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伤痕累累的童年岁月,三十岁前,苏绚慧也曾深深厌恶自己,“直到看见我的内在小孩在哭泣,才决定要爱回她。”再也不跟自己打架,她怎么练习跟自己说感谢?

“我很感谢我的出生,如果不是在那样的环境、历练中成长,我就不会是现在的我,就不会有这个苏绚慧。”

听到这样的自白,许多人可能以为,那是一条一路顺遂的人生道路,但恰恰相反——父母在非婚姻关系里诞下她,让她成为俗称的“私生女”;出生后就没见过母亲,成年后再听闻,已是对方的死讯;仅仅与父亲共同生活过一年,辗转在不同亲戚家流浪,好像从来就没有家。

因为亲自走过、痛过,所以更懂其他人的苦难,成为“负伤的疗愈者”,二十年来笔耕不辍,写下《入夜,拥抱你:安抚黑暗中孤独的自己》、《为什么不爱我:疗愈无爱童年的伤痛》等畅销书,脸书粉专累积十七万粉丝。

到底那一段自我疗伤的旅程是怎么开始的?

苏绚慧瞪大着眼睛,诚实说:“其实第一次看见我的内在小孩,是满惊悚的!”


图片|苏绚慧 提供

活在受害者的位置:为什么没人爱我?

那年苏绚慧 26 岁,在医院担任社工师,接触到的第一个案例,是一位十多岁的男孩,因为来不及与母亲告别,趴在床上抱头痛哭,“我就好像被什么撞到,感受到与他同样的悲伤。”

待男孩离开病房,关上门的那一刻,苏绚慧开始止不住地痛哭。脑中浮现她 14 岁时,在殡仪馆告别父亲的画面:“我们只有一起生活过一年,他就走了。”

伤痛让人猝不及防,从没人告诉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悲伤,隐藏了十二年的压抑,此刻才终于被自己发现。

“为什么我会安慰个案,却不懂怎么安慰自己?”

这个被迫打开的经历,引领苏绚慧走上自我疗伤之路,“但老实说,前三年我都在悲伤,彻底的悲伤,什么事都做不了。”


图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她无法工作,也断开感情,就像走到了一个断崖,再无处可逃。“回头看只有一堆内在小孩,全在尖叫呐喊,根本不知道拿自己怎么办。”

那阵子她常做一个梦,搬到一个新的租屋空间,正在打扫着。画面看似平静,但是有一间她不敢打开的房间,里头死了一个人,尸体还放在里面。

“其实那就是哀伤过度,对生命已没有盼望,形同死亡的我。”

一层层揭开自己,发现内心不只有悲伤,还有失落、愤怒、挫折、绝望、无助、焦虑、嫉妒、羡慕。

“怎么大家都过得这么好,只有我在这里受苦?”活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觉得所有人都对不起她,怒气又把周围的朋友推开,让她更孤寂,就越愤恨。

延伸阅读:专访苏绚慧 X 张西:每个人都有伤口,偶尔不爱自己很正常

破茧过程不假外力:你才能长出自己的力量

直到一位朋友真诚地告诉她:“妳再继续生气,所有人都会离开妳。”突然之间,那个生气消风了,里头的忧郁冒了出来。

她一整天不出门,把自己锁在家里,一个人很孤寂的空间。

“那时候就是四大皆空,只剩下我自己,没有外在事物可以转移注意力,所以‘她’终于可以开始跟我讲话了。”

那个她,就是苏绚慧的内在小孩。那阵子她跟一堆小孩见面,彷佛自己是新手幼稚园老师,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些软绵绵的孩子们,“我怕会弄伤她们。”

一直怨怼着“为什么都没有人爱我?”的她,终于听见内心深处,一个微小脆弱的声音:“妳为什么不爱我?”

