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孩子选择的伴侣有意见吗?你常介入孩子的爱情吗?每当孩子提及伴侣时,你就忍不住吃醋吗?这也许是过去的情伤正在作怪。透过台剧《第九节课》剧情分析,认回过去的情伤,步入疗愈之路。(内有剧透,请斟酌阅读)

台剧《第九节课》里,高中生张一翔与国文老师陈孟筠,从初识时互看不顺眼,到产生暧昧的过程当中,张母身为学校的家长会长,利用权势不择手段操控学校高层,试图破坏张一翔与陈孟筠的关系。然而,此举也使她与一翔的母子关系越来越紧张,一翔始终不解为何母亲如此激烈反对。

这天,张母敲了一翔的房门,表达自己并非要阻止他谈恋爱,只是不希望他找一个年纪大这么多的对象,但一翔根本不想要听母亲的恋爱建议,于是把她拒在门外。

接着,张母道出了自己不为人知的祕密,她向一翔坦白:“我也喜欢过我的老师。”一翔原以为母亲根本无法理解自己,如今他得知母亲竟与自己有类似的经历,便决定打开房门和母亲聊聊。

图片|第九节课粉丝专页

原本,张母采取“控制”手段,逼迫张一翔放弃感情,使母子之间的冲突越演越烈,走到了剑拔奴张的地步。索幸后来,张母改以“分享”的方式,才有机会让孩子敞开心房,建立沟通的桥梁。

你曾经向孩子分享过你的爱情故事吗?

如果你愿意分享,而不是建议与评价,那我想孩子会很乐意倾听你的故事,因为你的故事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新经验的体验,而非只是一种讲理与说教。

别让过去的爱情故事,捂住了你的耳朵,蒙蔽了你的双眼

《第九节课》的张母娓娓道来过去的恋爱经验,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她,喜欢上自己的老师,当两人交往并发生关系后,她才得知老师竟已结婚生子。

张母回想过去的伤心往事,坚定地对张一翔说:“我不会让你受我当年一样的伤害。”

接着,一翔向张母解释:“陈老师不是那样的人。”并澄清一直以来都是自己主动追求而非老师诱导,然而情伤未愈再加上护子心切的张母,完全听不进去他的解释。

同场加映:对孩子的成长感到焦虑?致父母:最珍贵的爱,是懂得放手,并愿意理解与陪伴


图片|第九节课粉丝专页

当孩子恋爱时,曾在爱情当中受伤的父母,往往出于保护孩子的心情,而阻止或控制孩子的爱情发展与对象的选择,有时会不小心“矫枉过正”,反让孩子受到另一种的伤害,无法顺利发展亲密关系。

你是否也会如此呢?让过去的情伤,绊倒了你和孩子的关系!

身为父母的我们,虽然私心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护孩子免于伤害,但没有意外的话,我们会比孩子早离开这个世界,届时谁来保护我们的孩子呢?届时孩子懂得如何解决自己的爱情或婚姻问题吗?

也就是说,在我们离开孩子之前,我们得让孩子学习如何爱他人也能保护自己,而非只关在我们的羽翼下,只被我们爱着、保护着。

因此,身为父母的我们,可以透过检视自己在爱里所受的伤,疗愈自己,才能让自己安心放手,陪伴孩子飞往属于他的爱情国度。


图片|第九节课粉丝专页

在面对孩子的爱情时,认回自己过去的情伤

现代的父母,理智上都知道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恋爱空间,但却不知为何总看不惯孩子的对象,忍不住想阻止吗?

其实,我们在陪伴孩子时产生的情绪,不见得单纯由孩子的行为所诱发,这很有可能还包含我们自己过去的情绪经验,只是在匆忙的育儿日子里头,父母很难有足够的时间与心力反思与自我觉察。

当你为孩子感到担心时,请先认出自己过去的伤

当你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试图阻止孩子与某个对象交往时,你可以试着想想:“你的爱情或婚姻经验中,何以让你如此担心呢?”

也许,是来自于你曾经受过类似的伤,这实在是太痛了,你不忍心孩子承受同样的折磨,就如同《第九节课》的张母,不忍心孩子遭受老师的感情欺骗,而不择手段制止。

此时,你需要的是,先认出这是自己过去的伤口,别让这道伤口化成利刃,割伤了你与孩子的关系。

猜你喜欢:总是以身体换取“被爱”的感觉?关系心理学:与父母的依附关系,会影响你的感情观


图片|第九节课粉丝专页

当你对孩子感到愤怒时,请先认出自己过去的伤

当你对孩子怒吼:“你为什么一定要喜欢他?我不是叫你分手吗?”时,请你找个时间冷静下来思考,在过去的爱情或婚姻经验中,何以让你如此愤怒呢?

也许,是来自于你曾经受过类似的要求,你不得不听父母或伴侣的话,这实在是太委屈了,压抑久了,累积的愤怒越来越多,不自觉爆发在孩子身上了,要求孩子也听话。

此时,你需要的是,先认出自己在感情里的委屈,好好倾听内心的需求,而非一味要求孩子听话与顺从。

当你对孩子感到忌妒时,请先认出自己过去的伤

当你调侃孩子说:“对啦!你就是比较喜欢跟他在一起啦!”时,请你找个时间冷静下来思考,在过去的爱情与婚姻经验中,何以让你对孩子的伴侣感到忌妒呢?

也许,是来自于你过去求爱不得的经验,那些对爱的渴望正在你身上作怪,使你不经意地对孩子的伴侣产生忌妒的情绪。

延伸阅读:【如何让父母认可伴侣】过份浓厚的父爱:那些逼退女儿男友的爸爸在想什么?


图片|第九节课粉丝专页

此时,你需要的是,先认出自己对爱的渴望,先从接纳自己、爱自己开始,而非一味要求孩子爱你、陪你。

对我来说,陪伴孩子藏着生命最深的祝福,就是从孩子身上,父母可以多一次重生的机会,去认出自己过去所受的伤,而此刻疗愈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