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办学点亮瑞芳!施岑宜博士二十年前果断离开都市生活,聆听内心的声音,透过阅读找到生命的意义。

我们常常听到“舒适圈”( comfort zone ) 这个字词,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低水平压力的生活让人感到舒适,却也带来视野受限的可能,因此“突破舒适圈”成为现代人的课题之一。

“山长”施岑宜博士就是一位非常好的例子。她在台北出生长大,曾经是博物馆馆长,二十年前任性移居阴阳海边,意外踏上奇幻旅程,创办了“新村芳书院”。这个结合旅宿与书院的场域,同时也为瑞芳注入更多艺文新知,透过阅读来点亮生命中的光,让大家回到自己的心。


图片|施岑宜 提供

离开舒适圈,就是破框的起点

“我无法确定我是否是喜欢冒险的人,但我知道我是个任性的人。”

回想起当初出走都市的决定,施岑宜博士二十年前,决定和先生移居到阴阳海边,那一刻开始,他们走向了不同的生命旅程。

“离开框架后,因为离群索居,所以有机会可以好好与自己在一起,好好的检视自己的一切。”

但这个决定带来的不全然是浪漫和舒适,施岑宜博士坦承过程中涌现了无数次恐惧与不安,但透过大量的阅读,让她重新找到看待生命的全新视角。

从博物馆馆长,到成为妈妈、鼓者、社区工作者、山长、作家,施岑宜博士透露,朋友说她这一路上的历程,就像在实践一个艺术行动,活着活着那些平凡日常与生活实践就成了美好的作品。

阅读,是为了看见生命的本质

施岑宜博士回忆说,当年原本是想在瑞芳火车站旁的老货运行学习打鼓的,创办新村芳书院完全是个意外。

因为经历了公共事务参与的起落与挫折,施岑宜博士曾陷入一段人生幽谷与低潮,当时她想要从文字中找到可以救赎自己浮木,才真正意识到阅读的不同层次与意义。

“过去的读书是为了通过考试、赢过他人或是积累知识来炫耀自己,而后来的阅读是透过文本去感知关于人这一生到底为何而来,每个人都渴望幸福,但幸福到底是什么?”

施岑宜博士心中埋下了想突破体制的种子,因此当她拿到博士学位,指导教授问及下一步目标时,她突然冒出在小镇办学的念头,于是,新村芳书院诞生了。

透过一本本选书,她和大家一起在书院叩问自己是谁,生命最终要去向何方。

同场加映:“文字表达体现你的逻辑思考”阅读与写作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图片|施岑宜 提供

就像金刚经的起因来自于须菩提对佛陀提出的两个疑惑: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这两个问句,是关于人一辈子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活着,同时如何安抚时时刻刻不安的心,即使相隔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也需要一个安心的答案,而新村芳书院也在过程中,渐渐地找到一个作为光之所在的陪伴角色。

“这个过程看似是给予,其实最终收获最多的是自己。”

回首看自己的导读路径,施岑宜博士感慨地说,透过阅读,她也渐渐看到自己如何从受限的框架中走出,带着期待与感恩继续迎向未知。

主动创造多元收入,化解危机

新村芳书院是民宿、书房、讲堂,也是多元的艺文场所,但同时作为公益感性的办学者与理性务实的民宿业者,对施岑宜博士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新村芳书院首要解决的课题,就是找出商业模式来支撑办学,尤其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更让她感受到强烈的金钱窘迫感与恐惧。

“但这份恐惧同时也是一份特别的礼物,带着我去看见自己的受限框架,以及如何有效地去突破。”

面对现实的考验,施岑宜博士积极创造多元收入来化解单一收入的危机,除了进行课程合作、与酒厂合作推出故事酒,也同时提升自我价值,透过经营粉专、写专栏、出书等来开展授课、演讲、顾问、评审等。

“老实说,我真的还在路上一边实践一边摸索,没有创造巨富,但也没饿着了肚子,却享受了一切美好。”

对她来说,这些新挑战都是实践生活、实践艺术的一部分,生命就是一场体验之旅,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一切。

猜你喜欢:女性主义者的阅读指南|透过阅读,长出属于自己的坚定力量


图片|施岑宜 提供

认真当一个平凡的自己

从二十年前决定从都市出走、十四年前决定离开博物馆的工作,到六年前创办新村芳书院,施岑宜博士历经起起伏伏高潮与低谷,被人看重也被人无视的滋味,最终理解只有自己知道要去哪里。

“过去花太多时间只是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是他人的认同,因此将自己推入无底的深渊中无法自拔。”

她感慨透露,自己会选择在小镇办学,是因为人一辈子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在学校,但学校反而是把我们框架起来的地方,而新村芳书院就是个带着大家解脱朝向自由自在本真自己的所在。

施岑宜博士鼓励大家做平凡的自己,享受而认真的去迎向生命中的每一个邀请,不论是挑战、关卡、难处、喜乐,都能带领着自己在当下,好好说话、好好吃饭、好好喝茶、好好跟他人在一起。

“我先生是我一路上很重要的陪伴者与支持者,同时也是新村芳书院关键的共同创办人,他看着我的行动与选择,常常都是采取不干涉甚至是全力的支持。”

谈及先生,施岑宜博士语带自豪的说,新村芳书院是先生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规划、设计与打理的。

除了夫妇俩,新村芳书院还有一位贵人就是翁继业老师。

最初有办学念头时,施岑宜博士去向他请益,当时老师送给她一个字“息”,让她带回去参透。接着五年持续每周从林口来到瑞芳陪着她导读东方经典。

刚开始她对老师所引导的文本解释很抗拒,内心不由自主的发怒,后来才渐渐地接受与意会。

“我理解了人一辈子的学习与实践,就是回到自己的心,感谢他与 Arial 陪伴新村芳书院走过无数的历程。”

延伸阅读:阅读的力量:想解决职场感情烦恼,试试独处看书


图片|施岑宜 提供

这一辈子是来学习好好相爱

“读书的目的,不是要证明自己多么的出色或与众不同,而是学会同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苦与难、渴望与需求、恐惧与不安,我们如此的不同却又如此的相同,这一辈子是来学习的,学会好好的相爱。”

当被问及推荐的书籍时,施岑宜博士首推《道德经》。

她认为这本书能重新检视关于自己的人生,该要用何种的态度来迎向才可以自由自在的丰盛。

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痛苦、困扰与煎熬,都来自于我们的心,我们期待他人与世界要依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呈现,所以更需要能让人安心的文本。

离开舒适圈是个艰难的决定,我们常常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不敢迈开步伐,但从施岑宜博士的故事中可以发现,离开舒适圈的当下也许必须面对一连串考验,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广阔的世界。

与其因焦虑的心情而踌躇不前,不如仔细梳理内心想法,也许比起失去的,我们反而收获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