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工作,却觉得自己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不妨跟着心理师用 4 个问题,重新定义自己的努力和价值吧~

你目前的收入,配得上你的才华与付出吗?

过去有许多的新闻或研究都指出,女性的平均收入是低于同工种的男性,这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是女性主义所批判的父权产物,即女性的身份和能力都被视为低男性一等所导致的社会剥削。

另一种常见的观点是,女性往住因为“重男轻女”的成长环境,使得自我怀疑、缺乏自我价值与信心,所以求职时也不敢提出合理的薪水、争取适当的权益,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剥削。

若就我的专业,即心理谘商/治疗而言,目前我没有找到台湾关于两性薪资比较的调查,但强调两性平等的美国,的确发现女性治疗师的平均薪资比男性的来得低。

然而,该研究发现女性治疗师的薪资比男性低的原因,除了(或无关于)上述所说的社会及自我剥削之外,更可能是由文化所造成:女性一般被视为更有同理心的助人或疗愈者 [1]


图片|Photo by Pangaea on Pixta

女性自认为或被认为要当个好心肠的助人者,多于成为会赚钱的工作者。在低收费面前,她想的是利他主义(altruism),而不是低自尊。

由此延伸,面对求诊者时,女性心里倾向认为个案能付的费用比较少,所以她们不会为了赚钱而收下理想的治疗费。

可是,当女性治疗师整体收费都较男性便宜,就像台湾的廉价食肆,便会不自觉地造成恶性竞争,越卖越便宜,钱越来越难赚──但这其实是不必要的。

我想许多行业都有类似的情况,即人们(不论男女)的所学、才华与付出,没有换来相对应的收入,甚至让我们裤头总是紧紧的过活。

与其看风水查星象来看钱财运,不如建立一套与个性、需要、生活一致的收入逻辑。我们可以针对以下四个问题作反思及规划 [2]

1. 我满足于多少的收入?

2. 跟我做着类似工作的同侪或朋友,视多少的收入为合理与公正的?

许多人认为钱越多越好,但不少人也表示自己其实就目前生活来说,实际需要的收入不多。

对那些住家里的、父母有房留给他的、或真实意义上低物欲的人士,也许没有在追求很高的收入──因为相对应的便是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时间付出,才能换取高收入──只要日子过得开心、有意义便可。

不过,如果跟类似工作的人们在实际或观念上的“合理收入”相距太多,这也可能反映某种心理意义。

延伸阅读:“我的价值,只能靠金钱衡量吗?”金钱情结背后的家庭关系


图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P 女士辞掉一份三万多月薪的行政工作,表面理由是跟同事相处不顺,她后来便到另一家公司做行政,薪水只有两万多。

虽然 P 女士是家中独女,父母有房产留给她,但这个薪资在双北地区她也知道是未免太低。

由于现在无需跟别人共事,她便没有人际间的不悦,但她跟一位不太尊重自己的男士纠缠,常抱怨这段关系十分痛苦,并痛苦地走往婚姻的路上。

事实上,P 女士能够忍受如此低的薪资及低品质的关系,反映了她对自身缺乏尊重,即内在的自卑感让她深信自己不值得更好的人与事。

为此,即使面对不满意的境况,她也只好逆来顺受。然而,这种性格也潜意识地造就一种人际氛围,允许别人忽略或不尊重她的存在与感受,与同事相处的冲突虽促使她离开前公司,但核心的自我贬抑倾向才是各种事情未被解决的主因。


图片|Photo by Keira Burton on Pexels

同理,要是同类工种的男女比较起来,发现有明显的薪资落差,社会、自我或文化层面的影响都需要纳入考虑。

3. 我为一天中的各种活动赋予了何种金钱价值?

4. 我如何为各种不同的工作与努力,制定相应的收入差异呢?

再拼命工作的人也需要休息,所以“非工作”也有某种价值。如休息看似没有产能,却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跟家人朋友见面、放空放风、喝杯咖啡、看剧听音乐会、去逛街与埋首工作之间的价值差异与意义。

换言之,每天工作多少小时为自己而言是“适当的”生活样貌?即便每天工作连加班十小时,换来了更多收入,但会不会因此也失去了其他价值?

如果把休闲放松都视为浪费时间,那工作狂的一生,难道就因为多赚一点点钱就会更快乐?抑或是变得忧闷继而失去健康?

厘清了“非工作”的活动价值,就要回头重新思考各种“工作”的价值。

猜你想看:你算过自己的价值吗?收入翻增十倍的“时薪思考法”


图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有一些成果或劳动,其实背后需要更多时间、训练、专注、努力、天份才能成就,所以我们很难单纯就事情表面上的简单与否或所需时间,来决定自己或他人的价值。

我认识一位老男人,他视一位女士的美术能力为“理所当然”,因此在每次办活动时就用“人情”请对方帮自己设计海报或文宣。

的确,女士能够在一小时内完成老男人口中“简单就好”的作品,但其实她能够如此高效率,是因为她大学的学科训练及个人的美感能力应用。老男人把一小时完成的作品换算为最低时薪,这是对任何设计师的侮辱。

当然,低专业也无需太多知识或训练的工作,即使工作时程再长,它的价值往往是少的。

但有一种高专业、工时长、价值却是低的工作,正如书写文章,一些专业人士可能花几个小时或几天去书写一篇文章,但只收取微薄的稿费,甚至没有稿费。(当然,他可能会得到流量与名气的社会价值)


图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那有没有一种叫低专业、工时长、价值却是高的?有,但不好举例,因为外人眼中的低专业,在行内人眼中却不一定是这回事。

仅就我最近认识的斜杠、走商业路线的花艺工作者而言,他们谦虚地表达类似的感受,而自认入门门槛不高。

然而,撇除专业的问题,单想像从采买、配色、打样、再把植物转化成一个盆栽或摆设,背后所付出的时间、美感、创意天份与手艺等,都值得它在市集中卖上千元以上的价值。

我的一位高中老师就很喜欢市集摆卖的各种小品。记得她说过,即便知道那些东西成本不高,也不是甚么品牌,她自己学一学也许就能做,但她看见的是成品背后被赋予了时间、创意与人的温度的价值。

有人说今天是一个人人斜杠的年代,那要斜杠得有理,就得思考自己各种工种的价值。相对地,即便是领固薪的上班族,也可以思考自己的工作内容、承揽的任务背后的相应价值。

若是发现自己做的都比别人有价值,那在适当的时机去争取更优渥的工作、去提出“我应得更多!”,其实才是对自身需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