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为了“目标”努力,回头来却发现,忘记了自己努力的原因?社会期待总是令我们追逐一个“热门”的目标,但我们该思考的是,这个“热门目标”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人会选择思考怎么写、什么时候发,要提前做什么准备,预期得到什么样的回应,之后如何做跟进⋯⋯

这些选择看起来都很小,但正是这一封封邮件、一则则讯息、一件件小事的“品质”在建立或者破坏信任,直至我们看到的
“大”结果。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每一个小选择里改变思维方式,锻炼能力,获得对应的成长。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这样理解:我做每一件事情都比别人更努力一点,就会走向上升之路。

这听起来合理,但是如果很多人都这么想,社会不就会形成“内卷”了吗?

如何破解呢?

我们要理解,其实努力不只是“更拚”、“更投入”,而是提高我们的整体认知,选择做当下最适合自己、最值得做的事。

内卷是因为大家都在朝着一个看似“热门”但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努力,这时候很多努力反而可能徒劳无功,甚至会有反效果。

你会喜欢:生命的本质是有限的时间:善用八二法则,将时间运用在最重要的二成事物


图片|Photo by Kato Blackmore on Unsplash

如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事”?

这取决于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自我认知,我们在后面章节会聊到。

关于机会:你永远不会准备好

我拿到麦肯锡工作 offer 是 2004 年 12 月,当时知道入职时间是 2005 年 7 月。

我觉得有好多时间可以为工作做准备,于是向一个早一年进麦肯锡的前辈谘询:我有七个月的时间,能不能给我一点建议,能做什么准备,这样我可以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准备好。

当时他给了我一个建议,到现在我一直受益。

他说:“一诺,你放心吧,你永远不会觉得你准备好了。就像开车一样,你读再多的书,做再多的练习,直到你坐到驾驶座开始,你才会开车。你之前做很多准备,性价比很低。”

所以,他建议我这七个月什么也不用想,该玩玩、该吃吃,工作的时候再说。

于是,我有了七个月的幸福生活。

这次是我有七个月的“等待”时间,得到的建议是“不要为了‘准备’做什么事花太多时间”,但生活和工作里更常见的情况是相反的—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专案、客户、机会,这些都是“说来就来”的,你需要马上决定“要不要去做‘没做过也没把握’的事”。

这时候我们往往会打退堂鼓,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而这里的真相同样是:你永远不会“先准备好”。

延伸阅读:为何我们总爱与他人比较?比较不是错,选择性比较才让你痛

首先,我们是透过做事来“准备”的,而不是透过“准备”来做事的,所以如果心仪的机会来了,就不要用自己“没准备好”作为理由推脱参与。

其次,其实别人也没“准备好”,不止你一个人有这种心理。

大家看到我好像做了很多事,其实我开始做的事有更多,有不少是“有始无终”的。

但回头来看,其实都没关系,不是吗?


图片|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所以有机会就接住,不要被“等完美准备好”的想像绑住了手脚。

记得我刚读博士的时候,听说过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很多事情会脱离你的掌控。

后来有一个特别睿智的高年级博士生告诉我:“你知道吗,一般从专案开始到最后能发论文,这个比例是8:1,所以你开始进行八个专案,最后可能只有一个能完成。”

那我就明白了,你要想发四篇论文,就得开始三十二个专案。

很简单,是吧?所以,有时候把这个心理预期调整好了,就没关系了。

面对机会,没准备好不是问题,要勇敢把握,多“做”几次就好了。

最后,长远看,多做就会有更多“手感”,累积经验,提高判断力,以后的“胜算”就会提高。

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你所谓的失败就不是失败了,只是过程中的一步而已。