苏绚慧才明白,原来最不认同她的,正是她自己。


图片|苏绚慧 提供

走过灵魂暗夜的三年后,30 岁的苏绚慧,决定给内在小孩一个终身承诺:“我会爱妳。”

她不再去占卜算命,不让别人告诉她答案,她要找自己的答案。就像圣经故事里的摩西,当他发现自己并不是埃及王子时,独自在沙漠旷野流浪了四十年。

“当妳发现生命的沙漠旷野就是这么空,妳反而能静下来想,我要怎么样走完这个沙漠?”潜心臣服,接纳这就是我的人生,但不代表结局就是这样。

她放弃出国读书的梦想,考上了国内的心理谘商研究所,渐渐为自己找到定锚。

“现在想想,那就是蛰伏、破茧的过程,不能透过外力拯救,才能长出完整的力量。”

同场加映:对自己说“我爱你”,就是一种清理:二十一天镜子练习,拥抱内在小孩

牌卡与书写:自我对话说出感谢

蛰伏的过程里,苏绚慧常用两个工具帮助自己:牌卡与书写。

牌卡就像闯关游戏中的小提示,你没发现的小情绪,却能被牌卡诚实反映。“我就用牌卡跟自己对话,前后收集了四十几副牌。”

那些自我对话,成为生活的灵光一现,她用文字记下。

每天书写一千字,没有主题与目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放到脸书分享,渐渐获得读者回响:“我说不出口的,谢谢妳帮我说出来了。”

苏绚慧笑说,那些文字常常是内在小孩“冤魂的哭诉”,能够勾动大家的心,正是台湾社会有着集体的隐藏性创伤,也就是在“扣分哲学”的成长经历中,养出的过度努力与讨好性格,让大家都过得很辛苦。


图片|Photo by lil artsy on Pexels

她在临终病房看见病患多数的遗憾,都是不知道自己是谁,到底拥有什么?

“我们长期都在外求,但是临终是一个很内在、很深层,只有自己可以陪自己的过程。”

期待自己能够作为一个陪伴与引领者,让人们在生命尽头前,都能安然接受自己的际遇与人生,“让所有庞大的苦难,最后都能变成一颗小珍珠,放进大家的口袋。”

年近五十的苏绚慧,现在每年生日都会写一封信给自己,说谢谢与抱歉,“对不起,有时候为了现实生活,忘了妳或强迫妳,谢谢妳的支持。”

就像她其实个性内向,每次新书宣传期都很痛苦,但为了推广疗愈,她愿意。

“三十岁后我不再跟自己打架,说的全是感谢。”

猜你想看:被童年的伤口绑架?从“依附关系”治愈内在小孩的 4 个步骤

爱自己,是思维、态度、行动的三合一

不再害怕与抛弃内在小孩,苏绚慧常常会想像,她就是自己的父母:“妳会想给小孩乱吃东西吗?妳会叫小孩去角落罚站不理他吗?妳会叫小孩不要睡觉陪妳吗?”

照顾内在小孩,其实就是当“功能健全的正向父母”,好好养育着自己。就像疗愈的英文 healing,跟健康 health 的字根是一样的,“所谓疗愈其实就是恢复健康而已,没有这么玄妙高深。”


图片|Photo by Hassan OUAJBIR on Pexels

苏绚慧也说,真正的爱自己,应该是思维、态度、行动的三合一:

  1. 思维:了解生命的责任,始终都在自己身上,我们有保护自己的力量,不必靠依恋外在的强者。我们来人世间,就是要创造与编写自己的故事,你自己决定故事要怎么演。

  2. 态度:自我接纳与仁慈以对。每个人的成长历程,或多或少有被暴力对待的经验,不一定是肢体上,可能还有细微的言语、眼神。不要对自己同样残暴,要对自己有情有义。

  3. 行动:在付诸行为实践上,不做对自己有危害的事。就像前面说的,想像你是自己的父母,怎么样养育自己会更好?给自己有益的食物、运动、作息,诚实感受自己的情绪与想法。

这一场专访,虽然谈的是童年伤痛、内在疗愈,但苏绚慧常常是哈哈大笑地说着,云淡风轻,好像在说着别人的故事。

那爽朗的笑声有力量,曾经愤恨不平、悲伤难平的内在小孩,都跟着她一起开心欢笑了。

真正的合一即是这样,我爱我内心的孩子,并告诉他:“我永远会在。”

 

采访|Haoting
撰文|Amazing

放下焦虑、拥抱内在小孩,一起来看苏绚慧谘商心理师的温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