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导演陈洁瑶直到 30 岁才知道自己的原住民名字,拍摄《哈勇家》时向素人演员学习族语,从不设限自己的路,反转大众对原住民的刻板印象!

“我是一个泰雅族导演,在我们以前文化里成年女生要会织布,我不会织布,但我会用电影代替编织,我想跟泰雅族小孩说,当代有不同方式,可以延续我们的精神跟价值!”

陈洁瑶导演在 2022 年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时,在台上说了这段感言,感动无数观众。这趟透过拍电影寻根的旅程,让她更认识“自己”是谁,以及确定她想说的故事。

陈洁瑶过去两部作品《不一样的月光》、《只要我长大》也是讲述原住民的故事,但这次《哈勇家》包含了更多元的课题,包含选举文化、异国恋、未婚母亲,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等等,让观众透过电影了解原住民的生活与当代面对的困境。


图片|《哈勇家》

用自己擅长的事,说出多元的故事

尽管陈洁瑶导演拍摄了不少原住民议题相关的影像作品,但其实她原本没想过自己会深耕这个题材。

每当自我介绍是原住民时,别人都会对这个身分充满好奇,但当时她对原住民文化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对于想了解家族文化的念头,我藏在心里,不晓得怎么去接近。”

大学时就读世新电影系的她,在因缘际会下开始进入剧组实习,之后更曾在在蔡明亮导演、瞿友宁导演身边工作。拍了七、八年的电影,得知原住民电视台成立,她心想“时机到了”,于是决定进入原住民电影台工作,以此为契机开始了解原住民文化。

开始拍摄原住民相关的作品后,她发现自己与这个题材有很深的连结,并决定要透过影像寻根,同时也让大家认识原住民文化。

她笑说,“我到了 30 岁时问了我妈才知道我有族名,就是 Laha Mebow,我一直以为我没有”。

同场加映:落实转型正义!陪原住民族,划回家的路


图片|陈洁瑶导演 提供

陈洁瑶导演回想起 2008 年时,她曾与几位部落社区发展协会的年轻人发起寻根活动,翻山越岭找出奶奶的老家。

“泰雅族是高山民族,但在民国 47 年被迫迁下山,我们是全台唯一在山脚下的泰雅族。”

回想起这趟寻根之旅,陈洁瑶导演透露,虽然过程很累、很痛苦,但登上山后,看见奶奶与父亲曾经居住过地方,心里有很大的震撼,看见自己的根,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事。

陈洁瑶导演从此将过去断裂的连结起来,找到了想传递给大众的重要讯息,于是她透过影像,把文化与生命经验转译出来,连结已经断裂的社会共感。

我想说的,就是台湾家庭的故事

“我希望大众把原住民当一般族群来看待。”

谈起台湾对原住民议题的讨论,陈洁瑶导演无奈地说,大众对原住民会有既定想像,但她并不希望强化这些“不同”,反而希望制造“共感”。

尤其在拍电影这一块,原住民主题的电影仍然很难吸引一般观众,他们觉得原住民的故事和自己没关系,因此不想看。

尽管《哈勇家》的主角是原住民,但其实它就是个“家庭故事”。电影里孙子“以诺”照顾爷爷的片段、“尤莉”因家里财务状况和丈夫争执的对话、纽西兰打工回家的“阿莉”未婚先孕的挣扎⋯⋯,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常听见的故事,甚至是曾亲身经历过的现实。

“我觉得台湾人对于原住民的了解不是很清楚,大部分人还是带有一种想像吧,譬如说到原住民电影,大家可能很希望我拍一个原住民励志片,想看原住民奋斗的过程、原住民很可怜的故事。”

猜你喜欢:专访歌手阿爆:希望大家的歌单里,都有一首原住民语流行歌


图片|陈洁瑶导演 提供

陈洁瑶导演不想落入这些的刻板想像之中,于是花了很多时间观察原住民家庭的生活,试图让一般观众也能对原住民产生兴趣。

“像这次《哈勇家》的英文片名是‘GAGA’,很多人不懂是什么含义,懵懵懂懂地跟我说他们认为的意思,不管他们说的对不对,我觉得这件事有被讨论,就是个好现象。”

《哈勇家》的英文片名“GAGA”是泰雅族语,意思是生活观、价值,用现代语汇可解读为规范、习俗、禁忌等。

向素人演员学习族语,我们打开彼此视野

“我从演员身上学习族语,他们从我身上观摩如何跟别人相处,这就是互相学习的过程。”

陈洁瑶导演从离开都市、上山拍片的过程中,重新深刻体会原住民的生活,几乎不谙族语的她,跟着一些年轻的素人演员学习,这个过程不仅是重新认识家族语言,还达到了两代交流的珍贵经验。

以在《哈勇家》中饰演“以诺”的张祖钧为例,在拍摄电影之前,她已经拍摄了一部以他为主角的纪录片。

“祖钧曾经感到很旁徨,之前去念书时,他不太懂得怎么和其他人相处,对身边的声音很敏感,很难适应那个环境,于是就休学了。”

但透过拍戏,陈洁瑶导演让他接触了很多人,也因此打开了视野,“他的生命中多了很多选择,接下来他就能去选择自己要做什么事”。跑影展的时候,她观察到张祖钧都会在旁学习,自己提升能力,包括发言时的台风、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等等。

延伸阅读:原住民考试加分,是特权还是歧视?


图片|《哈勇家》剧照

说故事与自我发展,都不需要设限

陈洁瑶导演笑着说,自己从小就是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小孩。

“我不是一个特别活泼的人,但我小三的时候,异想天开决定和同学一起演戏,从编剧、排戏都一手包办,老师们都很意外我会做这件事。”

透过这场表演,老师们发现了她在演戏方面的天份,同时也看见了她的行动力与勇气。但在她看来,相对自由的成长过程,让她学会了绝不自我设限,不管是什么领域,她都有去挑战的勇气。

她还补充了另一件童年往事,“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国小开始就很常被推派做班长,但我明明很少讲话,我也不觉得自己有领导风范、懂得去下指令”。停顿了几秒钟后,她恍然大悟地说,“可能是我沈稳的台风吧,我从小就被训练台风,有一种‘领导人气质’”。

直到现在,陈洁瑶导演仍不认为自己适合当个领导者,但每每有任务交给她,她心中的热忱与责任感,往往为工作夥伴带来新的能量,拍电影,也能在有限的资源内,透过不同的说故事方法,不设限地创造出能传递重要讯息的故事。


图片|陈洁瑶导演 提供

连续拍了三部原住民主题的电影后,陈洁瑶导演透露接下来会拍不同世代女性的故事,以及另一部三、四年前就和纽西兰一起开发的超自然、悬疑故事。

热衷于挑战新事物的她,接下来也放眼到国外发展,并且期待能与不同产业结合,与不同的人交流,让她累积全新的经验与视野,继续往“拥抱差异,破框而创”的路上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