑。

在关系里,同志身份没有比较特别,跟异性恋一样会经历,关系建立前忐忑、经营关系中的磨合、关系变质后的分离与失落,危难时刻的牺牲,

一样会因为跟所爱之人争执而想把自己喝个烂醉,甚至有时候也会闭起眼睛,选择忽略关系中的一些事实,

在关系中的你我,也许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但爱的本质一样。

毛毛在河边边哭边说着:“只希望有个人能够爱你一辈子,如果有一个人我可以全然信任他,他也可以相信我,那我就满足了、有一个人可以一起生活,照顾彼此到老。”

听着这话,我眼眶也红了起来,除了感动台湾在同志运动上的努力与实践外,更多的情绪来自,我知道这简单的期盼,承载着数不尽的等待与失落。

有些人、有些事虽看似不同,但却未必只有走向对立的选择。

延伸阅读:影评|从《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学到的5件事,“毛毛”林柏宏教会我们活在当下!


图片|《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剧照

很多时候,我们会对一个人的身份或其所属的群体,形成一套专属于这个群体的理解与行为。

这样对人的分类与思考,正是所谓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而刻板印象是产生偏见与歧视的原因之一,虽然它有时候会帮忙我们快速且正确的认识某个群体,但有时候也会有出包形成错误的解读,例如一开始毛毛亲与吴明翰对同志的态度。

试着回想电影一开始警察吴明翰在健身房逮捕毒贩的那一幕,以及林子晴对他说的:“现在是什么年代,还有人恐同?”吴明翰把对同志族群的偏见与刻板印象在电影一开始毫不避讳的演了出来。

或许你会好奇,看似对立的两个身分,怎么随着时间轴的推进,不是走向撕破脸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而是关系变得越来越好,甚至陪伴对方去看见自己的不足与不勇敢之处。

电影前期,两人因为阴阳错阳差的冥婚,对彼此角色的厌恶;转换成各取所需的关系,吴明翰帮毛毛找到车祸肇事者,毛毛就帮忙吴明翰立功回分局上班;

到最后两人发现车祸肇事与要逮补的犯人是同一个人时,两人瞬间了有共同目标,形成了合作的关系,

因为这样的合作,虽衍生了不少误会与冲突,但也因为这些看似要关系破局的互动,让关系出现转折与深化。


图片|《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剧照

两人在合作要找出黑道大哥的过程中,因为一次次的误会,让吴明翰暂时失去警察的工作,并迁怒起了毛毛,两人在那一次中控诉着对彼此角色的不满。

毛毛:“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错,在那边恼羞成怒的就是直男。”

吴明翰:“你爸跟家豪的事情,你哪一件事解决了?”

面对毛毛的指责,吴明翰直接奔向毛毛前男友家豪家,想要逼毛毛面对生前未处理好的关系。

原以为会不欢而散,但却因为这些真实的相处经验,第一次让他切身地感受到身为同志的毛毛,在关系中的困境还有那些看似不敢面对的背后,其实已经千疮百孔的样子。

那一幕,他的眼神里充满着不舍与心疼。

而这一刻,吴明翰心中对同志的恐惧,也似乎开始出现了心境上行为上的转变。

你会发现,所谓的“被接纳”与“被承接”的关键,往往是因为真实的接触与完整的理解。

推荐阅读:《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看台湾同婚三阶段:激烈反对到缓慢接受,听见更坚定的支持

也许是也有过成为社会中少数的经验,所以对于个体差异大于群体这句话的感受特别深刻,也更清楚的知道,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与世界大多数人不同时,

所衍生到恐惧与孤单,也更能体会到,那时候,会有多希望这个世界出现一个这样的人,少一点定义,多一些好奇,去认识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我深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只是缺乏行动,很多事情,或许除了态度上的积极外,更需要行动上的实践,例如,可以上网搜寻相关的资讯、

参与相关议题的讲座,又或是实地拜访这些相关的单位,去感受其环境氛围、近一步这群人的真实生活样貌,从而松动那些原有的认知与感受。


图片|Photo by Anna Shvets on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